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宋襄公:
宋襄公名滋文,是中原文化古國宋的君主,於西元前六五一年即位,在位十二年。公好仁義,拜庶兄目夷為相。宋國雖小,襄公卻也有稱霸之心。
不過,因為宋國一向以文化古國自居,國內風尚薰和,民風文弱,缺乏尚武的精神,加上經濟力量不如其餘大國,當然不可能成功。因此,宋襄公不惜卑辭重金,要求楚國加入其會盟,希望能藉楚之軍力合宋之名號,使自己能恃楚之威,實踐其稱霸之美夢。而楚國答應加入,不過,楚國君主楚成王當時只是想借宋國會盟之便,成為真正的幕後指使者。
是年秋天七月,宋、楚、陳、蔡、許、曹、鄭七國之君如期而至,襄公向諸侯們說他有意繼承桓霸業,希望他們同意,但楚莊王卻不同意,由於楚成王為大國之君,其餘小國不敢不從,結果襄公被成王軟禁,成王更率大軍攻打宋都。不過,因為魯僖公前來替襄公求情,於是,襄公才能逃離一死。
西元前六三八年,襄公率兵聯同魏、許、滕等國進攻鄭國,而後因鄭國向楚求援,於是十二月,襄公與楚成王對陣於泓水之濱。宋軍於泓水之濱嚴陣以待,雞鳴時,楚軍尚未渡河完畢,不過襄公因不願趁人之危,而錯失一個良機;不久,楚軍渡完河,開始佈陣,襄公又因不願偷襲別人,而錯失另一良機;等楚軍準備妥當,兩軍硬碰硬,宋軍當然大敗,其結果皆因宋襄公的頑冥想法所造成的,難怪襄公的理想主義會被後人以實利的觀點而譏為「宋襄之仁」呢!
要成為霸主,必須通過「會盟」的儀式,用現代的話語來說,就是要舉行所謂的「國際會議」。會盟的儀式一般都在野外舉行。盟主在會盟的地方設立一個特別的祭壇,與會的諸侯全部登於壇上,此時將犧牲(牛)引出,切下牛耳,置於玉盤上,並將牛血盛入「敦器」中。由兩位主持祭祀的司事手捧敦器,並宣讀盟約之書以告神,然後盟主以下的每一位與會諸侯都必須飲敦器中的牛血,宣誓終於盟約,最後再將盟約與犧牲埋於祭壇之下。所謂「執牛耳」一辭,便是原於此。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代的五個霸主,不過對於五霸的說法各家不一。
[一]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左傳 >>
[二]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廬、越王勾踐——<< 荀子 >>
[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廬——<< 白虎通 >>
[四]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吳王夫差——<< 漢書 >>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