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古體詩?

2006-10-17 2:09 am
我想問下...
何謂古體詩(體制)?
與近體詩有何分別?

我要趕時間,你地幫下我,好嗎?? thx!^_^!

回答 (4)

2006-10-17 2:16 am
✔ 最佳答案
古體詩這個名稱,是相對於唐以後確立的近體詩而言的。古體與近體產生以後寫古體的人仍然很多,所以古近體主要乃是體制上的區別。古體詩在體制上的特點總括來說有以下特色︰


(1) 每首詩的句數不限,可多可少;

(2) 每個字的聲調,即平仄沒有限制;

(3) 不要求對仗(對偶);

(4) 要押韻,不論是平聲韻和天聲韻都可以押,在一首
詩裏可以換韻。

古體詩沒有有嚴格的聲律限制,可以說是一種自由體的詩歌。古詩體按每句的字數,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和雜言古詩。有人把《楚辭》和《樂府》也歸入古詩,有的則另立門類。

四言古詩

四言古詩的語言風格,淳厚簡質、古樸典雅。這種風格的形成,是由於「句短而調未舒」。句短者,一句四個字,容量少,可供修飾的餘地不大,所以就顯得簡質。調未舒者,每句都平均地劃分為二二節奏,缺乏音調的變化,所以聲調就顯得不夠舒展。另外,因為四言詩興起最早,用詞造句遵循上古漢語的習慣,這種體制沿襲下來,即使後人寫作四言詩也不得不遵循。
--------------------------------------------------------------------------------
五言古詩

五言古詩,作為古詩有渾厚樸茂的特點,但和四言相比,卻因每句字的增加,節奏的變化,而在古樸中透著活脫。寫景、抒情、記事,淺而愈深,近而愈遠,隨語成韻,隨韻成趣,古而不奧,厚而不滯,樸而不澀,證明五言具有非同四言的表現力。
--------------------------------------------------------------------------------
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包括七言歌行(由雜言樂府發展而來,始自唐代)在內,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形式最靈活、語言最流暢的一種體裁。它的篇幅可長可短,但一般都多於八句。押韻比較自由,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還可以換韻。七言以句為主,可以間用雜言。可以寫律句,也可以寫散文的句子,用較多的語氣詞。七言古詩開闔縱橫,變幻超忽,似乎沒有規矩,或婉麗,或豪放,或奇峭,或雄渾,但總須流暢為基礎,最忌窘迫局促。





近體詩是初唐確立的一種格律詩,是由古體詩演化而來的。它的句數有定用字,講究平仄、用韻、對仗,有一定的規律。它包括律詩和絕句兩大類。

律詩
律詩分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長律(又稱『排律』)。
律詩的首兩句為『起聯』或『首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五、六句為『頸聯』或『後聯』;七、八句為『結聯』或『尾聯』。
律詩押平聲韻,中間兩聯(即第二四句和五六句)必須對仗,每一句中各個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規律。而對仗時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

五律基本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基本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關於平仄,有五條基本的規律︰

(1)
一句之中平平仄仄相間;

(2)
一聯之內上下兩句平仄相對;

(3)
下聯的上句與上聯的下句平仄相黏;

(4)
句末不可出現三平或三仄;

(5)
一句之內除押韻的那個平聲字以外至少還要有個平聲字(不可犯孤平)。


概括來說,可說是寓變化於整齊之中。

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可謂中國人詩歌寫作的基礎訓練。雖然五言律詩或典麗高華、或清空閑遠、或雄渾壯大,變化多端,但始離不開其嚴謹的體制。

五言律詩每句八首,通常的作法是「前起後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也可以說首尾四個散句是主幹,中間四個偶句是鋪排、渲染。

--------------------------------------------------------------------------------
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就字數而言是每句七個字,節奏富於變化跌宕。就格律而言,又極整飭嚴密。
--------------------------------------------------------------------------------
長律

又稱『排律』。它是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每首句數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雙句末字須押韻,除尾聯或首尾二聯外全部對仗。

絕句

每首四句,五言的稱為五言絕詩,簡稱『五絕』;七言的稱為七言絕詩,簡稱『七絕』。各句用字平仄有定,二、四句的末字同韻,各句不必對仗。

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是中國詩歌裏篇幅最短小的,四句二十個字,又有格律的限制,所以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更不可能馳騁文辭,盡情地抒寫感情。所以五言絕句的語言風格是言簡意賅,即近求遠,以小見大,所謂咫尺有萬里之勢。寫作五絕,既要有五言之高古,又要有近體之流麗,最宜表現剎那間的感受,或在大景物中截取一小片加以點染。含蓄雋永,玲瓏剔透,帶有格言一般的意味,使人涵泳不盡。
--------------------------------------------------------------------------------
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與五言絕句又有不同。七言絕句二十八個字,盡可迴旋搖曳,郤又仍能持涵泳不盡的好處。既可以有詩的典雅,也可以有小令的通俗。
2006-10-17 3:54 am
是指年代古久到作者,詩體等都已不可考的詩詞,一般就稱之為古體詩。最早的古詩據稱為:「斷竹續竹,飛土逐肉」。
參考: nn
2006-10-17 2:12 am
古體詩這個名稱,是相對於唐以後確立的近體詩而言的。古體與近體產生以後寫古體的人仍然很多,所以古近體主要乃是體制上的區別。古體詩在體制上的特點總括來說有以下特色︰








(1) 每首詩的句數不限,可多可少;



(2) 每個字的聲調,即平仄沒有限制;



(3) 不要求對仗(對偶);



(4) 要押韻,不論是平聲韻和天聲韻都可以押,在一首
詩裏可以換韻。

 
古體詩沒有有嚴格的聲律限制,可以說是一種自由體的詩歌。古詩體按每句的字數,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和雜言古詩。有人把《楚辭》和《樂府》也歸入古詩,有的則另立門類。
 
四言古詩
四言古詩的語言風格,淳厚簡質、古樸典雅。這種風格的形成,是由於「句短而調未舒」。句短者,一句四個字,容量少,可供修飾的餘地不大,所以就顯得簡質。調未舒者,每句都平均地劃分為二二節奏,缺乏音調的變化,所以聲調就顯得不夠舒展。另外,因為四言詩興起最早,用詞造句遵循上古漢語的習慣,這種體制沿襲下來,即使後人寫作四言詩也不得不遵循。





五言古詩
五言古詩,作為古詩有渾厚樸茂的特點,但和四言相比,卻因每句字的增加,節奏的變化,而在古樸中透著活脫。寫景、抒情、記事,淺而愈深,近而愈遠,隨語成韻,隨韻成趣,古而不奧,厚而不滯,樸而不澀,證明五言具有非同四言的表現力。





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包括七言歌行(由雜言樂府發展而來,始自唐代)在內,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形式最靈活、語言最流暢的一種體裁。它的篇幅可長可短,但一般都多於八句。押韻比較自由,可以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還可以換韻。七言以句為主,可以間用雜言。可以寫律句,也可以寫散文的句子,用較多的語氣詞。七言古詩開闔縱橫,變幻超忽,似乎沒有規矩,或婉麗,或豪放,或奇峭,或雄渾,但總須流暢為基礎,最忌窘迫局促。


近體詩是初唐確立的一種格律詩,是由古體詩演化而來的。它的句數有定用字,講究平仄、用韻、對仗,有一定的規律。它包括律詩和絕句兩大類。


律詩
律詩分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長律(又稱『排律』)。
律詩的首兩句為『起聯』或『首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五、六句為『頸聯』或『後聯』;七、八句為『結聯』或『尾聯』。
律詩押平聲韻,中間兩聯(即第二四句和五六句)必須對仗,每一句中各個字的平仄有一定的規律。而對仗時實字對實字,虛字對虛字;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
五律基本平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基本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關於平仄,有五條基本的規律︰








(1)


一句之中平平仄仄相間;



(2)


一聯之內上下兩句平仄相對;



(3)


下聯的上句與上聯的下句平仄相黏;



(4)


句末不可出現三平或三仄;



(5)


一句之內除押韻的那個平聲字以外至少還要有個平聲字(不可犯孤平)。

概括來說,可說是寓變化於整齊之中。
 
五言律詩
五言律詩可謂中國人詩歌寫作的基礎訓練。雖然五言律詩或典麗高華、或清空閑遠、或雄渾壯大,變化多端,但始離不開其嚴謹的體制。
五言律詩每句八首,通常的作法是「前起後結,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也可以說首尾四個散句是主幹,中間四個偶句是鋪排、渲染。





七言律詩
七言律詩,就字數而言是每句七個字,節奏富於變化跌宕。就格律而言,又極整飭嚴密。





長律
又稱『排律』。它是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每首句數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雙句末字須押韻,除尾聯或首尾二聯外全部對仗。


 
絕句
每首四句,五言的稱為五言絕詩,簡稱『五絕』;七言的稱為七言絕詩,簡稱『七絕』。各句用字平仄有定,二、四句的末字同韻,各句不必對仗。
 

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是中國詩歌裏篇幅最短小的,四句二十個字,又有格律的限制,所以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更不可能馳騁文辭,盡情地抒寫感情。所以五言絕句的語言風格是言簡意賅,即近求遠,以小見大,所謂咫尺有萬里之勢。寫作五絕,既要有五言之高古,又要有近體之流麗,最宜表現剎那間的感受,或在大景物中截取一小片加以點染。含蓄雋永,玲瓏剔透,帶有格言一般的意味,使人涵泳不盡。





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與五言絕句又有不同。七言絕句二十八個字,盡可迴旋搖曳,郤又仍能持涵泳不盡的好處。既可以有詩的典雅,也可以有小令的通俗。

2006-10-17 2:12 am
古體詩(古風、古詩):
由來→產生於兩漢,發展於魏晉。
   六朝以前通行的詩體。

特色→句式 嚴謹,有七種:四言、五言、七言、五七雜言、三七雜言、
      三五七雜言、錯綜雜言
   風格 主言情、尚溫雅
   格律 可換韻、不拘平仄、不限句數、不求對仗

古體詩是一種較少拘束的詩體,而古詩又因時代不同有所差異,
一般而言,六朝以前的古體詩限制較少;唐宋之後,因受近體詩間接影響,
免不了參雜了近體詩的平仄、對仗與語法。

古體詩:
平仄--不限制
押韻--偶數句押韻,可換韻
對仗--不必
句數--偶數
詩體--不限(五言七言都可)

一、 以格律分類:
古體詩除了需要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二、 以字數分類:
古體詩有四言、五言(稱五古)、七言(稱七古)、字數不整齊的稱雜言古詩(雜言古詩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稱七古),也有少數三言、六言。

三、 以句數分類:
古體詩從二句到百句都有。

四、 以用韻分類:
古體詩:
1. 全首詩可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又可隨意轉為其他韻。
2. 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於韻的字可以重複。
3. 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
4. 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
5. 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五、對仗
1.古體詩沒有限制〈都可以〉。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33: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6000051KK023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