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的動機: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建立明朝後,採取一系列加強君主集權的措施。以下為明太祖推行君主集權的動機:
1. 借鑑歷史
太祖鑑於宋室孤弱而敗亡,元朝權臣勢大,王綱不振,於是厲行君主集權,提高皇權,重行封建,以固帝業。
2. 性格猜忌
太祖出身寒微,學識淺薄,加上性格猜忌多疑,常恐功臣奪權篡位,尤其太子早死,太孫幼弱無能,深恐國祚不長,遂集權於君,鞏固朱姓基業。
明太祖實行君主集權政策,大大加強了明王室的統治力量,鞏固國家的統一,但極端的君主集權,卻為明朝的滅亡埋下遠因。
明太祖的君主集權措施
1.復行封建
太祖鑑於元室因孤立而亡,即位後便大封宗室為王,鎮戍全國軍事重地,以鞏固統治,守衛邊防。
2.罷中書省
洪武十三年,太祖以左丞相胡惟庸陰謀造反,誅殺胡惟庸後,即罷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管轄六部,形成了君主獨裁政治。
3.強化監察
太祖設都察院及六科給事中,監察百官言行。此外,又設置十三道御史,巡視各地官吏政績,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察。太祖為防叛逆,設立特務機關(錦衣衛),以偵察及緝捕異己,實行專制統治。
4.沿用行省制
明初沿用元制,在地方設立行省,各省設有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理地方民政、刑律及軍事。三司互不統屬,直接聽命中央。
5.盡誅功臣
太祖恐太子及皇太孫無法駕御開國元勳,於是借故大殺功臣。洪武十三年,太祖以胡惟庸一案,誅殺三萬多人。其後,他又在洪武二十五年的藍玉案中,誅殺一萬五千人,不少開國功臣被牽連。
6.摧辱大臣
太祖苛待大臣,凡朝臣進見必須跪對,若奏對逆旨即加廷杖,大臣受盡凌辱,把君權推至高峰。
7.大興文字獄
太祖粗通文墨,出身寒微,加上性格多疑,往往在大臣的奏章中摘取片言隻語,構陷成罪,然後濫捕濫殺。
二、明成祖的君主集權措施
1.盡除異已
燕王棣發動「靖難之變」而登位,是為成祖。他為了鞏固統治,大殺惠帝時的大臣,其親族亦不得免,手段極為殘酷。
2.加速削藩
成祖以封王身分起兵篡位,所以他對藩王握擁重兵甚為疑慮。成祖即位,將駐兵的封王內徙,藉故奪其兵權,取消他們的封號,以鞏固其政權。
3.起用宦官
燕王棣起兵期間,得宦官之助,知道宮中虛實,因而成功奪位。因此,成祖即位後,起用宦官,委以監軍、出使、專征等重責,開明代宦官干政之始。
4.設立內閣
太祖廢相後,直接管轄六部。由於國事繁忙,皇帝難以兼顧,成祖於是在朝臣中選拔大學士多名,入值文淵閣,協助皇帝辦理政務,形成君主專權的局面。
5.設置廠衛
成祖為防叛逆,重新設立錦衣衛,又成立東廠,由宦官主持,以監視及緝捕異己,形成君主極權統治。
明代君主集權的影響
1.宗室相殘
太祖復行封建,諸王坐擁重兵。太祖死後,惠帝即位,厲行削藩,結果激起燕王棟發動「靖難之變」,造成骨肉相殘的局面。
2.宦官為禍
太祖罷中書省後,皇帝國務繁重,無人分擔。成祖以後,君主多昏庸無能,又無人襄助,大權容易落入宦官手中。加上成祖重用宦官,還派遣他們監軍、出使,又令他們主持廠衛,管理特務機關,宦官勢力得以迅速膨脹,埋下了日後宦官為禍的種子。
3.政治腐敗
太祖廢相以後,君權完全失去了相權的制衡,君權獨大,朝臣只得聽令而行。成祖以後,內閣之設幾成定制,內閣大臣品位不高,只充當皇帝顧問,無決策實權,無法補皇帝的不足,形成宦官得以竊取君權,政治日壞。
4.政風因循
太祖苛待大臣,動輒殺戮凌辱,文臣為求自保,事事因循苟且,以政風敗壞。
清朝推行君主集權的動機:
清人入關之初,人心未定,地方反抗勢力大,為鞏固國基,乃以懷柔政策配合高壓政策統治漢人。現簡述清初施行高壓政策的目的:
1. 鞏固統治
滿清以異族入主中原,自知文化、經濟均較漢人低淺,為能懾服漢人,因此實施高壓政策,以固統治。
2. 消弭反叛
滿清入關之初,明末遺民之民族意識濃厚,為消弭反清復明思想,減低漢人之民族意識,於是推行高壓政策。
滿清崛興於東北,後以異族入主中原,建立清朝。清初國勢未定,順治朝確立了高壓懷柔並施政策,康熙﹑雍正﹑乾隆沿用不替,奠定了滿清268年的國祚。
康熙的君主集權措施
1.設南書房
清初,中央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由八旗旗主擔任,以制衡君權。康熙於南書房成立皇帝秘書機關,專責起草詔令,批答章摺,以擺脫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掣肘。
2.密摺制度
康熙特許親信大臣奏議國事,不須通過內閣呈遞,由皇帝直接批示。密摺制度下,皇帝可充分掌握國家機密,又令大臣間互相監察,以檢舉不法,不敢胡作妄為,有利強化君權。
3.裁抑八旗
康熙以八旗勢大,致力抑制八旗,以鞏固君權。他即位後,把上三旗收歸君主管轄。此外,他又規定八旗王府的官員名額,官員直接由皇帝任命,以削弱八旗旗主的權力。
4.大興文字獄
康熙為壓抑漢人的反抗意識,以樹立君威,遂大興文字獄。其中著名的有莊廷鑨的《明史》獄、戴名世的《南山集》案,兩案株連甚廣,目的是打壓士人的民族意識。
5.加強監察
康熙恢復行省制,成為地方的最高的地方行政區。行省內設總督以掌軍政,巡撫則掌理行政,兩者事權不一,互相監視牽制。
雍正的君主集權措施
1.成立軍機處
雍正八年,清廷用兵西北,世宗為迅速處理軍務,設立軍機處,作為臨時組織,專責處理軍務。其後,軍機處成為定制,總攬內閣及南書房的權力,處理過全國政治及軍事要務,最終由皇帝一人裁決。
2.加強密摺制度
雍正即位後,把康熙時的密摺制度加以系統化,成立專門收發處理密摺的機構,並制定一系列的保密措施,以確保機密。
3.大興文字獄
世宗在位十三年間,屢興文字獄,動輒羅織罪名,以鎮壓異己。其中最著名的有呂留良獄、查嗣庭獄等。世宗透過文字獄,加強對人民的思想控制。
清代君主集權的影響
1.鞏固統治
清聖祖及清世宗推行君主集權措施,能穩定政局、強化皇權。如南書房和軍機處的設立,使皇帝更能掌握政局,防範權臣;密摺制度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強皇帝與大臣之間的溝通。這些政策,都能強化皇帝的統治,鞏固君主的權力。
2.促成盛世
康熙與雍正的集權措施,如設立中樞機構南書房、軍機處,與及密摺制度的施行秘,都能提升中央政府的權力和威信,使政策的執行更為方便。在這種安定的政治環境之下,再加上清初的幾位君主都是賢能有為的皇帝,所以能出現清初的百年盛世。
3.政風敗壞
清代皇帝意圖透過密摺控制官員,但造成官員們互不信住,甚至競相向皇帝揭發上司或同僚的陰私,以表示忠誠。官場中互相監視、揭發的風氣盛行,令官員以自保為要務,形成辦事因循苟且、畏首畏尾的陋習。
4.箝制士子思想
康熙雍正屢興文字獄,每案都株連甚廣,摧折不少人才,士子人人自危,為免罹禍,不談經世致用之學,終日埋首經傳訓詁之學,思想日漸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