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新年有利是

2006-10-16 6:27 am
點解新年有利是

回答 (5)

2006-10-16 6:32 am
✔ 最佳答案
紅包,亦稱紅封包,在中國南方稱為利是(又寫作利市、利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送利是是中國傳統習俗。最常見的是在各種喜慶場合,例如春節、婚禮﹑生辰等致送金錢作為禮物時都會使用。紅色在中國文化內代表喜慶。利是內一般會放入有吉祥數字的金錢,例如有8 字,或以雙數結尾的數目。

傳統的利是是以一張紅紙包裹金錢。但近年在很多地方都已改用機器印製的小信封。每年臨近春節前,各大商業機構都有製作利是封派發給顧客。

春節紅包

* 中國傳統文化習慣,利是內所放金錢的多少經常與雙方交情成比例。
* 在除夕由家長派給小朋友的利是稱作壓歲錢。
* 每年春節期間,當長輩遇上未結婚的後輩,習慣上都會派利是,在香港稱為「逗利是」。在內地,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但在香港和廣東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有些人甚至會在紅包里放上5元、10元的紙幣。不過,除着時代發展,一些同居多年的情侶亦會發紅包。
* 此外,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送紅包給大廈管理員﹑助手,以至酒樓侍應等。 
* 在香港和廣東部分地區,春節時一般各機構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開工利是」。而公司內已結婚的員工特別是上司,一般亦會向未結婚的同事式下屬派利是。
* 今時今日,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有人認為除了比較雅觀外亦諭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部分環保主義者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環保。因此,2006年香港政府也倡議市民在春節期間用舊鈔來包紅包。[1]

相傳送紅包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就流行,但當時人們不過是以寓意吉祥的鮮紅色紙,包著一張寫滿祝福字句的字條,送給親朋好友,以表心意。到了約300年前,人們則改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紙,包裹銅錢,封作「利是」。而第一代的紅包袋,約於1900年,印刷技術開始廣爲所用時,才得以問世。當時的所謂紅包袋,做法非常簡單,只以紅紙印上黃油,再於未乾的黃油上綴上金粉,效果就如現今燙了金字的紅包袋般,而圖案則多以簡單爲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賀禮紅包

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利是的習慣。由於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因此許多人在頻繁收到婚禮請柬的時候,將之戲稱為「紅色炸彈」,意味着又將掏出一筆賀禮做紅包。香港俗稱為「做人情」。

其他用途

利是亦有用作包封平安符﹑籤文和一些金飾﹑玉器之用。

其他民族相似的習俗

* 越南:派利是,稱為lì xì,和廣州話中的「利是」相近。
* 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但お年玉是用白色封套的,而且封套上會寫上接受人的名字。
* 馬來西亞:傳統馬來人會派一種有金錢在內的綠色封套,附有一些伊斯蘭的圖案。

貪污手法

* 送利市以往亦成為華人慣常使用的貪污手法。行賄的一方給予對方利是,以作為某種服務的報酬。在香港,向政府人員送利是曾經是日常生活的部份,但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後,送利是已接近絕跡。根據現行的法例,公務員只有收受親屬的利是不受限制;私交好友的利是不能超過2,000港元;其他人不得超過1,000元;同時不准收受有公事往來及下屬的利是。而若果送利是是用作行賄,則無論何人、任何數量的利市都屬違法。一些地方,仍保留此制度。

* 在香港的春節期間,亦曾有一些不法之徒(一般是三合會人士)假意送財神、送年桔、送揮春、舞獅賀年等手法,強迫一些商戶及市民派利是以作回謝,以圖勒索金錢。
2006-10-17 1:30 am
紅包,亦稱紅封包,在中國南方稱為利是(又寫作利市、利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送利是是中國傳統習俗。最常見的是在各種喜慶場合,例如春節、婚禮﹑生辰等致送金錢作為禮物時都會使用。紅色在中國文化內代表喜慶。利是內一般會放入有吉祥數字的金錢,例如有8 字,或以雙數結尾的數目。

傳統的利是是以一張紅紙包裹金錢。但近年在很多地方都已改用機器印製的小信封。每年臨近春節前,各大商業機構都有製作利是封派發給顧客。

目錄 [隱藏]
1 春節紅包
2 賀禮紅包
3 其他用途
4 其他民族相似的習俗
5 貪污手法



[編輯]
春節紅包
中國傳統文化習慣,利是內所放金錢的多少經常與雙方交情成比例。
在除夕由家長派給小朋友的利是稱作壓歲錢。
每年春節期間,當長輩遇上未結婚的後輩,習慣上都會派利是,在香港稱為「逗利是」。在內地,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但在香港和廣東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有些人甚至會在紅包里放上5元、10元的紙幣。不過,除著時代發展,一些同居多年的情侶亦會發紅包。
此外,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送紅包給大廈管理員﹑助手,以至酒樓侍應等。 
在香港和廣東部分地區,春節時一般各機構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開工利是」。而公司內已結婚的員工特別是上司,一般亦會向未結婚的同事式下屬派利是。
今時今日,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有人認為除了比較雅觀外亦諭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部分環保主義者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環保。因此,2006年香港政府也倡議市民在春節期間用舊鈔來包紅包。[1]
相傳送紅包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就流行,但當時人們不過是以寓意吉祥的鮮紅色紙,包著一張寫滿祝福字句的字條,送給親朋好友,以表心意。到了約300年前,人們則改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紙,包裹銅錢,封作「利是」。而第一代的紅包袋,約於1900年,印刷技術開始廣爲所用時,才得以問世。當時的所謂紅包袋,做法非常簡單,只以紅紙印上黃油,再於未乾的黃油上綴上金粉,效果就如現今燙了金字的紅包袋般,而圖案則多以簡單爲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編輯]
賀禮紅包
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利是的習慣。由於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因此許多人在頻繁收到婚禮請柬的時候,將之戲稱為「紅色炸彈」,意味著又將掏出一筆賀禮做紅包。香港俗稱為「做人情」。

[編輯]
其他用途
利是亦有用作包封平安符﹑籤文和一些金飾﹑玉器之用。

[編輯]
其他民族相似的習俗
越南:派利是,稱為lì xì,和廣州話中的「利是」相近。
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但お年玉是用白色封套的,而且封套上會寫上接受人的名字。
馬來西亞:傳統馬來人會派一種有金錢在內的綠色封套,附有一些伊斯蘭的圖案。
[編輯]
貪污手法
送利市以往亦成為華人慣常使用的貪污手法。行賄的一方給予對方利是,以作為某種服務的報酬。在香港,向政府人員送利是曾經是日常生活的部份,但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後,送利是已接近絕跡。根據現行的法例,公務員只有收受親屬的利是不受限制;私交好友的利是不能超過2,000港元;其他人不得超過1,000元;同時不准收受有公事往來及下屬的利是。而若果送利是是用作行賄,則無論何人、任何數量的利市都屬違法。一些地方,仍保留此制度。
在香港的春節期間,亦曾有一些不法之徒(一般是三合會人士)假意送財神、送年桔、送揮春、舞獅賀年等手法,強迫一些商戶及市民派利是以作回謝,以圖勒索金錢。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5%8C%85&variant=zh-tw"
頁面分類: 新春習俗
2006-10-16 8:40 pm
這裏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裏,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裏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參考: 百度
2006-10-16 5:02 pm
寓意吉祥

辟邪
2006-10-16 6:32 am
利是原本係比細路用嚟辟邪架


收錄日期: 2021-04-23 13:11: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5000051KK065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