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由來

2006-10-20 1:12 am
想知兵馬俑的由來, 謝謝

回答 (2)

2006-10-20 1:15 am
✔ 最佳答案
概述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東5公里的下河村,1978年時任法國巴黎市長的雅克·希拉克稱兵馬俑的發現為「世界第八奇跡」。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完善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
據目前的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1.5公里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編輯]

營建
秦始皇贏政即位(時年13歲)後開始興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或前247年)。修建過程經其一生,歷時39年。秦始皇陵墓總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包括現在的秦兵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與其說是陵墓,倒更像都邑。首先,各種原料來源要求嚴格,很多都是採自特定產地,由專門工匠,開採、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有看法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參加建設工程。
[編輯]

墓葬
[編輯]

兵俑和所配武器
兵馬俑採用陶俑作為隨葬品,因而得名。陶俑真人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燒制,全部為手工勞動,沒有使用模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陶俑各有容貌,體態各不相同。所有陶俑的製作均按照秦軍編製,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在形狀加工好之後,陶俑著色燒制。最後再加上真實的兵器,裝備。各個加工完成後,按照秦軍作戰部署分兵種、級別,逐一安置位置。因此,我們看到的兵馬俑,是秦軍的精確複製。由於兵俑完美的再現了秦軍的風范,軍事學者可以通過兵俑增加對「強秦」的理解。由於陶俑的原形可能是真實的秦軍將士,所以有研究者嘗試通過他們的容貌了解秦代的風土人情。
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是十分鮮艷,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陶土色。
已經從兵俑和所配備武器的分析中得到的啟示,秦軍的弓箭部隊配備多種箭矢,以應對複雜的戰況。
[編輯]

隨葬品
[編輯]

秦兵馬俑博物館
秦兵馬俑博物館建設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西距西安37.5公里。其於1979年中國國慶節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
2006-10-20 1:18 am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燦爛,雕刻藝術的遺產無疑極其豐富。然而有些人看不起自己祖先的雕刻藝術成就,已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早在數十年前,曾有人說:「中國雕刻比起希臘雕刻,簡直瞠乎其後;後來有了佛像雕刻,也不過是受了印度文化影響下的產物而已。」其實,這是種偏差的看法,不過拾人牙慧,主要原因應在於中國雕刻表現理念不同於西洋,加以地下文物尚未大量出土,使得外國學者產生了不少偏見。

例如瑞典籍專研中國古代藝術史的喜龍仁說:「中國本來並無我們所謂『雕刻』之類的藝術存在,也沒有我們所謂『雕刻家』之類的人物存在,古代中國並不把這類工作列入藝術的範圍。」

奧地利的美術史學家佛萊也說:「雕刻在中國,不同於印度的是在造形藝術中並不佔指導地位。……在佛教渡來之前,紀念碑人像雕刻極少,這是因為中國缺乏擬人化神像所致,以『人』為雕塑表現之事,並不源於中國,而是自佛教影響後才引起的,總而帶有佛教的性格,居中國大雕刻的濫觴位置的,並非人物,而是動物。」

但是這些學者們之見解,能否盡見客觀?只要他們能夠深入了解中國雕刻藝術的流程,那就必能看出雕刻在中國藝術上所佔的地位。現在就讓我們帶你們走進這個中國輝煌的雕刻藝術世界吧﹗ 在西安以的市郊有一條繁華的購物街,和別的一樣,此處充斥著商的叫賣聲。然而誰也想不到在這條平凡街道的盡處,就是名震天下的七大奇景之一——秦兵馬俑。

穿過購物街,一行人步入了秦俑博物館。只見場內聳立著三座建築新穎的大樓,不說還不知它們就是兵馬俑的一、二和三號展館。

進入一號坑後,大家都為眼前之景所攝:只見千多個真人般大小的士兵俑站在館內,有弓兵、甲兵、騎兵,更有身披重鎧的將軍。「每人」都手執長槍,布成數十個整齊的方陣,真令人有置身戰場之感。細看之下,發現這些兵俑的製作實是一絲不苟,連眼眉、鬚鬢等細微之處亦有刻畫。因為它們全是人手製作,所以相貌亦彼此不同。有如此精美的製作,使兵馬俑不僅是一批歷史遺物,更是古中國的一大藝術。兵馬俑經歷了二千多年歲月仍然屹立不倒,以今天的科來說,要生產一批如此耐用的工藝品恐怕亦非易事,由此可推想古代藝術家的手法是何等高明。

其後參觀二、三號展館,卻發現那裏比一號坑遜色得多了。如果一號坑是展示士兵出征前的狀況,那麼二號坑就是兵士大敗後的情景:整個展館都是殘破的「肢體」,因為三十多年前中國的科技尚未發達,導致兵馬俑在開採後未能受到妥善保護而被風雨破壞。至於三號坑,由於正在開發中,所以供觀賞的展品不多。

即使只有這三個展館,但那數千個兵馬俑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血汗,也足以令咱們中國人自豪了!

遊西安兵馬俑 學軍隊布陣 賞雕塑藝術

 數西安名勝古,又豈止西安城牆?「到西安而沒看過兵馬俑,等於沒到西安。」這句話並非虛言。秦兵馬俑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1987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兵馬俑壯觀的程度不但令中外考古學家驚嘆秦軍布陣的氣勢,就連藝術家對出土兵俑的雕塑風格亦為之讚歎。


 1973年,西揚村村民在柿樹林畔附近打井時,發現下面有紅燒土、燒結硬塊和炭屑灰燼,初時大家以為碰上了老磚瓦窯。繼續發掘下發現了「兵馬俑」的面容,村民們十分詫異,後經公社幹部房下到井底仔細觀察,發現出土的磚塊與秦始皇陵附近發現的秦磚一模一樣,兵馬俑就此被發現出土。

古樸雕塑見秦藝術美
 兵馬俑的發現令中外震驚,兵馬俑現時分為一號、二號和三號坑,另有文物陳列館,收藏了其他的秦朝時期文物。1999年人們又奇般發現彩色兵馬俑,其高超的彩繪藝術和富有力感的造型,令世人對兵馬俑有不同程度的驚嘆,亦展現西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兵馬俑展現出先秦雕塑古樸拙稚風格:它的特點是線條簡潔、注重裝飾、講究神似卻不寫實,每一個兵馬俑亦有不同的面部表情俱獨一無二。

 兵馬俑的發現使中外美術史專家們瞠目結舌,人們在這裏發現了2000年前東方古典寫實主義雕塑藝術的高峰,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殘缺的一頁。秦兵馬俑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而多達數千個陶俑井然有序排列一起,其壯闊的陣容和磅礡的氣勢,這種群雕藝術堪稱獨一無二,亦展現出秦朝時,令人驚訝的秦軍布陣。

陣容之盛顯王者威風
 一號坑是現時開發規模、軍力陣容最大的俑坑。俑坑已發掘出土陶俑1000餘尊,戰車八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根據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葬兵馬俑6000餘件。憑欄俯視,東端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後面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排列成軍陣的翼衛和後衛。

 二號坑是秦俑坑中的精華,還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迷團。二號坑整個平面呈曲尺形,共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射兵俑組成;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

指揮車展示出戰組織
 三號坑的規模最小,與一號及二號坑呈「品」字狀排列。三號坑出土木質戰車一輛,車已朽,僅存殘。車前駕有四匹陶馬,車後有陶俑四件。前排的一件為軍吏俑,後排的中間一件為禦手俑,禦手兩側的俑為車士。

 古代一乘車上有乘員三人,此為四人,頗為罕見。在古代因戰車的車輿較小,乘員一般為三人,增加一人不但會影響車速,而且人員擁擠不利於甲士操戈與敵格鬥,所以四人共乘制不適用於一般戰車。三號俑坑所發現的車有可能是指揮車,為了加強護衛的力量而採用四乘制。俑坑內的武士俑分兩邊相對站立,這種編列方法顯然是警衛式的排列,推斷三號坑武士俑的身份是衛兵。

 兵馬俑的風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成為許多國家元首和成千上萬中外遊客必遊之地。這個2000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剎那間,你會感覺歷史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秘力量把你帶進喊殺震天、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絕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收錄日期: 2021-04-23 18:5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9000051KK022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