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下一個星系係點誕生????

2006-10-20 12:00 pm
我想問下一個星系係點誕生????一個星系係咪要有一個或以上既恆星....??

回答 (2)

2006-10-21 8:23 am
回【♡燕菁♡】女碩士是星系【我們的叫銀河系】的誕生,並非太陽系的誕生呀^.^"

與宇宙早期的結構和演化密切相關的科學研究課題。這一課題的研究歷史尚短﹐流派較多﹐遠未成熟。較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熱大爆炸後的膨脹過程中﹐分布不均勻的星系前物質收縮形成原星系﹐再演化為星系。關於星系前物質﹐有人認為是瀰漫物質﹐也有人主張是超密物質。關於原星系的誕生﹐有兩派見解。一派是引力不穩定假說﹐另一派是宇宙湍流假說。兩派觀點如下﹕
引力不穩定性假說 宇宙在早期由原子核﹑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組成﹐在溫度降到4﹐000K以前﹐處於輻射佔優勢的輻射時期﹐此時在各種相互作用中﹐引力不居主要地位。當溫度降到4﹐000K左右﹐複合時期開始﹐宇宙等離子體中性化﹐宇宙從輻射佔優勢時期開始轉入實體佔優勢時期。在複合時期前後的30億年期間﹐星系團規模(甚至更小尺度)的引力不均勻性開始出現並逐漸增長。這時﹐宇宙物質就因引力不穩定而聚成原星系。計算表明﹐如果天體形成於複合前或複合初期﹐則先形成星系團或超星系團﹐再碎裂成星系或恆星﹔如果天體形成於複合晚期﹐則先形成10太陽質量的結構﹐一部分保留至今成為球狀星團﹐大部分則聚合成星系﹑星系團。
宇宙湍流假說 在宇宙等離子體物質複合以前﹐強輻射壓可引起湍動渦流。物質中性化後﹐輻射不再影響物質運動。渦流的碰撞﹑混合﹑相互作用產生巨大的衝擊波﹐並形成團塊群﹐再演變為星系。這一學說較自然地說明了星系和星系團的自轉起因。計算表明﹐實體佔優勢時期形成的結構物為10太陽質量﹔複合時期形成的結構物則是10太陽質量。
兩種假說在星系形成的時期上觀點比較一致﹐認為它們大約在100億年形成的。
除上述兩種假說外還存在其他一些假說﹕正反物質湮沒說﹕認為有限的總星系由等量的正反物質組成。正反物質湮沒而產生壓力﹐使原始雲膨脹。原始雲有正物質區﹑反物質區和正反物質混合區之分。同類區團聚﹐混合區把正物質區和反物質區隔開。我們的總星系是正物質系統﹐先收縮後膨脹。另外的總星系可能是反物質系統。超密說﹕認為星系是超密的星系核的拋出物﹐星系團由超密物質碎裂而成。延遲核假說﹕設想一部分原始超密物質比宇宙整體膨脹延遲了若干時間﹐“延遲核”一開始膨脹就成為白洞。類星體的核心和激擾星系核可能就是“白洞”。一部分延遲核轉化為星系。連續創造說﹕穩恆態宇宙模型認為物質產生於最高密區﹐即星系核之中。星系是在宇宙膨脹過程中連續產生的。
參考書目
J.Gribbin﹐Galaxy Formation﹐John Wiley and Sons﹐New York﹐1976.
R. J. Tayler﹐ Galaxies﹕ Thei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Taylor & Francis﹐England﹐1978.

2006-10-21 00:30:44 補充:
河外星系,簡稱為星系,是位於銀河系之外、由幾十億至幾千億顆恆星、星雲和星際物質組成的天體系統。目前已發現大約10億個河外星系。銀河系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系。目前的星系分類法是哈柏在1936年提出的,分為:橢圓星系:呈正圓或橢圓形,中心亮,邊緣暗 旋渦星系:呈旋渦結構,有旋臂 不規則星系: 她們雖然也是星系,但既沒有旋渦的結構,也沒有橢圓的形態。她們的外觀通常是混亂的,沒有球狀突起的核心,也沒有任何類似旋渦結構的蹤影。她們被認為佔星系總數的四分之ㄧ。維基百科

2006-10-30 09:35:06 補充:
阿丸 及 燕菁:
宇宙 超星系團(我們的叫本超星系團) 星系團(我們的叫本星系團) 【星系(我們的叫銀河系)】 恒星系(我們的叫太陽系) 行星(我們的叫地球) 衛星(我們的叫月球)
參考: 中國大百科全書 http://134.208.10.81/cpedia/Content.asp?ID=28539
2006-10-20 7:18 pm
想知道新的星系在那裡誕生嗎?那便去尋找暗物質團。暗物質完全無法被現今我們所有的任何探測器看見,而此神秘物質卻能藉由它強大的重力來彎曲光線。天文學家利用哈伯與Subaru望遠鏡在五個滿月大的天空描繪出暗物質的分佈。星系可能是在暗物質密度最高的時候形成的。

全文:天文學家發現到聚集成團的暗物質可以作為尋找星系孕育溫床的指標,特別是在120億光年遠的新誕生星系。一團暗物質可以孵出許多的星系。來自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與東京大學的科學家證實此項結論與現今主導宇宙學的冷暗物質模型理論相符合。

最近的研究顯示,暗物質大約是普通物質的七倍重,雖然無法以望遠鏡直接觀測到暗物質,但是對天文學家來說,暗物質藉由它強大的重力來吸引鄰近的恆星,氣體,甚至星系。

星系總是成群結隊的出現,而星系如何聚集成團則為重力所決定。

或許可以藉由研究星系的分團聚集過程來了解黑暗物質的分佈情形以及它如何影響星系成長。在過去研究年輕星系如何分團聚集在一起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年輕的星系的亮度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變暗淡,因此找到足夠的年輕星系數量來研究他們如何分團聚集在觀測上是一項大挑戰。

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的大內正己研究員與其所內科學家用Subaru望遠鏡上的Suprime-Cam camera來研究位於鯨魚座的一塊被稱為Subaru/XMM-牛頓深場 (SXDS)。 SXDS的面積大小有五個滿月大。藉由在此區域深度曝光拍攝的可見光三色靈敏照片。SXDF團隊得以找到近17000個位在120億光年遠的年輕星系。這個數目是之前有關年輕星系研究所使用的星系數量的十倍。根據這些資料,研究團隊指出下列兩點,

(1)其中有許多的星系對,其相對距離小於八十萬光年
(2)即使是在很遠的距離,星系依然是很強的聚集在一起

如果星系是巢聚在暗物質團裡面,則上述兩點應該是可預期的結果。SXDS團隊中的浜名崇研究員經由仔細比較觀測結果與冷暗物質理論的預測後發現到暗物質團的平均質量相當於六千億個太陽,並且一個暗物質團包含了眾多年輕星系。

另外的一個獨立研究團隊,是來自日本國家天文台的柏川伸成研究員與其同事。他們也使用了Subaru望遠鏡來研究位在后髮座的Subaru深場(SDF)。此深場的面積只有一個滿月的的大小,但可以取得的資料的靈敏度卻比SXDS深場高兩倍。SDF團隊找到大約五千個位於120億光年外的年輕星系,此外尚有800個更年輕的星系位在125億光年遠。SDF團隊同時利用Subaru與凱克望遠鏡所拍的光譜來再次確認這些年輕星系的身份。SDF團隊的獨立研究也得到上述的兩個結果,並且推論有些單一暗物質團包含了許多年輕星系。在SDF影像的某一塊小區域中,可以發現到數個剛誕生的星系分團聚集在一起。藉著仔細的比較SDF資料與由京都大學的長島雅裕研究員以高精確度電腦模擬出的冷暗物質團的形成過程,SDF團隊推斷在較重的暗物質中亮星系也比較多,這項結論與實際觀測吻合。

這兩個團隊都發現到第一次有力的證據顯示宇宙早期的年輕星系是巢聚在暗物質團中,並且單一個暗物質團包含了許多的年輕星系。而此兩個研究團隊也同時利用Subaru望遠鏡的優越儀器來拍攝深場的天空。


收錄日期: 2021-04-26 00:04: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20000051KK004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