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種類
1. 革胡
-低音拉弦樂器,音色圓潤渾厚
-五十年代由楊雨森參考西洋大提琴改革而成
-四弦,設有指板,琴筒橫置及木製,並蒙以蛇皮,由於有指板,按弦極為方便,
-可合奏及獨奏
2. 嗩吶
-雙簧類
-源於波斯
-一般是椎形木管上開八個孔,上端插一椎形小銅管,銅管上端套以哨子,下端套以銅制喇叭口
3. 簫
-又稱洞簫
-出於羌中,漢稱「篴」
-音色圓潤柔和,音量小
4. 巴烏
-人稱「會說話的樂器」
-雲南的彝、哈尼、傣族、佤、布朗間流傳廣泛
-各民族有不同稱謂,如烏勒、 苗笛、各比、畢姑……
-氣鳴樂器簧振類,氣流先激發起簧舌振動,簧舌使管內空氣柱受迫振動。
-竹管開八孔,在吹口處裝銅質簧片,能吹奏九個音
5. 塤
-橢圓形
-(古)用於宮廷雅樂,在祭孔音樂和部份民俗音樂中仍被使用
6. 琵琶
-初為枇杷及秦琵琶
-秦已有一種直柄、圓形音箱、橫抱演奏彈撥樂器。到漢定型為四弦十二品位-琵琶。
-波斯傳中國一種琵琶,梨形音箱、曲頸、四條弦,叫「曲項琵琶」,是現代琵琶前身
-唐、宋不斷改進,發展成今天型制-設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按四﹑五度關係定音。
-清初,分為南北派
-南派(浙江派)陳牧夫為代表,北派(直隸派)王君錫為代表
-清後期,由於傳譜和演奏指法差別,出現蒲東派,平湖派,崇明派等
-有文曲﹑武曲之分
-初用木撥彈奏,唐中葉改用手指
- 在我國有「民樂之王」美稱
7.古琴
-最早樂器,(古)「琴」或「瑤琴」,七根弦,又稱「七弦琴」
-調式有卅五種多。
-兩漢後,胡樂興起,琴樂式微
-音量較小
8. 海笛
-小嗩呐
-波斯、阿拉伯一帶樂器,金元時傳入新疆及中原地區
-明稱"唆那",清稱"蘇爾奈"
9. 雲鑼
-元稱“雲傲”,十面鑼組成,置同一木架,每面鑼用繩懸木框中,各鑼大小相同,依厚薄定音,厚則高;薄則低,以小槌擊
-經改革,數目增至29到37面。用雙槌奏。
-鑼槌分硬、軟槌,用硬槌擊奏時音色鏗鏘有力;用軟槌擊奏時音色柔和
-用於合奏及獨奏
-《水庫凱歌》《鋼水奔流》《豐收鑼鼓》
12. 箜篌
-彈弦
-又稱"空侯"﹑"坎侯"﹐分臥式﹑豎式和鳳首
-臥式箜篌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形狀似瑟,比瑟小,七根弦,撥彈演奏
-豎式箜篌可說豎前身。東漢時自西域傳入中原地區
-東晉初由印度傳入我國
-盛行晉至唐代
10. 箎
-竹
-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
-橫吹
11. 編鐘
-上層為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
-音域大,音階完整,演奏方便
-每一件鐘體上都有錯金篆體銘文,共約2800字
-
www.lskc.edu.hk/project/instrue.htm
-
www.yasue.cc/musical_instrument01.html
-
http://www.harmony-music.com/o-percussion.htm
-
www.lskc.edu.hk/teacher/t30ycy/music/mie/mie01a.htm
樂種
1. 江南絲竹
-流行於江、浙、滬一帶
-兩大特點,一是演奏陣容可大可小,小:二人;二是沒有固定領奏樂器
-由於笛音色清脆、穿透力強,演奏旋律易於加花,因此常居於領奏地位
-洞簫在江南絲竹樂用得很少; 笛子喧囂,反襯出洞簫柔弱
2. 雅樂
-古代宮廷或朝會儀禮時所用音樂
-反映古代特定時期的宮廷郊社、廟宇宗堂或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音樂
-祭祀天地、祖先、神靈,及祝禱風調、雨順、豐收等
3. 福建南管
-福建南音、五音、弦管、郎君樂及活化石等
-分南北派
-洞簫、琵琶、二弦、響盞叫鑼、四塊、扁殼等,有時另加拍板、小鎖吶合稱為「十音」
-北(以上海以上為北)以洞簫樂器, 器樂幼而長
-南的器樂粗、短, 音色沉屈
-唐朝遺制, 一部分在中國, 一部分到日本泉州
4. 廣東音樂
-如潮州音樂、客家漢樂等
-珠江三角洲一帶
-廣東音樂樂曲多是短小、明快、活潑,再配合具有粵語音調特徵的「加花」
-會用楊琴, 但北方不會
- corp.mus.cuhk.edu.hk/Newsletter3/Music.html
理論
1. 工尺譜
寫法: 合 士 乙 上 尺 工 反 六
讀法: 荷 士 二 散 車 工 蕃 Liu
-
www.chinalane.org/life003/101studio/00002370.html
2. 千斤
-二胡繩子
3. 五架頭
-提 琴 與 橫 簫 、 月 琴 、 三 絃 及 二 絃 合 稱 「 五 架 頭 」
- hkedcity.net/citizen_files/aa/lt/cf0067/public_html/wyg10/page1.htm
4. 支聲複調
5. 加花
6. 調
-五聲調式:
-為中國音樂的骨幹音, 其他為偏音, 有游 性
由五個基本音組成:宮、商、角、徵、羽:
宮調式(DO),如江蘇民歌《無鍚景》是宮調式
商調式(RE),如安徽民歌《鳳陽花鼓》是商調式
角調式(MI),如內蒙古民歌《打連成》是角調式
徵調式(SO),如甘肅民歌《颳地風》是徵調式
羽調式(LA),如福建民歌《採茶撲蝶》是羽調式
六聲調式 :
另加一音(變徵或變宮)組成 :
如內蒙古民歌《傍晚的牧場》是宮調式(出現變徵音,沒有變宮音)
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是徵調式(出現宮音,沒有變徵音)
七聲調式 :
同西樂中的大調完全相同。(宮 商 角 變徵 徵 羽 變宮 宮)
如新疆民歌《瑪依拉》是宮調式
-home.ied.edu.hk/~s0271627/key.html
7. 樂律全書
-明朱載育著,四十七卷,係音樂、算學、曆法論著匯刻
-書成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有《律學新說》、《樂學新說》、《算學新說》、《律呂精義》及樂譜、舞譜十三種,及算學、曆法著作四種。作者提出「十二平均律」(即「新法密律」)理論,解決歷代眾說紛紜的旋宮問題,較西歐早一百餘年
-
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6/61z0685.htm
8. 橫簫直笛
-「橫簫」指北方橫吹笛子
-「直笛」指不用笛膜的大笛
9. 三分損益法
-畢達哥拉率及五度相生律
-把一個固定的弦長分成3份, 減1份成為第二弦的長度, 再分成3份, 把其中1份加到第二弦, 成為第三弦的長度………
10. 打譜
-古代人沒有樂譜, 之後, 人們再整理它們, 叫打譜
11. 輕三六, 重三六
-潮州及客家音樂會用到的
12. 二四譜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記譜
= 5 6 1 2 3 5 6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古箏: 輕=原音; 重=把la, mi 成為ti, fa
13. 木卡娒
-新疆音樂, 主要用於歌舞劇, 有12曲, 大多是王族的情歌
14. 活五
-不是揉弦, 可高, 可低
15. 純律
-最和諧的
-用在古琴, 純=把一弦的長度分成1/2 1/3 1/4 1/5 ……
16. 八音
-金: 敲擊樂 (玉)石: 編磬 絲: 弦樂 竹: 吹管 匏: (古)笙斗 土: 塤(陶瓷) 革: 大鼓鼓皮 木: 嗩吶
17. 絲竹樂
-以絲及竹製樂器為主
18. 吹打樂
-(宮廷)用於皇帝出巡及凱旋而歸
-(農村)用於收及嫁女
19. 潮州弦詩
-結實而響亮
20. 北方音樂
-不是最地道的, 因受胡族影響
-由於古代北方常有戰事, 人民因而南下, 北方音樂都傳到南方、中原
21. 彈撥樂
-中國最值錢的地方
22. 古代宮廷
-唐前, 金石之聲是代表宮廷的
23. 記譜法
-最早期, 譜是十分詳細的,如作文, 逐漸成為簡字譜、工尺譜、簡譜
-唐前, 絲竹樂是不入流的, 不能進入宮廷, 由於唐太平, 絲竹樂才可入
中國音樂家
-劉天華(1895-1932):
-原名壽椿
-第一個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將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將琵琶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
-賀綠汀 :
-創作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出版《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歌曲《遊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
-home.ied.edu.hk/~s0271627/musician.html
參考資料
corp.mus.cuhk.edu.hk/Newsletter3/Collec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