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孔子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根本,他主張要人注意自己的修養,約束自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樣,天下就會太平,而孔子最重視的是一個「仁」字。「仁」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德的標準。
孔子認為要人人愛人人,這樣就不會有爭端。而這也就是曾子說過的「忠恕」之道。「忠」就是做人要盡本分、做事要盡力的意思。而「恕」就是要放寬心胸、寬恕別人,不要斤斤計較。而這實行兩個字就是做到仁的方式:對父母要盡孝、對兄長要敬重、對友人要盡信、對國家要盡忠,同時對於人的過錯要予以寬恕,要是人人都做得到「仁」,那麼就不會再造成像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了。而且孔子也主張不要太重視物質上的享受,求學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論語都是在說要孝敬尊長、對社會上的人施以愛心,以及求學的道理。像論語中有提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都是在說要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寬恕別人,同時要利用多餘的心力去求學,如果能做到這樣,就算他從來沒上過學,孔子也會當他是個通達事理,而且有學問的人。
論語又有一句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就是要人不要太過要求物質上的享受,只要能夠為人正直、用心求學就好了。孔子對於能用心求學且端正自己行為的人非常敬佩。同時他也認為,一個人一定要常常反省自己,所以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說要以別人為借鏡,常常反省自己。
論語除了教我們如何做人,實踐仁道,也告訴我們孔子對學習的重視,還有什麼是君子,以及君子應有的風範。像「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之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以及「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些話,都是這個意思,第一句就是學了要常常複習,而且不要因為別人以為自己沒有知識而生氣。孔子也告訴我們,君子雖然沒什麼好爭鬥的,但是他們比賽的時候,一定要盡了禮數,然後贏的人請輸的人喝酒,孔子說這就是君子的比賽。
孔子的學說是千年來中華文化的基石,每當改朝換代、天下混亂時,儒家學說就是平定天下最好的參考。儒家學說不僅在國內有著一定的地位。在國外也發生深遠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在現在世局動亂、人欲橫流之際,實為救世的寶典,而孔子不但是中國人的「萬世師表」,到最後也將成為全世界人的「萬世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