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同漢武帝

2006-10-18 2:52 am
我想問,秦始皇同漢武帝邊個相比,邊個皇帝的治國成就較大?

回答 (3)

2006-10-18 2:56 am
✔ 最佳答案
漢武帝
漢武帝實施了很多措施,但我個人認為抗擊匈奴和獨尊儒術對中國影響最大,當然,抗擊匈奴很勞民傷財,但又令到中國邊疆有很長一段時間得到安寧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大權。西元前135年,竇太后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爲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爲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産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仲舒認爲,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爲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爲有利的條件。
從西元前133年到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産。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西元前13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西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爲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 1000多年。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制生産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産。
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西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楚漢相爭結束次年,匈奴單于大舉南侵。漢高祖率大軍討伐,在平城被包圍了七天,食盡援絕,後以陳平的計策得以逃脫。漢高祖不得已派遣劉敬到匈奴簽訂和約,以宗室之女當做公主做爲單于的妻子,每年呈上一定數量的食物、用品給匈奴,與匈奴結爲兄弟、高祖死後,匈奴對漢繼續保持優勢,呂後時代,單于曾給呂後侮辱的書信,呂後不敢與匈奴決裂,只好委屈回信。漢文帝漢景帝時代,國力仍未充沛,仍用屈辱的和親政策。
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武帝即位,漢朝已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國力充沛,再加上祖母太后去世,這個青年皇帝便開始了他專制君主的行動,而最初的問題即是對匈奴的政策。元光元年,匈奴並出軍臣單于出兵馬邑,再由漢軍伏擊。第一年漢武帝派了三十萬大軍,採取了包圍馬邑的攻勢,不知此事的軍臣單于,率十萬騎兵南下,越過長城,靠近馬邑。隨著靠近馬邑,單于突然感到懷疑,一邊走著,在野外遇到畜牧羊群,但不見人影,他急速攻擊漢軍烽火臺,捕捉守衛尋問結果,才得知漢軍詐謀,立刻將軍隊帶回長城以北,漢軍緊急追擊單于,但已不見匈奴軍隊的影子。這就是所謂的「馬邑之役」。從此漢與匈奴決裂。漢武帝也非對匈奴作戰不可。衛青是漢武帝愛姬衛子夫的弟弟。他於元光六年第一次出擊以後,經七次出擊匈奴。第二次是在次年,亦即他的姐姐受封爲皇后那年。元朔元年衛青爲車騎將軍,率領三萬騎兵,從雁門關出擊斬首數千人。第三次在翌年元朔二年出擊雲中,壓制了河套地方,斬首數千,捕獲了牛羊百余萬頭,擊退匈奴的白羊王,而樓煩王也敗走。結果,在河套地方設立朔方郡,依其軍功,衛青封爲長平侯(三千八百戶)。
元朔五年(前一二四年)衛青率領六個將軍和十余萬騎兵,做第四次的出擊。目標是匈奴的右賢王。衛青的軍隊從河套地方深入塞外攻擊。其次在元朝六年(前一二三年)爲大將軍之衛青,同樣地率領六個將軍,十余萬騎的軍隊,做第五次及第六次兩回的出擊。第七次之出擊是在四年後之元守四年(前一一九年),但是此時,主角不是衛青,而是移到青年將軍的霍去病身上。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元守二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爲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餘從隴西方面向匈奴出擊,這個二十歲的青年將軍,渡過焉支山,再經前千餘裏西進,在此與匈奴會戰,斬了折蘭王、虜胡王,捕捉渾邪王之子及其高級官員,得其首級一萬八千餘級,更進而獲得休屠爲祭天之金人,得到遠超過漢武帝所期待的成果。
由於這次霍去病的大勝利,匈奴的西方防衛崩潰了單于負責備防守這方面的渾邪王,渾邪王爲恐被誅殺而投降漢朝。投降的渾邪王受封爲漯陰侯,給予封邑一萬戶,對於仰慕漢帝國皇帝的德望而歸順者,給予皇帝恩德的一種表示。   由於這位渾邪王的投降,減輕西北方面的防備,在隴西、北地、上郡三郡所展開的漢代前線部隊,減少了一半,對人民也減免了兵役上的負擔。而又在因這次的投降成爲漢帝國領域之渾邪王故地,後來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所謂的河西四郡,成爲漢帝國出入西域方面的據點。元守四年,漢武帝命衛青及霍去病兩人,各自領五萬騎出擊單于根據地。對衛青而言,是第七次出擊,匈奴的單于,在此次戰敗結果,將根據地移到漠地。此後不久,在長城線附近見不到匈奴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漢帝國方面,也因這次對匈奴戰爭戰死了十萬的軍士,軍馬沒有了,所積蓄的府庫之財地也消失了,加上爲了對南越、朝鮮開始用兵的關係,匈奴戰爭無法繼續維持。如此,漢武帝時代對匈奴之戰爭,於元守四年出擊以後,一度停止,而其再次始是在漢武帝時代的後半期。
而霍去病在此以後二年之元守六年(前117年)僅僅二十四歲就病死了。他真是位爲討伐匈奴而生的人物,匈奴退出漠北,漢的北邊一安定,他的生命就告終結。
2006-10-18 3:11 am
漢武帝
漢武帝實施了很多措施,但我個人認為抗擊匈奴和獨尊儒術對中國影響最大,當然,抗擊匈奴很勞民傷財,但又令到中國邊疆有很長一段時間得到安寧

第一,漢武帝實施了一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鞏固了西漢王朝的統一和發展。
漢武帝剛剛登上皇帝寶座時,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大權。西元前135年,竇太后死去,漢武帝開始把一切大權都掌握到自己手中,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他首先打擊了外戚丞相田,然後加強了他身邊收轉文書的尚書、中書的地位,使丞相成爲有名無實的職位。自此,中書和尚書成了中央發號施令的機構。
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徹底解決藩國問題,他命令藩王們不能把封地僅僅傳給繼承王位的長子,還必須劃出一部分來分封給其他幾個兒子,並且互不統屬。這樣一來,藩國的土地越來越小,勢力越來越弱,後來就無法與中央對抗了。這是漢武帝的聰明之舉。
漢武帝還加強了原有的監察制度,並建立了一套選用官吏的新制度。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命令各郡國每年舉孝、廉各一人,並用“公車上書”的辦法,使官吏及人民都可以上奏章給皇帝建議國事,意見合乎治國要求的,就根據上書人的特長授給官職。
第二,漢武帝爲了加強和鞏固自己的統治,採納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中央集權,對後來的歷史産生了長久的影響。
董仲舒認爲,皇帝是奉上天的意旨來管理人民的,上天給了他統治人民的權力,絕對不能違反。這種說法正好迎合了漢武帝的心意,漢武帝便採取這種思想來做統治思想和維護封建制度的工具。在舉行測試的時候,漢武帝對其他各派學說的人一概不取,獨取儒生。於是,要想做官就得接受儒家學說,士人都變成了儒生。
第三,漢武帝出兵抗擊匈奴,使西漢王朝的政權更加鞏固,國家更加統一,爲西漢經濟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爲有利的條件。
從西元前133年到西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兵和匈奴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作戰,最後取得了抗擊匈奴的全面勝利,充分體現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漢武帝還用大量移民的辦法來充實邊防,發展生産。
第四,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和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
西元前138年,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探險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大月氏共同防禦並打擊匈奴勢力。西元前119年,張騫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隨後,中亞、西域各國以朝貢爲名,經常到長安訪問和貿易。中國和西域各國之間的人員和貿易往來,從西漢開始,歷經東漢、魏晉南北朝,直到唐代,延續了 1000多年。
第五,漢武帝開拓了南方和西南疆域,使越族以及西南各少數民族和漢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漢武帝使越族三個部落歸屬漢室後,把他們遷移到長江、淮河、南海等地,與漢族人民長期共居,彼此逐漸融合,形成了自秦始皇以來沒有完成的“大統一”局面。漢武帝在開拓西南地區的過程中,把鐵制生産工具和較高的漢族文化傳到這些地區,或多或少地破除了這些地區的閉塞性,推動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産。
漢武帝在位時修建了漕渠、白渠、龍首渠,還在秦朝開成的鄭國渠旁邊開了6條輔渠,灌溉高地。西元前109年,漢武帝徵發數萬士兵堵住了黃河決口。經過這次治理,黃河下游大約有80年沒有鬧過大水災。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屯圍、屯墾等發展農業的重大措施。他還大力推行代田法和新農具,大大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楚漢相爭結束次年,匈奴單于大舉南侵。漢高祖率大軍討伐,在平城被包圍了七天,食盡援絕,後以陳平的計策得以逃脫。漢高祖不得已派遣劉敬到匈奴簽訂和約,以宗室之女當做公主做爲單于的妻子,每年呈上一定數量的食物、用品給匈奴,與匈奴結爲兄弟、高祖死後,匈奴對漢繼續保持優勢,呂後時代,單于曾給呂後侮辱的書信,呂後不敢與匈奴決裂,只好委屈回信。漢文帝漢景帝時代,國力仍未充沛,仍用屈辱的和親政策。
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武帝即位,漢朝已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國力充沛,再加上祖母太后去世,這個青年皇帝便開始了他專制君主的行動,而最初的問題即是對匈奴的政策。元光元年,匈奴並出軍臣單于出兵馬邑,再由漢軍伏擊。第一年漢武帝派了三十萬大軍,採取了包圍馬邑的攻勢,不知此事的軍臣單于,率十萬騎兵南下,越過長城,靠近馬邑。隨著靠近馬邑,單于突然感到懷疑,一邊走著,在野外遇到畜牧羊群,但不見人影,他急速攻擊漢軍烽火臺,捕捉守衛尋問結果,才得知漢軍詐謀,立刻將軍隊帶回長城以北,漢軍緊急追擊單于,但已不見匈奴軍隊的影子。這就是所謂的「馬邑之役」。從此漢與匈奴決裂。漢武帝也非對匈奴作戰不可。衛青是漢武帝愛姬衛子夫的弟弟。他於元光六年第一次出擊以後,經七次出擊匈奴。第二次是在次年,亦即他的姐姐受封爲皇后那年。元朔元年衛青爲車騎將軍,率領三萬騎兵,從雁門關出擊斬首數千人。第三次在翌年元朔二年出擊雲中,壓制了河套地方,斬首數千,捕獲了牛羊百余萬頭,擊退匈奴的白羊王,而樓煩王也敗走。結果,在河套地方設立朔方郡,依其軍功,衛青封爲長平侯(三千八百戶)。
元朔五年(前一二四年)衛青率領六個將軍和十余萬騎兵,做第四次的出擊。目標是匈奴的右賢王。衛青的軍隊從河套地方深入塞外攻擊。其次在元朝六年(前一二三年)爲大將軍之衛青,同樣地率領六個將軍,十余萬騎的軍隊,做第五次及第六次兩回的出擊。第七次之出擊是在四年後之元守四年(前一一九年),但是此時,主角不是衛青,而是移到青年將軍的霍去病身上。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元守二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爲驃騎將軍。率領一萬餘從隴西方面向匈奴出擊,這個二十歲的青年將軍,渡過焉支山,再經前千餘裏西進,在此與匈奴會戰,斬了折蘭王、虜胡王,捕捉渾邪王之子及其高級官員,得其首級一萬八千餘級,更進而獲得休屠爲祭天之金人,得到遠超過漢武帝所期待的成果。
由於這次霍去病的大勝利,匈奴的西方防衛崩潰了單于負責備防守這方面的渾邪王,渾邪王爲恐被誅殺而投降漢朝。投降的渾邪王受封爲漯陰侯,給予封邑一萬戶,對於仰慕漢帝國皇帝的德望而歸順者,給予皇帝恩德的一種表示。   由於這位渾邪王的投降,減輕西北方面的防備,在隴西、北地、上郡三郡所展開的漢代前線部隊,減少了一半,對人民也減免了兵役上的負擔。而又在因這次的投降成爲漢帝國領域之渾邪王故地,後來設置了武威、酒泉、張掖、敦煌等所謂的河西四郡,成爲漢帝國出入西域方面的據點。元守四年,漢武帝命衛青及霍去病兩人,各自領五萬騎出擊單于根據地。對衛青而言,是第七次出擊,匈奴的單于,在此次戰敗結果,將根據地移到漠地。此後不久,在長城線附近見不到匈奴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漢帝國方面,也因這次對匈奴戰爭戰死了十萬的軍士,軍馬沒有了,所積蓄的府庫之財地也消失了,加上爲了對南越、朝鮮開始用兵的關係,匈奴戰爭無法繼續維持。如此,漢武帝時代對匈奴之戰爭,於元守四年出擊以後,一度停止,而其再次始是在漢武帝時代的後半期。
而霍去病在此以後二年之元守六年(前117年)僅僅二十四歲就病死了。他真是位爲討伐匈奴而生的人物,匈奴退出漠北,漢的北邊一安定,他的生命就告終結。
2006-10-18 2:56 am
秦始皇同漢武帝邊個相比;秦始皇的治國成就較大!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56: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7000051KK030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