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人民的生活

2006-10-18 5:52 am
我想知日治時期o時人民o既生活,因為我要做功課

回答 (5)

2006-10-18 6:23 am

1941年12月26日,日本侵占香港島,並宣布禁止使用港幣,強制香港人將港幣兌換成由日本銀行發行的日本軍票。
剛開始時的兌換比率為兩元港幣換一日元日本軍票,後來,日本政府稱港幣不值錢,明確規定要4港元才能換一日元日本軍票。到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香港剩下的軍總額高達19億日元,其中7億日元被日軍故意燒毀,剩下的12億日元被英軍押收。但是在1945年9月6日, 大藏省宣布日本軍票無效香港百姓的19億日元財產,一夜之間變成一堆廢紙。痛苦的是,當時許多香港人還不知道這回事,全蒙在鼓里。
日佔初期,由於社會秩序大亂及—軍查封倉庫的緣故,糧食供應幾告 中斷。及至總督部成立,日人﹂方面奉行歸鄉政策,另方向通過區役 所,設一止米站,實施配給制度,按口售糧,以解決糧食供應問題。最初每 人每口配給米約四兩,後來增至六兩四錢。其他副食品如油、搪、食鹽等 亦採配給制度。可是由於米糧供應直緊張,加上港元一再貶值,米價遂 多次大幅暴漲。一九四四年開始—香港存米用罄,對外交通又陷入困境, 糧食供應問題,更形緊張。不少居民被迫以木薯粉、花生麩、蕃薯藤甚至樹葉樹根充飢。總督部亦取消食米配給制度,以自由買賣取代。自此, 特別是居於市區的居民。生活更加艱苦。因糧荒而餓死的,無日無之。
由於木柴進口大減及存柴用盡,柴價上漲。不少居民唯有以家具替代,燒水煮飯。到了 最後無人看守的房子包括香港大學、皇仁書院等,也給貧民拆去木材, 以作燃料。此外,因為缺煤的關係,大部分公共服務如供電、供水、交通 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公共服務香港淪陷後不久,由於巴士車隊被充公,日本便下令兩家巴士公司(九巴+中巴)連同的士及貨車公司合併為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Honk Kong Motor Transport Co.)在沒有軍事雖要下,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一些本地出版的中文報章亦再次印行,學校也重開。

日本人在香港成立軍政廳和總督部, 並進行分區行政管轄, 利用華人來管理, 實行以華制華, 以加強殖民統治.
日軍還推行「歸鄉政策」,鼓勵香港居民返回中國,以減少香港人口,香港人口由1941年的一百六十一萬減少至1945年的六十萬人。

日化政策在日治期間,日本人在香港推行「日化政策」香港的街道一律採用日式名稱。還有一些日式建築,如港督府的瞭望塔。
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廈門有一對銅獅子,在1942年日軍攻佔香港,把這對銅獅掠返日本,準備熔為軍火材料。日本投降後,港府透過駐日盟軍總部把銅像尋回。
日軍在灣仔一帶, 曾開設慰安所十多間。他們還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所謂的慰安婦, 其實是用來當作日軍的洩慾工具, 滿足他們的性慾。所以, 當時很多婦女都搽”鑊撈”在面上, 扮作乞兒, 以避過日軍的魔掌。
1943年中, 香港糧食出現短決, 日軍政府為滿足市民需要, 便實行配給制度, 每人每日可得六兩四米。但後來由於糧食嚴重不足, 每人每日只可分得四兩六米。市民為有吃草根、花生夫來充飢。市民長期生活在飢荒中, 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
參考: 日軍統治三年零八個月
2006-10-18 5:58 am
艱苦...

被侮辱,虐打

強暴婦女,見到佢地一定要跪地低頭等
參考: 好多本歷史書
2006-10-18 5:58 am
日佔初期,由於社會秩序大亂及—軍查封倉庫的緣故,糧食供應幾告 中斷。及至總督部成立,日人﹂方面奉行歸鄉政策,另方向通過區役 所,設一止米站,實施配給制度,按口售糧,以解決糧食供應問題。最初每 人每口配給米約四兩,後來增至六兩四錢。其他副食品如油、搪、食鹽等 亦採配給制度。可是由於米糧供應直緊張,加上港元一再貶值,米價遂 多次大幅暴漲。一九四四年開始—香港存米用罄,對外交通又陷入困境, 糧食供應問題,更形緊張。不少居民被迫以木薯粉、花生麩、蕃薯藤甚至樹葉樹根充飢。總督部亦取消食米配給制度,以自由買賣取代。自此, 特別是居於市區的居民。生活更加艱苦。因糧荒而餓死的,無日無之。

由於木柴進口大減及存柴用盡,柴價上漲。不少居民唯有以家具替代,燒水煮飯。到了 最後無人看守的房子包括香港大學、皇仁書院等,也給貧民拆去木材, 以作燃料。此外,因為缺煤的關係,大部分公共服務如供電、供水、交通 等,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公共服務香港淪陷後不久,由於巴士車隊被充公,日本便下令兩家巴士公司(九巴+中巴)連同的士及貨車公司合併為香港自動車運送會社(Honk Kong Motor Transport Co.)在沒有軍事雖要下,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一些本地出版的中文報章亦再次印行,學校也重開。



日軍還推行「歸鄉政策」,鼓勵香港居民返回中國,以減少香港人口,香港人口由1941年的一百六十一萬減少至1945年的六十萬人。

日化政策在日治期間,日本人在香港推行「日化政策」香港的街道一律採用日式名稱。

還有一些日式建築,如港督府的瞭望塔。
2006-10-18 5:56 am
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居民生活的種種艱辛數不勝數。不過首先應當提到的是,人民的生活毫無保障。

  從日軍進城第一天起,香港居民便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境遇中。酒井隆指揮的日軍第23軍是一支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的對伍。該部隊進入香港候,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又對香港居民欠下纍纍血債。

  日軍初入九龍,沿彌敦道由北向南步行推進,見到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開槍射殺。深水到油麻地之間的馬路上,被殺害的居民不可勝訴。軍政府統治時期,社會秩序完全失控,日本,漢奸,黑社會頭目輪番出台,大肆施展其姦淫虜掠的「本領」。之後更不斷虐待香港居民,令香港居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處境中。

經過最初的震蕩和有過這段緊張經歷後,生活非像往常一樣過下去不可。人們要吃飯、要服藥,也需要牙刷、牙膏、衣服、鞋子、自來水筆、墨水、紙等日用品。當時連刀片也難以買到,它變得珍貴了,人們只得把用鈍了的在玻璃杯內緣磨一磨再用。煙草比日本鈔票更值錢。一些專業技術不再那麽有用,賺的錢也少了,商業活動也不多。罪犯在軍法下受審,受過英國法律訓練的律師派不上用場、生意少之又少,會計業癱瘓了。但是人們仍然生病和牙痛,醫生和牙醫還是非找不可。儘管藥物和麻醉藥奇缺,醫生和牙醫卻財源滾滾來。

日本人另外雇用了一些亞洲人,他們的表現比日本人更囂張。其中包括新加坡警察部隊裏的錫克教徒,共有650人,有警官也有普通警察。他們是英國人從旁遮普招募來的,都是彪形大漢,馬來西亞、香港和上海英國租界也聘用他們當警察。他們在森路平民集中營擔任守衛時兇神惡煞、仗勢欺人的惡行無人不知,市面上傳說被拘留的英國婦女也遭他們淩辱。毆打起平民來,他們是警察當中最兇狠的。戰後這批警察全被解雇,送回印度,過後再也不從旁遮普招募警察。警察部隊裏現有的裹著頭巾的錫克教徒全是在新馬出生、在本地招募的。

行政和管理語言從英語換成日語,對老一輩非常不利。他們學日語並不那麽容易。會日語的人,像來自臺灣的華人,佔盡便宜。他們有的早在日治之前便已來到新加坡,其餘是隨同日軍前來。本地年輕人爲了找工作,也多少學些日語。多數人有骨氣,不跟敵人合作,只想馬馬虎虎混日子,儘量少對敵人奉獻。只有少數人敢反抗,哪怕是暗中反抗。

聰明人和投機分子則千方百計地討日本人歡心,爲日本人效勞。他們向日本人提供勞工、原料、情報、女人、烈酒和美食,撈到盤滿缽滿。承包商走運了,日本人需要他們供應必需品,建築承包商也一樣。但富得最快的是領到執照可以在大世界和新世界遊藝場開賭場的人,當時物資匱乏,人民情緒低落,英軍可能在三兩年內回來趕走日本人,到時許多人會喪命。在這樣的氣氛中,賭博是最好的鴉片。許多人到賭場碰碰運氣,把財産輸光;還有很多人到場看熱鬧,消磨時間。

人們在賭場裏消磨漫長的時光,在簡單的賭博方式裏傾家蕩產的情形真叫人吃驚。由於生命沒有保障,賭博大受歡迎。生活本身已成了一場賭博。但無論你賺多少錢,最重要的是把它變成貨物或舊的海峽殖民地貨幣。穀物和糧食佔地方,難以儲藏處理,最吃香的是體積小又容易收藏而一旦英國人回來還有價值的東西。因此隨著香蕉票越來越多地出籠,從1944年開始,英國海峽殖民地貨幣的黑市匯率天天上升。其次是首飾。但要買賣首飾,經紀人得知道什麽是真金,24K是多少,18K是多少,得辨認怎樣的鑽石才是色澤好、瑕疵少的上等貨;當然還得瞭解紅寶石、藍寶石、海藍寶石、貓兒眼和其他次貴重寶石的特點。

膽子大的有錢人買房地産。房地産是不動産,漲幅不如黃金和海峽殖民地貨幣。轉讓房地産要通過律師辦理手續,到契約登記局登記。將來英國人回來,宣佈轉讓無效的可能性是50%對50%。此外,建築物也可能被炸毀。結果是英軍沒進攻,轉讓手續沒宣佈作廢,建築物也沒被炸毀。到日治時期的最後階段,德國投降了,日本准會戰敗,人們只要賣12瓶一箱的尊尼沃克威士卡,就能換到足夠的香蕉票,可以買維多利亞街一間店屋。買下店屋的人戰後都發財了。
2006-10-18 5:54 am
軍票lo....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57: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7000051KK046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