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周初推行封建是否成功?試抒發你的意見

2006-10-19 5:22 am
你認為周初推行封建是否成功?試抒發你的意見

回答 (3)

2006-10-19 5:24 am
✔ 最佳答案
西周之封建

引言: 西周立國初年,國基未穩,商人在東方勢力仍大,故武王採納周公建議,進行第一次封建,以監視商人,現就西周推行第一次封建之原因分述如下:

一. 西周推行第一次封建之原因

屏藩周室:武王滅商後,鑑於殷人在東方尚保有不可輕侮之力量,遂因應形勢,封邦建國,以屏藩周室。
安撫殷民:武王滅殷後,為示不滅商祀,乃封武庚於殷以管理及安撫殷遺民。
興滅繼絕:武王本「興滅國,繼絕世」之意,封黃帝之後於薊、堯之後於祝等,籠絡人心。
監視殷民:武王恐商遺民努力強頑不馴,遂封管叔、蔡叔及霍叔為三監以資監視。
酬庸報功:武王為酬庸報功,大封同姓及異姓功臣,如封周公子伯禽於魯、呂尚於呂等。
結論: 經過第一次封建,周朝勢力向東擴張,惟商人之勢力仍盛,遂有三監之亂的出現,有必要進行第二次封建。

二. 周代封建制度的內容:

引言: 封建即是「封土建國」之意,周朝封建制度的內容主要有下列數端:

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封地:公、侯各方百里,伯方七十里,子.男各方五十里,不足五十里者為附庸。
命卿:大國(公、侯)三卿,由天子任命;次國(伯)三卿,二卿由天子任命;小國(子.男)二卿,一卿由天子任命。
軍制:大國(公、侯) 置三軍,次國(伯)置二軍,小國(子.男)置一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
諸侯有對周天子朝覲、納貢、從征、勤王等義務,天子則以時巡狩四方,諸侯間須互相聘問。一次不朝即貶爵,兩次不朝則削地,三次不朝便加討伐。
總言之,周朝行封建制度分封諸侯,確實有助鞏固周朝統治,使周朝能享有八百多年之國祚,有助民族之融和,意義深遠。

三. 西周推行封建之成效:

周初兩次封建,其主要影響約有下列數點:

擴大周室統治範圍:周人勢力初只局限於西方及王畿附近,然經兩次封建後,勢力已擴展至中部及東部,版圖日漸擴大。
鞏固周室統治:天子與諸侯之尊卑、名分因封建而確立;且諸侯多為宗室及功臣,可收屏藩、監視之效,天子地位更形穩固。
華夏文化廣被遠方:中央與地方聯繫加強。華夏文化不斷傳至遠方,文化較落後之民族漸被同化,使華夏民族日益壯大。
有助周室國祚延長:周代推行封建,化國為家。天子與諸侯,諸侯與諸侯間有著緊密之血緣關係,有助國祚之延長。
總結而言,周代分封諸侯,有助鞏固周朝統治,惟至平王東遷以後,王權日衰,諸侯割據,下啟春秋戰國紛亂動盪之時代。
2006-10-19 5:29 am
我認為周初推行封建是成功的
因為在西周時,天子能夠駕馭眾諸侯
而眾諸侯也臣服於天子,
當時四海昇平,國泰民安
所謂"物極必反"
盛極一時的皇朝也會衰落
總括而言,周初推行封建是成功的
參考: 自己的見解
2006-10-19 5:25 am
周代行封建的原因

  周本是一個偏處西方的小國,僅僅幾十年的時間,居然把一個強大的、文化較高的商滅掉。商代之滅亡,是由於暴虐無道,與貴族的腐化奢侈;周人代之以仁政,所以能滅商。

  周滅商後,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怎樣去治理這偌大國家? 加上當時生產技術低落,交通事業不發達,在人口眾多及廣闊的殷國土地上,去統治殷貴族在政治經濟的潛在勢力,及那些一向依附殷國的小邦,足使周人產生統治困難,於是周便採取懷柔、監視的辦法。對其他小邦、小國,歸附自己的便封它作諸侯,不歸附自己的便使用武力壓迫他們臣服,而另封自己的宗室和功臣做諸侯,就近管理和監視它們,這便是周代建國後推行封建的原因。

周在未滅商之前,是商朝諸侯之一(我們可從卜辭中有「令周侯」的記錄上看出)。所以周之勢力並不十分強大,而當因滅商時,由於當時商之王室腐化,無形中對於以後之天子的地位有所影響,所以當周武王滅商國時,便首先確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原則,然後以土地分封諸侯,藉以加強天子對諸侯的統屬關係,建立國家統一的體系,使天子的地位穩固而加強統治,所以便實行封建。

周初之封建,實是將領土擴大,作為周室版圖之擴充,所以每次封建,都把封建範圍不斷擴展。而進行封建,一方面可以對舊地原有諸侯加強統治,另方面又可以把同姓諸侯分封往新擴占的領土,所以周初推行封建之原因乃是一種侵略性的武裝移民。正如錢穆所說的:「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侵略性的武裝移民,與軍事占領。蓋封建即是周人之一種建國工作,不斷向東方各要點武裝移民、武裝墾殖,而周代的國家亦不斷擴大與充實。」

  周武王自滅商後,基於當時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部落,及當時歸附商的諸侯卻不少,若實行一專制之統治,未必會得到當時邦國間及人民擁戴。故立國後,便以「興滅國,繼絕世」為口號來籠絡人心,封古代帝王之後裔,如:封黃帝之後於薊,堯之後於祝,舜之後於陳,禹之後於杞,其他舊有國家或部族,也照原地分封,藉以加強王權統治以籠絡之。

  周武王滅商之前,所謂諸侯或群侯,皆按各部落之原狀,共主不過出而統轄維繫而已,非謂於原有部落之外,盟主得輕易增損也。自武王克商,鑑於當時諸侯之眾,而又各據要津,後世必為其主之患,乃分封土地於當時有功的諸侯;加上當時周之所以能克商亦曾藉他們的力量,故此,推行封建制度對周是相當有利的,一方面可以有助於後來之統治,另方面又可屏藩周室,周代便實行封建(如武王封召公奭於燕,為北面屏藩,封太公望於齊及周公旦於魯,為東面屏藩等)。

  周武王滅殷以後,未及下車,即封黃帝之後於薊,又封舜之後於陳;下車後,復封夏后氏之後於啟,封殷商之後於宋,皆藉興滅國繼絕世之美名,以示群侯須由王室策封之意。及國基穩固,群侯貼服,乃乘機封兄弟之國十有五,同姓之國四十,異姓功臣之國十有餘,使錯居於各舊有諸侯之間,成互相牽制之勢,無形中穩固了周室的統治權,故周行封建是頗具有深遠周慮的。

四、周室推行二次封建的經過

  自武王滅商,殷都的陷落和商朝覆亡,只是周人東向發展的初步成功,商朝舊諸侯的土地並不因此便為周人所有,而且許多舊諸侯並不因此而承認武王為新的宗主。此後歷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斷的把兄弟、子姪、姻戚、功臣分封於外,建立新國。這些新國大抵是取舊有的諸侯而代之,也有的是開闢末開墾的土地。而每一個封國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殖,和周人封建勢力的擴張。

  但當初周武王攻陷殷都以後,並沒有把殷畿占據,卻把紂子武庚、祿父封在那裡,統治商遺民,而派自己的兩個兄弟管叔和蔡叔去協助並監視他們,這並不是武王之仁慈寬大。實際上,這一區域是民族意識特別深的「殷頑民」的植根地,而且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形下,離周人「本部」豐岐一帶很遠,是周人所不易統治的。

  後來,卻種下了一場大變。周武王克殷後二年而死,嗣子成王年幼,王叔周公旦以開國功臣的資格攝政。管、蔡二叔心懷不平,散布流言,說「周公將不利於孺子」,並鼓動武庚、祿父聯結舊諸侯國奄(今山東曲阜一帶)和淮水下游的外族淮夷背叛周室。周公東征三年後,才把這埸大亂平定。於是周公以成王之命,把殷舊部及畿輔之地封給文王的少子康叔,國號衛,把商丘一帶及一部份殷遺民封給紂的庶兄微子啟,以存殷祀,國號宋;把奄國舊地封給周公子伯禽,國號魯;又封功臣太公望(姜姓)的兒子於魯之北,國號齊(今山東臨淄)。封功臣召公奭(周同姓)的兒子於燕(今北平附近)。如此,周人的勢力才達到他們的「遠東」。

  就周人封建向外發展的步驟而論,周公的東征比武王克殷更重要。因為武王克殷後,曾在豐邑以東不遠,另造新都曰鎬京,遷居之,是為宗周。「遠東」戡定後,在周人的新版圖裡,豐鎬未免太偏處於西。為加強周人在東方的控制力,周公在洛陽的地方建築了一個宏偉的東都,稱為成周。統計武王、成王兩世,共封立了七十多個新國,其中與周同姓約有五十多國;但這七十餘國之外,在當時黃河下游和大江以南,舊有國族之歸附周朝或為周朝勢力所不能達的,大大小小還不知凡幾。在這區域內,周朝新建的和舊有的國家,可考的約一百三十多個。

綜合周人推行封建之路線來說,週人勢力是逐步東侵,可分為兩線:

一、由豐鎬向東南,經營漢水上游,漸及淮域,此文王已開其基;
二、由豐鎬向東北,經營河洛,及於殷商,則為武王之新猷。
周初封建,即為以上兩線展擴之初步成績。此外,周代封建國力之移動,大勢亦分兩道:

一、由陝西出潼關向河洛而建東都,經營黃河下游,此武王伐殷,周公東征之一線;
二、由陝西出武關,向江漢,經營南陽郡一帶,以及淮域,此文化行南國之一線。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34: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8000051KK044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