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又經過了多次擴張,至西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時,秦朝的疆域達到了空前的範圍。秦朝的疆域包括了戰國後期七國舊地的全部,但一部分是新從其他民族手中奪取的。
大約在西元前222年至221年間,秦軍在平定楚國的江南和越國舊地後,就進入了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征服了當地的越人政權,設置了閩中郡,以冶縣(今福州)爲郡治。但秦朝的控制點顯然相當少,所以在如此廣大的區域內沒有設什麽縣治,而且在秦亡以後整個閩中郡地就又重新爲越人所有了。
秦朝的新疆域包括嶺南地區,即南嶺以南今廣東、廣西和越南的東北部,是百越諸族的聚居地,戰國時還不是楚國的領土。根據《淮南子·人間訓》的記載,秦始皇的動機是“利越之犀角象齒翡翠珠璣”,因此命尉屠睢率五十萬軍隊分五路南征。由於越人以叢林爲依託奮勇抵抗,三年中秦軍死傷數十萬,連尉屠睢也在越人夜襲中喪生。所以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才又徵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同年設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基本結束了軍事行動。駐守嶺南的尉佗要求秦始皇遣送三萬未婚婦女,作爲士兵的配偶,但只獲得了一萬五千人。
在西南,秦朝以成都平原爲基地,向西、北兩方面擴張到了今大渡河以北和岷江上游,佔據了邛、笮、冉、駹等部族地區。向南又整治開通了一條“五尺道”,從今四川宜賓延伸到雲南曲靖,並在沿線控制了不少據點,設置了一些行政機構。但由於投入的兵力和派駐的人員有限,統治並不鞏固,所以在秦亡後就都已經放棄了
在西北,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年)派蒙恬率三十萬軍隊趕走了河套一帶的匈奴人,第二年在陰山以南、黃河以東設置了九原郡,管轄新設的34個(一說44個)縣。但這些地方本是戰國時趙國的舊地,連秦始皇令蒙恬築起的萬里長城,實際上也是以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已築過的長城爲基礎的。由於匈奴是遊牧民族,以往曾不時侵入內地,秦朝的措施主要還是出於軍事上的防衛目的。
秦始皇時代的人口總數在2000-3000萬之間,但在經過戰國末年長期的戰爭之後,人口數量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所以當時普遍存在的是勞動力的不足,而不是人口壓力。正因爲如此,秦始皇在大規模徵調民衆服勞役和兵役時不得不採取殘暴的強制手段,而且已顯得捉襟見肘,如對征南越的軍隊派不出更多的增援和補給,在設置新政區後也無法遷入更多的移民。秦亡以後和西漢初年,秦朝的新領土喪失殆盡,西南和南方全部爲當地民族奪回,或建立了實際上獨立的政權,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秦朝的駐軍、行政人員和移民數量太少。就是在中原移民集團掌握了政權的南越國,還得依靠當地的部族首領,沿用越族習俗。秦朝曾有一些人從山東半島及東南沿海地區遷往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但他們大多是出於逃避秦朝統治的目的,或者是長期海洋遷移傳統的延續,並不是遷出地人口過多的結果。
2006-10-18 21:24:30 補充:
從孔子時代起﹐一般的中國人﹐特別是中國政治思想家﹐就開始考慮世界范圍內的政治 問題。所以秦朝的統一中國﹐在當時人的心目中。就好像是今天在我們心目中的統一全世 界。秦朝統一以後的兩千多年﹐中國人一直在一個天下一個政府之下生活﹐只有若干短暫的 時期是例外﹐大家都認為這些例外不是正常情況。因此中國人已經習慣於有一個中央集極的 機構﹐保持天下太平﹐即世界和平。但是近幾十年來﹐中國又被拖進一個世界﹐其國際政治 局面﹐與遙遠的春秋戰國時代的局面相似。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已經被迫改變其思想和行 動的習慣。在中國人的眼裏﹐這一方面又是歷史的重演﹐造成了現在的深重的苦難。(參看 章末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