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資料and歷史?

2006-10-18 1:06 am
我想知道有關旗袍的資料and歷史?

回答 (4)

2006-10-18 1:09 am
✔ 最佳答案
旗袍(男式又稱長袍、大褂、長衫)是中國滿族的傳統民族服裝,和清朝的正式男裝之一。
[編輯]

旗袍的雛形及發展
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滿人。
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滿人的服飾統稱為滿服,滿人服飾在當時受周邊民族影響頗大。特別是效仿了金、遼、蒙等馬上民族之衣裝習俗。而滿人為適應遊牧狩獵生活,在而後的女真服飾基礎上,借鑒了蒙族袍裝的瘦長,袖口狹小等特徵。
旗袍在滿語稱為「衣介」,分單、夾、皮、棉四種。傳統滿族長袍的特點是圓領、右大襟、用紐扣而不是衣帶,窄袖、袖子末端平時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禮撣下,稱「馬蹄袖」、男裝系腰帶、下面前後左右開叉以便於騎射。總的外形比漢族袍服緊窄。領口、前襟和袖口有時還鑲花邊。上身在長袍外穿有馬褂。
滿洲滅明建立清後,強迫漢人削髮、改穿滿洲服飾,違者常常被處死。因此滿式服飾成為主流。旗袍由此成為中上層階級男子的常裝和平民階級的禮服。另外式樣也有所改變:開叉減少為左右兩個甚至不開叉(稱作「一裹圓」),不系腰帶。非官服旗袍開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單長衫。
直到民國初期,由於中西方文化發生碰撞,逐漸模糊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界限。旗袍被漢人作為自己的服飾繼續沿用,民國一十八年四月,國民政府正式將旗袍作為「國服」。之所以啟用旗袍,而不是明朝以前服飾,還有一原因是因為旗袍當時屬於各朝服飾中最簡化,且擁有輕便、易用省工、省料等優點,且紐扣的形式也便於穿著。這些都是適合當時歷史潮流的。爾後,長袍改短襖流行,其用意是漢人將旗袍的狹長剪除,和剪去辮子同理。領型也出現了前高後低的元寶領。男式旗袍精簡了繁瑣的裝點修飾,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領前低後高,加寬下擺,提高開衩,最後發展成了長衫。其流行一直延續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之後,長袍作為日常服裝的使用變得稀少。例如50年代,李敖在臺灣大學就讀時,因為穿長袍被稱為「長袍怪」。
[編輯]

女裝旗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經民國各界人士的使用過程中的改良。女式旗袍袍身逐漸減短,腰身變窄,下擺收小,同時開衩變低,領型變矮。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興起,女性接受維新思想,開始上學,於是旗袍作為輕便制服出現。
爾後,旗袍不斷被改良,加入了漢族服飾的元素.
另外,英文裡的Cheongsam雖然是「長衫」的音譯,在實際應用上僅指女裝旗袍。
參考: wikipedia
2013-12-30 2:02 am
還是要去 http://aaashops。com 品質不錯,老婆很喜歡!
兩叝
2006-10-20 5:47 pm
中 國 傳 統 服 飾-- 旗 袍

清 代 男 子 的 服 飾 以 長 袍 馬 褂 為 主, 此 風 在 康 熙 后 期 雍 正 時 期 最 為 流 行, 婦 女 服 飾 在 清 代 可 謂 滿、 漢 服 飾 并 存。 滿 族 婦 女 以 長 袍 為 主, 漢 族 婦 女 則 仍 以 上 衣 下 裙 為 時 尚。 清 代 中 期 始, 滿 漢 各 有 仿效, 至 后 期, 滿 族 效 仿 漢 族 的 風 气 頗 盛, 甚 至 史 書 有“大 半 旗 裝 改 漢 裝, 宮 袍 截 作 短 衣 裳” 之 記 載。 而 漢 族 仿 效 滿 族 服 飾 的 風 气, 也 于 此 時 在 達 官 貴 婦 中 流 行。 婦 女 服 飾 的 樣 式 及 品 种 至 清 代 也 愈 來 愈 多 樣, 如 背 心、 一裹 圓、 裙 子、 大 衣、 云 肩、 圍 巾、 手 籠、 抹 胸、 腰 帶、 眼 鏡......, 層 出 不 窮。
1840 年 以 后 進 入 近 代, 西 洋 文 化 浸 襲 著 中 國 本 土 文 化, 許 多 沿 海 大 城 市, 尤 其 是 上 海 這 樣 的 大 都 會, 因 華 洋 雜 居, 得 西 文 風 气 之 先, 服 飾 也 開 始 發 生 潛 在 的 變 革。


風 行 于 本 世 紀 20 年 代 的 旗 袍, 脫 胎 于 清 代 滿 族 婦 女 服 裝, 是 由 漢 族 婦 女 在 穿 著 中 吸 收 西 洋 服 裝 式 樣 不 斷 改 進 而 定 型 的。 當 時 沿 無 專 業 服 裝 研 究 中 心, 服 裝 式 樣 的 變 化 以 過 千 家 万 戶, 在 時 代 風 尚 的 影 響 下 不 斷 變 化。

從 20 世 紀 20 年 代 至 40 年 代 末, 中 國 旗 袍 風 行 了 20 多 年, 款 式 几 經 變 化, 如 領 子 的 高 低、 袖 子 的 短 長、 開 衩 的 高 矮, 使 旗 袍 徹 底 擺 脫 了 老 式 樣, 改 變 了 中 國 婦 女 長 期 來 束 胸 裹 臂 的 舊 貌, 讓 女 性 体 態 和 曲 線 美 充 分 顯 示 出 來, 正 适 合 當 時 的 風 尚, 為 女 性 解 放 立 了 一 功。 青 布 旗 袍 最 為 當 時 的 女 學 生 所 歡 迎, 一 時 不 徑 而 走, 全 國 效 仿, 几 乎 成 為 20 年 代 后 期 中 國 新 女 性 的 典 型 裝 扮。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當 時 作 為 領 導 服 裝 潮 流 的 十 里 洋 場 中 摩 登 女 郎、 交 際 名 媛 影 劇 明 星 等, 在 旗 袍 式 樣 上 的 標 新 立 异, 也 促 進 了 它 的 發 展, 其 中 如 交 際 花 唐 瑛 等 人, 最 早 在 上 海 創 辦 的 云 裳 時 裝 公 司 便 是。 自 30 年 代 起, 旗 袍 几 乎 成 了 中 國 婦 女 的 標 准 服 裝, 民 間 婦 女、 學 生、 工 人、 達 官 顯 貴 的 太 太, 無 不 穿 著。 旗 袍 甚 至 成 了 交 際 場 合 和 外 交 活 動 的 禮 服。 后 來, 旗 袍 還 傳 至 國 外, 為 他 國 女 子 效 仿 穿 著。
2006-10-18 1:10 am
旗袍(男式又稱長袍、大褂、長衫)是中國滿族的傳統民族服裝,和清朝的正式男裝之一。



旗袍,意指「旗人之袍」。旗人即是滿人。

在清王朝建立之前,滿人的服飾統稱為滿服,滿人服飾在當時受周邊民族影響頗大。特別是效仿了金、遼、蒙等馬上民族之衣裝習俗。而滿人為適應遊牧狩獵生活,在而後的女真服飾基礎上,借鑒了蒙族袍裝的瘦長,袖口狹小等特徵。

旗袍在滿語稱為「衣介」,分單、夾、皮、棉四種。傳統滿族長袍的特點是圓領、右大襟、用紐扣而不是衣帶,窄袖、袖子末端平時挽起,需要暖手和行禮撣下,稱「馬蹄袖」、男裝系腰帶、下面前後左右開叉以便於騎射。總的外形比漢族袍服緊窄。領口、前襟和袖口有時還鑲花邊。上身在長袍外穿有馬褂。

滿洲滅明建立清後,強迫漢人削髮、改穿滿洲服飾,違者常常被處死。因此滿式服飾成為主流。旗袍由此成為中上層階級男子的常裝和平民階級的禮服。另外式樣也有所改變:開叉減少為左右兩個甚至不開叉(稱作「一裹圓」),不系腰帶。非官服旗袍開始使用直袖而不是馬蹄袖。棉旗袍外面一般罩單長衫。

直到民國初期,由於中西方文化發生碰撞,逐漸模糊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界限。旗袍被漢人作為自己的服飾繼續沿用,民國一十八年四月,國民政府正式將旗袍作為「國服」。之所以啟用旗袍,而不是明朝以前服飾,還有一原因是因為旗袍當時屬於各朝服飾中最簡化,且擁有輕便、易用省工、省料等優點,且紐扣的形式也便於穿著。這些都是適合當時歷史潮流的。爾後,長袍改短襖流行,其用意是漢人將旗袍的狹長剪除,和剪去辮子同理。領型也出現了前高後低的元寶領。男式旗袍精簡了繁瑣的裝點修飾,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領前低後高,加寬下擺,提高開衩,最後發展成了長衫。其流行一直延續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之後,長袍作為日常服裝的使用變得稀少。例如50年代,李敖在臺灣大學就讀時,因為穿長袍被稱為「長袍怪」。

女裝旗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經民國各界人士的使用過程中的改良。女式旗袍袍身逐漸減短,腰身變窄,下擺收小,同時開衩變低,領型變矮。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興起,女性接受維新思想,開始上學,於是旗袍作為輕便制服出現。

爾後,旗袍不斷被改良,加入了漢族服飾的元素.

另外,英文裡的Cheongsam雖然是「長衫」的音譯,在實際應用上僅指女裝旗袍。


收錄日期: 2021-04-15 22:46: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7000051KK022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