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說說唐代民風及與西域各國交往的情況(特別是唐太宗至唐玄宗開元年間)(10分)

2006-10-15 8:58 pm
請說說唐代民風及與西域各國交往的情況(特別是唐太宗至唐玄宗開元年間)

回答 (3)

2006-10-18 5:28 am
✔ 最佳答案
功利主義:是唐人立身處事的準則。官吏大都通達權變,勇於進取,故能臣極多,但欲求高風亮節,謙讓恬退之士,則不可多見。文人學士為求顯達,鑽營奔競,不擇手段。由於嗜欲多而天機淺,所以缺乏第一流的思想家。由於唐人熱衷權勢,政治人物的新陳代謝也比較快,政治上的少年新貴,不可勝數,而「貴壯賤老」的風氣,也十分明顯。
胡化: 李唐皇室起源於胡化的漢人,夷夏觀念本甚薄弱,由於「華夷一家」觀念的影響,外族入居中國的為數極多,估計從太宗貞觀初至玄宗天寶初的一百二十年間,入居中國的,至少在一百七十萬人以上,包括突厥、鐵勒、高麗、吐蕃、黨項、吐谷渾、回鶻、沙陀以及西域諸國之人,他們有不少在中國朝廷中做官。外族來華經商傳教的,也極眾多,遍及廣州、杭州、楊州諸地,所以唐代無論在血統或文化上,都是大規模與外族混合的時代。
音樂:西方歌樂傳入中國,以北魏時代為著。四夷歌舞,稍增列於太樂。北周武帝聘突厥女為后,西域諸國來媵,於是有龜玆,疏勒,安國,及康國之樂。武帝並於長安,集合胡人,以羯人白智通認教習,演奏西域傳入之新樂,至隋唐節目已多至數百種。隋唐之際,有所謂九部樂者,即讌樂、清商、西涼、扶南、高麗、龜玆、安國、疏勒及康國。貞觀時又增婆羅門一部,為十部樂。中國固有之樂,原以雅樂為重,雅樂者,以鐘磬為主,但自隋設九部樂,雅樂逐漸殘廢。唐高宗以後,除郊廟祭祀使用雅樂外,其餘均用讌樂。玄宗朝,竭力提倡俗樂,而棄雅樂,故中國之樂律變化甚大。
舞蹈:西方傳入之種式甚多,如胡旋舞、蓮花北鋌舞、蘇莫遮(唐時改稱西胡渾脫舞)、龜玆舞樂、獅子郎舞、柘枝舞、拔頭等。白居易有詩詠胡旋女:「 胡旋女,胡旋女,心應絃,手應鼓。絃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飄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里餘。……」
衣食:胡食如葡萄酒、砂糖、燒餅等;胡服如窄領、小袖、短衣、長靴等,均風行一時。胡化之盛,至唐玄宗時達於頂點。
殘殺之風:太宗於高祖末年,發動玄武門事變,殺其兄弟建成、元吉,並盡殺建成元吉諸子十人,手段可謂殘酷。但太宗稱帝後及高宗時代,用法頗稱寬和。至武則天垂簾及稱帝時代,任用酷吏,大肆誅殺;中宗時代,韋后、安樂公主亦濫事屠戮。安史亂後,各地藩鎮跋扈,屠殺之風遍及全國。唐後期屠殺之風較之南北朝實不多讓。
淫風不止:唐代社會充滿色情,歌臺妓館到處林立。李唐皇室的淫亂,也名著史冊。李唐出身於北朝胡化漢人,不甚講究倫理。公主改嫁也習以為常,有多至四五次者。但唐代男女地位較平等,婦女受教育的機會較多。
by...me.




  
  唐朝長安,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那裏,有來自各國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人,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

  唐朝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那時,各民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親密,唐朝疆域空前廣大。唐朝時,北方先後有突厥,回紇民族,東北有秣褐民族。唐朝在北部邊境先後建立了都護府和都督府。西南有南詔和吐蕃;南詔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雲南王的封號;吐蕃為藏族的祖先,與唐幾次通婚,保持“和同為一家”的親密關係。那時,邊疆各族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唐朝時候,中國經濟和文化處於世界先進地位,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唐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唐朝和北韓半島的新羅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唐和日本關係更加密切,唐文化對日本影響甚大,從政治制度到生活習俗,日本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唐朝和印度半島有頻繁的通使往來,玄奘西遊成為中外關係史上的佳話。唐朝和西亞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關係,中國陶瓷等源源不斷運往該地,西亞的物品也輸入到中國。

  大唐遺風

  唐人的視野比任何一個朝代的中國人都更為廣闊,外來文明的火炬比中國任何一個朝代都傳播得更遠。

  值得深思的是,盛唐之所以成為外國人云集聚居的有魅力的地方,不單是它具有開放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明世界的優越性。我們不是簡單地在述說過去,而是在啟迪未來,激發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和邁向新世紀的信心。

    歷史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化的記錄。在人類進入新的千年之際,回眸歷史將給新世紀提供豐富的借鑒和啟迪。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人驕傲的就是“盛唐氣象”,特別是“唐人”作為民族自豪的稱呼,至今頻頻使用於全世界華人的生活之中,始終承載著不朽的光榮與無比的輝煌。

  千年以前,亞歐大陸內形成的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是當時人類社會成就最高級別的文明板塊。但拜佔庭短暫強盛很快被阿拉伯人入侵所打斷,而阿拉伯帝國遲至8世紀後才逐漸形成封建制,印度大戒日王之後次大陸陷入分裂局面,只有中國的唐朝在與周邊鄰國競爭中呈現出相互推波助瀾的崛起趨勢。唐帝國遼闊的疆域,使它在戰略上必須重視民族關係和國際格局變化,不僅建立防守反擊的邊界體系,而且以綜合國力參與境外角逐,甚至爭奪亞洲霸主控制權。作為當時的一個“超級大國”,唐朝非常注意中外交流。除中亞的康國、石國、安國、曹國、米國等保持著獨特的國際封貢體制外,新羅使節到唐長安89次,阿拉伯大食使節進入長安41次,林邑24次,日本遣唐使14次,真臘11次,師子國(斯里蘭卡)3次。至於史書記載次數不詳的北韓(高麗、百濟)、婆羅門五天竺(印度)、泥婆羅(尼泊爾)、吐火羅(阿富汗)、驃國(緬甸)、波斯、拂菻(東羅馬)以及北非、中東諸國等等,都非常普遍與唐交往。唐人的視野比任何一個時期的中國人都更為開闊,外來文明的火炬比中國任何一個朝代都傳播得更遠。

    作為亞歐文明演進的核心國家,唐政府也頻繁派出使臣出訪,並劃撥政府專項費用給予支援。西元643年後四次出使印度的王玄策,西元663年出使東羅馬的阿羅憾,西元664年出使日本的郭務悰等等,都是著名唐朝外交家。唐長安還設有外交機構鴻臚寺和四方館、禮賓院專門接待外國賓客,不僅負責會見禮儀,而且供給入唐後一切資糧費用。如果說中外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那幺亞歐大陸分佈的幾大古老文明之間有著一定的交流,從而使唐朝成為東亞受益最大的文明樞紐。

  世界文明進化不是孤立的。文明是一種有機體,它的構成要素經過相互作用生長出新的動力。唐代之所以出現了許多不同於前朝後代的新氣象,關鍵是它與同時代的鄰近民族和國家存在著有力的交融。讓我們從一系列構成新文明生長動力的要素來看盛唐文明。

    縱觀一千多年前盛唐所演示的一幅幅世界文明交融圖,我們不是簡單地在述說過去,而是在啟迪未來,激發中國人的奮鬥精神和邁向新世紀的信心。對我們今天與各國朋友聯繫世界各種文明的紐帶,共同為人類發展進步作出貢獻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當代世界出版社
2006-10-23 6:53 am
真的很好
2006-10-15 9:03 pm
唐代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由於政治局面安定,經濟富裕繁榮,國內各民族之間及大唐帝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頻繁交往,隨之而來的是樂舞文化的大交流,所以唐代舞蹈不但保有漢族音樂的傳統,更吸收了西域各國的舞蹈色彩,蓬勃發展大放異采,所以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它薈萃融合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以來舞蹈藝術之精華,而宋代樂舞大部份僅只沿襲了唐制,直至元明清,舞蹈藝術已日漸衰微,繁華盡逝,好景不在。

舞蹈藝術的發展在唐朝,造就了許多優秀的舞人及舞蹈家,絕大多數藝人皆來自民間、宮廷、宮府、及私家所養的舞伎。如眾所皆知的楊貴妃,即是唐代貴族中頗富盛名的舞蹈家,深受唐玄宗寵愛。她資質聰敏,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由於楊貴妃的舞藝輕盈飄逸而更增其美譽,詩人白居易就曾說過:「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據說此舞是根據【婆羅門曲】改作的,聽此曲如聞梵唄之音,所以頗有佛曲的成分。一開始,音樂奏的是緩慢的散板,舞者不動,奏到中序上板,就按著節拍舞起來。節拍由緩而急,有時似駕雲似的凌波微步,有時似風捲雪花般地旋轉,有時忽然轉身回眸一盼,有時又像天女柔荑輕舞乘風而去,最後節拍慢下來,有如仙女下凡塵。

您也看的如癡如醉了嗎?這不禁讓我想起古代的仕女溫柔典雅,志節凝霜,那種「回眸一笑百媚生」「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嬌羞神韻,才是女人本有的性情;反觀現代女性有時為了過分強調女權而傲慢強悍,由於自己的事業,無法分身照顧小孩及家庭,連飯也不會煮。法輪佛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曾說過;「菩薩是中國古代的女人那種頭式。為甚麼呢?中國古代的這個裝束和天人裝束是一樣的。實際上是和天國天上世界人的打扮一樣。當然現在這個時裝都是新式的,其實現代人穿的衣服是最不好、最不美的。」欣賞過【霓裳羽衣舞】後您是否也彷彿身著霓裳羽衣在如夢如幻的仙境裡與飛天漫波輕舞呢?

公孫大娘,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擅長舞【劍器】,常在民間獻藝,
頗負盛名。

杜甫五歲時(公元717年)親眼見公孫大娘在民間舞【劍器】。從杜甫的詩看,這個舞應該是支單人舞,有跳躍,迴旋,進退迅速,動如奔雷閃電,止如江海平波,怪不得說杜甫描述觀看者如山。在當時也影響到一些女子對巾國英雄的嚮往,唐司空圖有二句詩:「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畫面軍裝]

一個好的舞者不但要有高超的舞技,還得結合人文、歷史和音樂的素養,才能表現更完美的舞蹈藝術,或許今日過度的藝術分工專業化的教育方式本身就是錯誤的。如楊貴妃、梅妃(名江采蘋玄宗另一寵妃)、和公孫大娘棋琴書畫,術德兼備,因此才能表現出至善至美的天女、至正至忠的巾幗英雄,這也應該是她們的舞蹈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永垂不朽的真正原因吧!

相傳北齊高祖的孫子蘭陵王,名高長恭,驍勇善戰,膽識過人,但由於自己的面貌過於秀麗如出水芙蓉,總覺得不夠威武莊嚴,無法使敵人膽寒懼怕,因此作戰時總要帶上木製面具;他不但作戰時威風凜凜,還能和將士們同甘共苦呢!【北齊書】中曾傳說:『蘭陵王「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他的功勳和仁德傳遍了京城,卻遭來了齊後主的妒忌,竟用毒藥害死了他。他臨終時還把別人欠他的債約全部焚燬。由於他的仁者胸懷及英勇事跡在在感動了世人,於是樂人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後來編成舞蹈,倣傚了他指揮作戰時的英勇風姿。

以上所介紹的都是屬於個人色彩較濃厚的單人舞,唐朝還有大型規模的群體舞蹈,如著名的唐朝三大樂舞【破陣樂】、【慶善樂】和【上元樂】。【破陣樂】和【慶善樂】皆是歌頌黃帝的豐功偉業及威德聲望。每個黃帝都會自己親自或命樂人特製樂舞,所謂「文以昭德,武以像功。」如唐太宗本身就是通曉音律的音樂家,貞觀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據作戰時隊舞的進退、回護、突破、包抄等行動編製成舞。他先畫出隊形圖「破陣樂舞圖」,讓一百二十名男伎穿著盔甲,拿著戟,照圖排練。樂器以大鼓為主,有氣動山河之勢,相當粗獷雄偉。據說玄奘到印度,戒日王見了他說:「摩訶支那國(意即偉大中國)有秦王天子(李世民)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救眾生,平定海內,遠近聞風,慕化稱臣,百姓們都唱【秦王破陣樂】,我早就聽說了。」可見【破陣樂】是歌頌黃帝百戰百勝,威震八方的武舞。

【慶善樂】是用以表示文德。貞觀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到他的出生地慶善宮,晏朝臣於渭水之濱,賞賜人民,賦詩十章,由呂才製成樂曲,稱【功成慶善樂】。其目的是要天下大定,與民同樂,以宣揚黃帝的仁德愛民。這個舞令兒童六十四人,戴進德冠,紫褲褶,長裳,屣履而舞,名為『九功舞』。此舞步動作安徐,用的是「西涼樂」,最為閑雅。

上古的中國,以禮作為治國之本,和樂是並行不悖的。古人云:「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所以每當一新皇即位,就馬上制禮作樂;先秦學者更認為,以樂舞施教於民,一國一地的民風習尚當然就會從樂舞反映出來。所謂:「審樂以知政」、「觀其舞知其德」可見樂舞不只能反映生活,反之更能教化人民、端正品行。

唐代隊舞為宋代的「隊舞」和「傳踏」等形式奠定了基礎。【菩薩蠻隊舞】乃由很多人演出,有時近百人,梳著高高的髮髻,滿身披著瓔珞,佛教色彩很濃,儼然一群菩薩下凡,使觀者為之驚嘆。清朝人倪蛻【滇少記】認為【唐太宗蠻】應為【菩薩?】,他認為舞者頭戴華?,所以應稱【菩薩?】。

有部份研究舞蹈的專家認為,上古時代的人相信有神的存在是迷信,並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將樂舞,尤其是「先王之樂」「雅正之聲」的教化及社會作用誇大到不適當的地步,並將其神聖化、神秘化。其實未必然。李洪志先生曾說過:「大家知道,天主教也好,基督教也好,或者是佛教在他們的全盛時期,也就是幾忽是全民都相信,人人都相信神的存在時,那麼同時也就能夠破除人不相信神的觀念,也就使人容易看得見宇宙的真實體現和神的顯現。這是宇宙一個理,信在先,見在後。有一些古老的教堂,特別是巴黎的宮殿裡邊,我看到那些畫的天國世界與神的形象,真的很是那麼回事兒,真的很像。特別是中國古廟裡畫的佛的形象,人怎麼能畫出來呢?人怎麼知道佛是這種形象?就是在那個人都相信神的時代,就有許多人看得見,這許多人當中就有不同行業的人,包括藝人。」

在您觀賞過這些豐富而多彩的舞蹈表演後,不難發現其內容形式繁華卻不失端莊秀麗,頗具很高的欣賞價值,但最吸引人的或許並不是絢爛的技巧,而是更深層的人文背景,那時的人民重道德,講禮義,相信善惡有報;所謂「相由心生」,因此觀看那時的舞蹈覺得典雅秀出;反觀現今有許多年輕人吃著搖頭丸在舞廳裡搖頭晃腦、東倒西歪的瘋狂亂舞,那真是天壤之別!「人無德,天下必大亂」沒有道德來自束民心,其心狂亂,又何來美的舞蹈藝術呢?

喚醒沉睡已久的唐代樂舞,不也正是在喚醒現代人沉潛以久的善良和真心。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人人一隻手機在握,家家有部轎車,網咖、電腦充斥整個市場橫行無忌,雖然帶給了人們許多好處自是不在話下,但您是否也曾注意到環境變得更為吵雜,污濁的空氣使人不能呼吸順暢,對大自然的接觸瞭解更少了呢?物質享受帶給我們的滿足是短暫的,它們沒有生命,固定的功能讓人沒有期待,容易身心疲憊,所以如何提高精神層面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保護傳統,發揚傳統,透過藝術新的思維教人關懷自然生態平衡,探詢民族文化的精神,藉由藝術的喜悅為冰冷的高樓大廈及汲汲營利的市井小民注入點閒情逸致及生命的熱力,進而增添一份歸屬感;引人發思古之幽情,回憶起那些似曾相識而又彷彿不曾觸及的過程,領略舞者的意境,先人的智慧,仕女的文雅端莊,璀璨的中華文明……


http://www.renminbao.com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40: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5000051KK021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