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資料來源: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a01/0405a01.html
網頁上還有更多資料,本人highlight了重點。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35.gif
「樂府」原是漢代管理音樂的政府機關。樂,就是音樂;府,就是官府。後人把這個機關所收集、整理和演唱的詩歌稱為「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中主要是漢代民歌,也有一些文人作品。魏晉以後,文人仿照樂府體裁而作的詩歌,也叫樂府。
配樂歌唱的詩歌
樂府原是漢武帝所建立掌管音樂事務的機關,後來變成一種詩體的名稱。這種新詩體以漢代民歌為主,它的主要特點是能夠配合音樂而歌唱。
樂府詩書面化
到漢末魏初,曹操父子用樂府的舊題寫時事,以樂府的舊曲作新詩,並開始注重文采。此時,樂府詩呈現一種脫離音樂、逐漸書面化的趨勢,樂府形式為之一變。到了晉代和南北朝,文人仿照樂府創作的詩歌已趨僵化,只有鮑照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k_icon.gif
等少數詩人為樂府詩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同時,南北樂府民歌生機蓬勃,但這時的樂曲已經與漢魏樂府大不相同。唐代時,樂府詩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樂府詩的特點
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而演唱的歌辭,與音樂的關係十分密切。樂府詩的主體是民歌,必然用當時平民百姓的語言,表現當時平民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與文人詩截然不同。具體來說,樂府詩的特點是:文本有聲有辭,內容多與詩題相聯,形式自由多樣,內容反映社會現實。
聲與辭的關係
聲,指樂曲;辭,即歌辭。漢代樂府機關在採集民歌時,原是把歌辭與樂曲一起記錄下來的。隨著歲月流逝,樂府的「聲」逐漸失傳了,在現存的漢樂府中,只留下少量的「聲」,如《有所思》的結尾:「妃呼豨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t_icon.gif
邪」、「伊阿那」、「何何吾吾」、「烏烏武邪」之類的「聲」。
樂府詩題取名的方法
漢樂府的詩題往往就是曲名,取名方法大抵有四種:
1.採用民歌的首句為題,如《戰城南》、《有所思》、
《上邪》、《枯魚過河泣》、《孔雀東南飛》等。
2.採用首二句中的兩三個字為題,如《江南》用首句
「江南可採蓮」的前兩字為題;《薤露》用首句
「薤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t_icon.gif
上露」中的兩個字為題;《雉子班》用首二句
「雉子,班如此」中的三個字為題。
3.用首句的二至五個字,加上詩歌體裁的名稱為題,如
《相逢行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t_icon.gif
》、《東門行》、《婦病行》、《孤兒
行》、《長安有狹斜行》等。
4.用詩中核心句的兩個字,加上詩歌體裁的名稱為題,
如《白頭吟》以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的「白頭」二字,加上詩歌體裁名「吟」為題。
詩題與內容的關係
上述四種取名方法,不論哪一種,詩題都與內容緊密相聯。因為民歌的起句,大抵有兩種手法:一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或直陳其事。二是使用比興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k_icon.gif
手法。這兩種起句,都與內容有緊密聯繫。至於用核心句為題,那詩題與內容的關係就更密切了。
樂府詩沒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形式自由,句法多樣,長短不拘,眾體兼備,有利於表現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複雜的思想感情。大致說來,可分為「齊言詩」與「雜言詩」兩大類。
齊言詩
全詩句式整齊,沒有變化。如《練時日》、《天馬歌》是三言詩;《公無渡河》、《善哉行》、《短歌行》是四言詩;《陌上桑》、《相逢行》、《江南》、《孔雀東南飛》是五言詩;曹丕《燕歌行》是七言詩。在音樂上,齊言詩多採用傳統的楚聲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k_icon.gif
。
反映民生
樂府詩的精華是民歌和一些文人模擬民歌的優秀作品。東漢何休《公羊傳解詁》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k_icon.gif
說:「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這就是說,民歌是平民自己的聲音,歌詠的是平民的生活,表達的是平民的情感。因此,真實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是樂府詩內容的主要特色。
活現平民苦樂的畫卷
樂府民歌暴露了當時統治者對平民的剝削,描述平民的窮困,譴責貴族的奢淫,揭示貧富懸殊、貴賤不均的社會現象,還敘說戰爭和徭役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k_icon.gif
所帶給人民的苦難,控訴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的罪惡,吟詠遊子思鄉的情懷,也歌頌人民的勞動和愛情。那一首首的民歌,像一幅一幅描繪社會現實的圖畫,充分表現了人民的苦與樂、愛與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