中史問題?

2006-10-21 11:58 pm
秦統一後,用了誰的方法治國?王綰∕李斯

回答 (5)

2006-10-22 12:06 am
✔ 最佳答案
......秦莊襄王三年(247BC),李斯來到秦國,正逢莊襄王死,十三歲的秦王政繼位,國家大權操在相國呂不韋手裏。李斯投靠呂不韋,逐漸取得信任,為其舍人,又被送至秦王政處為親信侍從的郎官。李斯勸秦王政在這諸侯力弱、秦國強盛之時,迅速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秦王政因此拜李斯為長吏,又升為客卿。按照他的計謀,派遣謀士帶了許多金玉到東方六國遊說,或以金錢賄賂其服秦,或以武力殺其將相,或以饞言離間其君臣,然後以將軍領兵攻城略地,吞滅各國。九年(298BC)平嫪毒之亂,秦王政親政。十年(237BC),發現韓國水工鄭國為間諜事,在宗室大臣的鼓噪下,秦王下令驅逐一切客籍官員。李斯上《諫逐客書》(原文),指出秦的富強多是任用外來士人的結果,不問是非曲直,一律逐客,是幫助敵國、損民益仇、虛內樹怨的不當舉動,這樣,秦怎麼能跨海內、制諸侯呢?李斯的上書打動了秦王政,逐客令撤消,重新任用客籍官員。李斯恢復官職,建議秦王先奪取韓國,以恐嚇其他諸侯國。秦國隨之一再派兵攻韓,終於在十七年(230BC)滅韓。李斯主持國政。
  秦王政二十六年(221BC)滅六國,對建立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朝廷大臣發生爭論。丞相王綰要求分封諸子,大臣們多表示贊同。廷尉李斯上書反對道:「當年周天子分封的子弟同姓很多,後來諸侯互相攻伐,周天子無法禁止。如今天下統一,應該實行郡縣制,給子第功臣以豐厚的賞賜和供給,不僅容易控制,也不會出現異心,是安定國家的好方法。設諸侯是不恰當的。」秦始皇支持李斯,終於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推行郡縣制。秦始皇巡視天下,都由李斯陪同,一路刻石立碑,由李斯撰文讚頌秦始皇統一之功和實行的新政策。
  三十四年(213BC),秦始皇在咸陽宮設酒宴大會群臣,博士淳于越又提出,應該實行分封制,讓子弟功臣分鎮各地,否則發生突然事變,將無人相救。已經擔任丞相的李斯駁斥道:「五帝的政策不相重複,三代的措施不相因襲,一切都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現在天下已定,法令一統,這些書生不師今卻學古,用其來批評當朝政治,擾亂民心。臣建議,將《秦記》以外的諸侯史書都焚毀,凡不是博士官收藏的《詩》、《書》,百家語,全部交給地方官銷毀。誰要敢私下談論《詩》、《書》的處以棄市之刑,以古非今的族滅,官吏知情不報的與之同罪。令下三十天仍不燒書的,處以黥刑,罰為城旦。只有醫藥、卜筮、種樹的書不燒。有人想讀書,就以吏為師。」秦始皇下焚書令,沒收天下《詩》、《書》、百家語,全部焚毀,使天下人無法以古非今......
2006-10-22 10:52 pm
李斯
但泰始皇重用他是統一之前,
統一之後秦始皇曾想逐客卿攬大權
李斯上<諫逐客書>
力陳客卿之得
雖被用但秦皇非真心真意
之後秦皇依然故我,不再採客卿意見,而以個人喜好行事。
那麼你可以說李斯被用但不被重用
參考: 自己
2006-10-22 8:16 am
李斯
秦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史前文化
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


西周 周
春秋 东周
战国

西汉 汉
新朝
东汉
三国
西晋 晋 十六国
东晋
南北朝


(另见武周)
五代十国
北宋 宋 辽
(西辽)
南宋 金 西夏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
共和国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本文指秦王嬴政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的帝國。關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的周代諸侯國,詳見「秦國」。


首都 咸阳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共3位
秦始皇
嬴子婴
成立 (秦滅六國)
(前221年)
灭亡 (劉邦攻入咸陽)
(前206年)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秦朝从統一六国到灭亡,只有十五年。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扫灭六国
1.2 加强统治权
1.3 秦朝的灭亡
2 秦朝的版图疆域和政区
3 官吏制度
4 经济状况
5 社会
6 文化与科学
7 外交
8 重要人物
9 统治者
10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编辑]
扫灭六国
秦王政一十五年(前230年),内史腾率兵灭韓國,俘韩王安,所得韩地置颍川郡,韩亡。
秦王政一十七年(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王迁被迫降秦,赵破。
秦王政一十八年(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领兵攻燕。
秦王政一十九年(前226年),王翦攻破燕都蓟,燕王杀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王贲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魏国,包围魏都大梁,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投降,魏亡。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4年),王翦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一年后,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占领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江南,灭越国置会稽郡。楚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投降,齐亡。
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嬴政嬴政统一中国后,遂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皇帝”尊号,“朕”御用自称等皆源自秦朝开始。

[编辑]
加强统治权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驿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

[编辑]
秦朝的灭亡
秦始皇死后,赵高勾结胡亥与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帝,并赐秦始皇长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昏庸,沒有秦始皇對各地反抗力量的駕馭力。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因可判死罪的失職而领导民工起义。反秦斗争随后由项羽与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中攻秦。这时赵高杀丞相李斯,杀二世,立始皇弟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鉅鹿一战,秦军被歼灭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

[编辑]
秦朝的版图疆域和政区

秦朝極盛時地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使得中国的版图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接着由于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圖:


秦朝諸郡
参见秦朝行政区划。

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邪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常山郡、济北郡、临淄郡、河东郡、河内郡、东郡、薛郡、三川郡、砀郡、颖川郡、陈郡、泗水郡
[编辑]
官吏制度
可參見秦朝官制。

中央官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卫尉(皇宫保卫)、郎中令(警卫)、太仆(宫廷车马)、廷尉(司法)、典客(外交)、奉常(宗庙礼仪)、宗正(皇室内部事务)、少府(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财政税收)
御使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弹劾百官,辅佐丞相处理事务
地方官制
郡:郡守
郡尉
监察使
县:县令
县尉
乡:三老
游徼
啬夫(小乡)
有秩(大乡)
亭:亭长
里:里正
[编辑]
经济状况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即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外战争,以农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同时由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但统一全国后类似的制度似乎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编辑]
社会
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什伍连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统一后秦国将此推广至全国。类似的保甲制度和户口制度一直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仍被当局采用,

[编辑]
文化与科学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化落后于山东六国,有“秦,虎狼也”的说法。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丞相李斯反对,并提出措施:“……天下敢有藏《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法令)[者],以更为师”。秦始皇采纳之,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

次年,方士卢生等人求仙再次不得,惧怕处罚而出逃,又有方士儒生议论朝政。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此后又发生了两次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是秦朝爲了國家政權安定統一的所執行的政策, 也是对當時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焚書”政策針對當時的書冊文物, 只保留對民生以及執政所需的, 大量對秦政權無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戰國的百家言論在這段時期受到嚴重的摧殘; “坑儒”政策也是第一各被中國歷史所紀錄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規模的逮捕行為(儒家稱之為“迫害”), 這項政策對文化上的傷害僅次於漢朝的“獨尊儒術”。

[编辑]
外交
[编辑]
重要人物
吕不韦
李斯
赵高
蒙恬
尉缭
吴起
[编辑]
统治者
秦 前221年-前206年 世数 姓名 统治时间 說明
始皇帝 赢政 前221年—前209年 公元前209年7月死于沙丘
(河北广宗县境),
终年50岁。
二世帝 嬴胡亥 前209年—前207年 被赵高所杀,
终年24岁
三世帝 赢子婴 前207年—前206年 在位46天,
公元前206年10月投降刘邦,
12月被项羽所杀。

注意: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

[编辑]
外部链接
《中国大百科全书》秦
秦朝是一个與历史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前朝:
周朝:东周:战国时期 中国朝代 后朝:
汉朝:西汉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A6%E6%9C%9D”
2006-10-22 12:05 am
李斯!!!!!!!!!!!
2006-10-22 12:01 am
李斯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24: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1000051KK032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