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英法聯軍之役的背景:
正當太平天國事件使清廷陷入困境之際,又有英法聯軍之役的發生,正是內憂外患紛踏而至。現分析英法聯軍之役的背景:
1. 英國爭取利益(經濟方面)
鴉片戰爭後雖已簽訂《南京條約》,但英人認為鴉片貿易問題尚未解決,英國公使亦未能進駐北京,乃決心發動新的對華戰爭,謀求擴大特權及利益,故英法聯軍之役又名二次鴉片戰爭。
2. 粵民仇視英人(政治方面)
鴉片戰爭期間,清廷答應獻廣州贖城費600萬兩,由粵民負擔,引起粵民不滿。後英兵退出廣州時,焚燒劫掠,粵民乃組「平英團」,痛擊英兵於三元里。以後中英雖達成《南京條約》,粵民抗英心理並未稍減。
3. 廣州入城問題(政治方面)
《南京條約》規定英人有入廣州城之權,但廣州百姓自組團練,堅拒英人入城。1847年(道光27年),兩廣總督耆英答應兩年後開放廣州,唯以後之兩任總督徐廣縉﹑葉名琛認為民情可恃,敷衍英人的入城要求,中英關係轉趨惡化。
4. 修改條約問題(經濟方面)
由於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規定12年後可再行修約,英國乃根據最惠國條款,於1854年(咸豐4年)聯同美﹑法代表,多次向清廷提出全面修約的要求,皆遭拒絕,英﹑法政府乃有意運用武力迫使清廷就範。
5. 美俄外交支持(政治方面)
美國與英﹑法兩國利害相關,積極支持其出兵;而俄國對中國有領土野心,亦施展手腕,與英﹑法﹑美聯成一氣。在美﹑俄的外交配合下,英﹑法兩國更加放膽聯軍侵華。
6. 亞羅號事件(英國:導火線)
1856年(咸豐6年),廣州水師發覺懸掛英旗的商船亞羅號的香港註冊執照已逾期,乃拘捕12名水手及拔去英國國旗。英國領事巴夏禮要求道歉和放還水手,兩廣總督葉名琛只肯放還水手,但拒道歉。英人逐炮轟督署,廣州民情激憤,焚燒英國商館,波及法國商館,英﹑法乃借故聯合出兵。
7. 馬賴神父事件(法國:導火線)
與此同時(即1856年(咸豐6年)),法國天主教神父馬賴潛經廣西西林縣傳教被殺,法國領事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賠償及懲兇,遭拒。適值法皇拿破崙三世欲揚威海外,增加稱帝實力,於是引之為口實,與英國聯合出兵。
1857至60年(咸豐7-10年)四年間,兩次英法聯軍,清廷皆敗北,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