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4問???????????

2006-10-21 5:27 am
1八王之亂有那八王參與?
2永嘉之亂是那人先起兵?
3東晉為何可偏安百年?
4東晉北伐為何不能成功?
更新1:

5.東晉有人統一曾北方嗎?

回答 (2)

2006-10-21 5:48 am
✔ 最佳答案
1
惠帝繼位賈后專政:公元209年,晉武帝死,其白痴兒子惠帝繼位,由皇太后之父楊駿輔政。皇后賈氏與禁軍將領司馬瑋(楚王)合謀殺害楊駿,約同汝南王亮入朝輔政。不久賈后先後殺亮及瑋,專權達八、九年之久。趙王起兵殺后廢帝:趙王倫起兵殺賈后,更廢掉惠帝,自己稱帝,引起諸王不滿。諸王混戰惠帝被殺:齊王聯合成都王、河間王起兵殺趙王,後來長沙王、東海王也先後出兵,加入混戰。公元306年,東海王弒惠帝,立懷帝,掌握大權,戰亂才告結束,史稱「八王之亂」。
2
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制並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
3
經濟方面:
a. 江南之地自西晉統一後未經戰禍,元氣未受損害,故東晉藉著江南富庶而得以偏安江左。
b. 五胡入侵黃河流域以後,不少中原大族南下,東南地方更加繁榮。
c. 由於中國東南在漢代已經奠下良好的經濟基礎,吳承漢代的基礎,東晉便藉著這個基業而興起。

社會方面:
d. 一般人都希望復國,他們希望就在自己的鄉里求得富貴,而在晉室南渡後,更能成就此客觀因素。
e. 南人北人戮力同心,共禦外侮,東晉之世局亦得以穩固。

政治方面:
f. 共時王導執政在內,王敦統兵在外,王氏勢力強大,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
g. 除因取得南北士族的擁護外,北府軍的崛起,亦是一重要因素。使東晉國祚得以延長,享祚達百餘舞之久。
h. 東晉立國初期志士仁人,處艱危之際,無不堅卓不拔, 以復興之責為己任,東晉之能立足江左,實恃此奮發之精神。

其他因素:
i. 北方胡族長期內亂,前趙劉曜,後趙石勒,彼此相攻,無暇南侵。

4
a. 主要是因為朝廷妄加牽制,恐北伐諸將跋扈難制,甚至藉北伐乘機篡位,未有給予積極支持,處處掣肘,既不發武器和糧餉,又另派將領牽制北伐主帥,這就是北伐多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b. 江南經濟繁榮,東晉君臣視為樂土,大都安於小康局面,故多無北伐壯志,又未能把握時機,乘時收復故土,主要仍因軍政之互相牽制。
c. 南方新興望族得到朝廷重用,為保持權位,不欲王室北返。
d. 東晉君臣,沉醉清談,不務政事。
e. 除祖逖外,北伐將領多具政治野心,欲藉北伐提高威望,篡位自位。
f. 晉室內部叛亂頻生,軍政大權握在重臣鎮將之手。他們往往漠視中央政令,甚至陰謀篡位,以致內亂迭起,使晉室疲於應付,元氣大傷,影響了北伐的進行。
參考: yahoo
2006-10-23 9:20 pm
1.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 司馬瑋
趙王 司馬倫
齊王 司馬冏(漢語拼音:jiǒng)
河間王 司馬顒(漢語拼音:yóng)
成都王 司馬穎
長沙王 司馬乂(漢語拼音:yì)
東海王 司馬越

2.
中國古代西晉晉惠帝時,朝廷腐敗,發生八王之亂。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於離石(今屬山西),國號漢。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繼立。次年四月其將石勒殲晉軍十餘萬人於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鹿邑),並俘殺太尉王衍等人。同年劉聰又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洛陽,屢敗晉軍,前後殲滅三萬餘人。六月呼延晏到達洛陽,漢將劉曜等人帶兵前來會合,攻破洛陽,縱容部下搶掠,俘虜懷帝,殺太子、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並發掘陵墓和焚毀宮殿,史稱「永嘉之亂」。大量人口為避戰亂從中原遷往長江中下游,史稱「衣冠南渡」。這為東晉偏安一隅作了預備,大量的僑州僑郡的設立,深刻地影響了東晉的政治面貌。同時,客觀上促進了長江中下游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中心進一步遷往南方。

2006-10-23 13:25:09 補充:
北方胡族長期內亂,前趙劉曜,後趙石勒,彼此相攻,無暇南侵。主要是因為朝廷妄加牽制,恐北伐諸將跋扈難制,甚至藉北伐乘機篡位,未有給予積極支持,處處掣肘,既不發武器和糧餉,又另派將領牽制北伐主帥 江南經濟繁榮,東晉君臣視為樂土,大都安於小康局面,故多無北伐壯志,又未能把握時機,乘時收復故土,主要仍因軍政之互相牽制。南方新興望族得到朝廷重用,為保持權位,不欲王室北返。晉室內部叛亂頻生,軍政大權握在重臣鎮將之手。他們往往漠視中央政令,甚至陰謀篡位,以致內亂迭起,使晉室疲於應付,元氣大傷,影響了北伐的進行。


收錄日期: 2021-04-23 23:54: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0000051KK041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