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眼睛???

2006-10-20 1:55 pm
昆蟲的眼睛叫什麼???

回答 (2)

2006-10-20 2:37 pm
✔ 最佳答案




?
編輯昆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9/Plumpollen0060.jpg/200px-Plumpollen0060.jpg

蜜蜂 (膜翅目)

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a)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門:
六足亞門(Hexapoda)

綱:
昆蟲綱(Insecta)
Linnaeus, 1758
昆蟲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Insecta)。昆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80多萬種,比所有別種動物加起來都多。
昆蟲的構造有異於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並沒有內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層由幾丁質(英文 chitin)構成的殼。這層殼會分節以利於運動,猶如騎士的甲胄。
昆蟲在生態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蟲媒花需要得到昆蟲的幫助,才能傳播花粉。而蜜蜂採集的蜂蜜,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在東南亞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蟲本身就是當地人的食品。
但有一部分昆蟲是人類的害蟲,如蝗蟲和白蟻。而有一些昆蟲,例如蚊子,還是疾病的傳播者。

[編輯]

構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a/Robal.png/350px-Robal.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昆蟲解剖圖
A- 頭部 B- 胸部 C- 腹部
1. 觸角 2. 單眼 (前) 3. 單眼 (上) 4. 複眼 5. 腦部 (腦神經節) 6. 前胸 7. 背動脈 8. 氣管 9. 中胸 10. 後胸 11. 前翅 12. 後翅 13. 中部內臟(胃) 14. 心臟 15. 卵巢 16. 後部內臟 (腸, 直腸和肛門) 17. 肛門 18. 陰道 19. 腹神經索 20. 馬氏管 21. 爪墊 22. 爪 23. 跗節 24. 脛節 25. 腿節 26. 轉節 27. 前部內臟 (嗉囊) 28. 胸部神經節 29. 基節 30. 唾液腺 31. 咽下神經節 32. 口器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thorax)和腹部(一譯:下體)(abdomen)。
[編輯]

頭部
頭部有着各種感覺器官。觸角(antenna)除了有觸覺外,有時還會傳遞氣味信息。在某些雄性蚊子中,觸角甚至有聽覺,藉助觸角,它們才能聽見同類雌性蚊飛行震動時的聲音,以利於交配。而在另外一些昆蟲,比如蝗蟲,它們的聽覺器官長在身體其它部位,如下體或者是腿上。
昆蟲的眼大多是複眼(ommateum)。複眼有上千隻單眼(ommatidium)組成。每隻小眼會獨立成像,總體合成一副網格樣的全像。很多昆蟲此外還會有兩到三隻單眼(ocellus),它們的作用並非成像,而是通過光調節自身作息生物節律。另外昆蟲的視覺對紫外線敏感,但它們並不能看到紅光。
在頭部還有口器(trophi)。它們的上顎是有力的嚼咬工具。下顎主要是穩住和進一步細嚼食物。
但口器也可以有其他形態,如異翅亞目的昆蟲有一個薄薄的尖型嘴,而蜂則有一長軟的吸管。而蜻蜓的臉蓋,「是由下唇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非常靈活,能迅速伸展,捕獲獵物,其末端裝備著一對能活動的鈎子,鋒利異常,當臉蓋伸向獵物時,這對鈎子迅速鉗住獵物,臉蓋縮回,鈎子將獵物送進口中。」
[編輯]

胸部
胸部由三個體節組成,由前向後依次稱為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後胸(metathorax)。每個體節都帶有一對附肢,稱為胸足。胸足分成節段,分別為基節(coxa)、轉節(trochanter)、腿節(femur)、脛節(tibia)、跗節(tarsus)和前跗節(pretarsus)。跗節通常分為5個跗分節,有時還帶有成對的爪子。胸足通常會特化,以更好地完成如挖,跳,游泳或是捕捉等任務。第一胸節的背部被稱為前胸背板(pronotum),通常會特別加固。另外的兩個胸節的背面通常會各帶有一對翅膀。在甲蟲的前對翅膀之間有一塊三角形的甲片。
翅膀中有分支複雜的血管系統,稱作翅脈,其走向和分佈是分辨昆蟲種類的特徵之一。前翅膀比起後翅膀窄而有力,有時會加固,甚至像甲蟲那樣成為堅硬的翅膀蓋。
在雙翅目昆蟲中,只有一對翅膀發育正常。而後面另一對翅膀則成為平衡棒。許多昆蟲在進化的過程中失去了翅膀,而成為寄生蟲,如跳蚤和虱。但是在蝗蟲裡面也會找到許多沒有飛行能力的種類。一些古老,構造簡單的古昆蟲也飛不起來,它們是從沒有飛行能力的祖先進化而來的。
[編輯]

腹部
昆蟲在腹部有著重要的器官,如管狀的心臟,梯形神經系統,胃腸系統和生殖器官。部分器官還會「越界」到前面去,如神經中樞--咽上神經節或是腦部,和其他動物一樣位於頭部。在軀體中還藏着分支的氣管,它們會直接把氧氣送到身體的各個器官去。器官開口於線粒體附近,可以更快的利用空氣。昆蟲在體側壁還有氣孔(stigma),直接與外界大氣接觸,可以通過肌肉收縮關閉。因為昆蟲這一套呼吸系統非常有效,所以昆蟲要擔心的並不是缺氧,而是過度氧化。氣孔的可關閉性使得昆蟲具有暫時停止呼吸的能力。
[編輯]

生長和發育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2/Insecta_2006_%EF%BC%8D_xiangshan.jpg/180px-Insecta_2006_%EF%BC%8D_xiangshan.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很多昆蟲受到傷害的時候會突出液體自衛
堅硬的外殼使得昆蟲的生長受到限制。昆蟲要突破這個生長限制,只能通過蛻皮這一方式。這一過程其實就是昆蟲將舊的外殼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更大的外殼。昆蟲的一生大概要蛻皮5到15次,其次數因昆蟲而異,但都是確定的。褪皮後,舊外殼被褪去。但有許多昆蟲,如蝗蟲,會吃掉這一層舊外殼。
成蟲的外形會與幼蟲相差極大。其間的形變被稱為變態發育。
如果成蟲與幼蟲生長的地方也不一樣,那麼它倆之間的形態差異會非常顯著,如蜻蜓和蜉蝣。相反,當兩者生活的環境相似,則他們的形態差別就沒那麼明顯了,如蝗蟲科和臭蟲科的昆蟲。
如果幼蟲直接發育成為成蟲,會被稱之為不完全變態發育。相對於此,若在這兩種活動狀態之間還存在着一個靜止狀態--蛹的話,則會被稱之為完全變態發育。在這種發育中,昆蟲會經過一個吐絲結繭,在繭內化蛹的過程。也有昆蟲的發育類型是界乎於這兩者之間的,如薊馬,其最後一個幼蟲階段即是靜止狀態。或者是蛇蛉目和毛翅目的昆蟲,它們的蛹在成蟲破繭而出之前是活動的,而且在最後一次蛻皮之前,它們會另覓他處。
昆蟲的幼蟲階段,其實就是不斷進食的階段,而成蟲的任務通常只有一個,就是生育繁殖,很多時候甚至不再進食。因此幼蟲期通常會長於成蟲期。最好的例子是蜉蝣,它們的幼蟲期長達幾年,而成蟲期只有一天。金龜的幼蟲期為3年,成蟲活不到幾天。
許多昆蟲的生命周期少於一年,但它們擁有一套內在調節機制,使得其成蟲在每年的同一個季節出現。這對它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有些昆蟲的幼蟲需要依賴某種特定植物,通過這種調節機制使得它們可以在每年同一時候找到合適自己生長的地方。例如某種蜂,它們需要專一收集某種花的花粉和花蜜,以提供其後代幼蟲發育所需的營養。因此對於它們來說,採蜜期與花期同步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昆蟲在靜止期會經歷一系列的構造變化,而靜止期可以發生在不同的發育階段。許多蜜蜂和野蜂在蛹期前9個月就會以飽食狀態靜閉在造好的繭中,而且可以就這樣過上幾年,才成蛹蛻變為成蟲。許多昆蟲可以在一年之間交替幾代。在地球上非常成功生存的家蠅甚至可以在一年之間交替15代。相反,一些蝗蟲和蜻蜓種類,則需要5年的發育期。
2006-10-20 2:52 pm
首先,我不太知道你想問什麼問題?關於什麼?
Anyway, 我整理咗一點有關昆蟲眼睛的知識, 與你分享. 如下:







單眼






 




蜻蛉目除了有大大的複眼外,
在頭頂還有三個排列成三角形的單眼,
這單眼是用來分辨光線明暗的。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n004/images/aa1-2.gif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n004/images/057.jpg







複眼






 




蜻蛉的頭部有一對相當大的複眼,
這複眼是由數千個到數萬個小眼所組成。
這對大大的複眼是蜻蛉在活動時,
都得依靠的敏銳器官。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primary/country/tc_ua/n004/images/056.jpg



昆蟲的複眼和人類眼睛有什不同??
動物為適應不同環境,演化出各式各類的眼睛,又各以哺乳動物的眼睛和昆
蟲的複眼最具代表性。...就結構而言,
人類的眼睛>>>有一個晶狀體,藉由周圍的眼肌來改變形狀,使遠
近物體都能清楚地在視網膜上,呈現出倒立影像....
人眼感受的波長約400nm(紫)~至700nm(紅);

昆蟲的複眼>>則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排列集合而成,每個小眼只接受單一方向的光訊號刺激,形成點狀的影像,所有點狀影像相互嵌合,即形成正立的「鑲嵌影像」。
複眼的小眼數量愈多,視野通常愈寬廣....
而昆蟲所能感受的顏色波長與人類有很大不同,昆蟲感受的波長約從300nm(紫)~650nm(橙),so大多數的昆蟲無法感受長波長的紅色...

"複眼"是由許多的小眼所組成~
每一小眼的表面呈六角形稱為小眼面~
如:
家蠅每一個複眼有4000個小眼面
鳳蝶每一個複眼有17000個小眼面
蜻蜓每一個複眼有28000個小眼面
有些鞘翅目甲蟲有25000個小眼面

昆蟲的眼睛與人類的不同。昆蟲的眼睛包括單眼與複眼,單眼又有背單眼與側單眼之分。除了寄生性昆蟲因為長期過著寄生生活,眼睛已經退化,或雖有眼睛 但已不起視覺作用外,一般昆蟲的成蟲和不全變態類的若蟲都有一對複眼,頭頂上還有1~3個背單眼。完全變態類的幼蟲則在頭部的兩側具有1~7個側單眼。昆 蟲通過單眼與複眼對外界光的變化做出反應,進行覓食、求偶、定向、休眠、滯育等活動。

  複眼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通常在昆蟲的頭部佔有突出的位置。多數昆蟲的複眼呈圓形、卵圓形或腎形。有些昆蟲的複眼在每側又分為上、下兩個,成為“四 眼”昆蟲,例如眼天牛、豉甲(見右圖)和浮游的一些種類。特別是生活在水中的豉甲,由於它的複眼分為上、下兩部分,因而在獵食時既能發現水面的目標,又能 發現水中的目標。在突眼蠅中,複眼著生在頭部兩側的柄狀突上。
   複眼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的,每個小眼與單眼的基本構造相同。複眼的體積越大,小眼的數量就越多,看東西的視力也就越強。複眼中的小眼的數目變化很 大,從最少的只有一個小眼,到最多的有數萬個小眼。例如有一種螞蟻的的工蟻只有一個小眼,蝴蝶有1.2~1.7萬個小眼,蜻蜓則有1~28萬個小眼,家蠅 有4千個小眼。
  小眼的構造很精巧,它有一個如凸透鏡一樣的集光裝置,叫角膜鏡,就是小眼表面的六角形 凸鏡,下面連著圓錐形的晶體,在這些集光器下面連接著視覺神經。神經感受集光器傳入的光點而感覺到光的刺激,而後造成“點的影像”,許多小眼的點的影像相 互作用就組成“鑲嵌的影像”。如果把昆蟲的一隻複眼縱向剖開,在放大鏡或顯微鏡小觀察,多棱的小眼聚集在一起,很象一隻奇妙的萬花筒。
  昆蟲的複眼雖然由許多小眼組成,但它們的視力遠不如人類的好,蜻蜓可以看到1~2米,蒼蠅只能看到40~70毫米。可是,昆蟲對於移動物體的反應卻十分敏感,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時,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應。捕食性昆蟲對移動物體反應能力更加迅速敏捷。
  昆蟲與人類一樣,可以分辨不同的顏色,但與人類感受的波長不同。昆蟲能感受到的波長範圍為240(紫外光)~700(黃、橙色)毫微米。蜜蜂不能區分橙紅色與綠色;蕁麻蛺蝶看不見綠色和黃綠色。一般昆蟲不能感受紅色。


收錄日期: 2021-04-26 20:30: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0000051KK004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