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的結構

2006-10-15 8:04 pm
中文字可以分開邊幾種結構??
同埋點樣分

回答 (3)

2006-10-15 8:12 pm
✔ 最佳答案
中國文字的構造有六種, 叫六書.
1. 象形 --- 照著物體的形象, 用筆劃表示出來.
例如: 山 , 水 , 牛 , 羊 , 子 .

2. 指事 --- 用計號表示抽象的事情.
例如: "木"表示樹, 在樹的下面是"本", 在樹的上面是"末".

3. 會意 --- 合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 表示一個新的字.
例如: "明"是合併日, 月二字, 表示亮的意思.
"伐"是合併人, 戈二字, 表示人拿武器去攻擊的意思.
"解"是合併刀, 牛, 角三字, 表示解剖的意思.

4. 形聲 --- 由"形符", "聲符"兩部分結合而成.
例如: "晴" --- 青是聲符, 日是形符. 晴天有太陽.
"清" --- 青是聲符, 水是形符. 水很清.

5. 轉注 --- 因時間地域的不同而發展出形體不同的字, 但意思相同或相近, 可以互相注釋.
例如: "考", "老"都是年紀大的意思, 因此可以用"考, 老也", "老, 考也"來互相注釋.

6. 假借 --- 本來沒有為這個事物造字, 就借用與這個字同音或聲音相近的字來用.
例如: 令 --- 本來是發號司令, 借為縣令的令.
長 --- 本意是滋長, 借用為縣長的長
2006-10-15 8:32 pm
(一)象形。顧名思義,「象形」就是象實物之形。也就是把客觀事物的形體描繪出來的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得精湛:「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所謂「隨體詰詘」,也就是隨著物體的自然形狀,彎彎曲曲地描繪出來。如「日」、「月」就很像一輪紅日和一彎新月高懸太空。再看「山」的甲骨文字形,當中一峰突起,周圍群嵐環抱,頗有一點「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州」字也很有意思: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三條曲線,表示波濤洶湧的流水,其中間的小圓圈或小黑點,表示水中的一塊陸地。詩經的開卷第一首就是「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個「州」,就是「睢鳩」在河中棲息繁衍之地。再比如,我們常說,說話提意見都要「有的放矢」,那麼這個「矢」為什麼當「箭」講呢?請看甲骨文「矢」字的上部為鋒利的箭鏃,中為箭杆,下為搭弦的尾翎。可見「矢」就是「箭」的象形字。

(二)指事。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這就是說,初看起來可以認識,再細觀察就能了解意義,如「上」、「下」二字就是指事字。但是這個定義是相當含混的。清代的著名文字學家王筠說:「『視而可識』則近於象形,『察而見意』則近於會意。」(說文釋例)對「指事字」的理解歷來分歧很大,不過多數人認為,指事字就是在象形的基礎上再加上個指事符號作標記的一種字。
我們知道,牛馬之類都可以用象形體表現出來。可是「甜」的意思又怎樣象形呢?於是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個「甘」字,在甲骨文裏就寫成口中加一點,表示在舌頭上感到甜味的地方,甜字就是從這裏演化而來的。

(三)會意。許慎給會意下了這樣的定義:「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意思就是把兩個或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像「武」、「信」二字就是會意字。再比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腳趾朝上的兩隻腳一前一後走路的形象。假若兩腳要從水中通過則怎樣表現呢?那就再把「水」加在兩腳之間,這就是徒步過水的「涉」字。如果兩腳要登高呢?則又把「涉」字的水旁換成「阜」(左 ,即土坡),就成為兩腳登山的樣子,這又組成了新的會意字「陟」(zhi志)。如果兩腳要從高山上下來又怎麼辦呢?則又可以把「步」倒過來,腳趾朝下,甲骨文的「降」字就像右面的兩隻腳從左面的山坡上下來的樣子,這又組成一個新的會意字「降」。由此可見,步、涉、陟、降等都是與腳(止)有關的會意字。

(四)形聲。「形聲」又叫「諧聲」。說文解字是這樣下定義的:「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清朝著名文字學家段玉裁注解說:「『以事為名』,為半義也;『取譬相成』,謂半聲也。『江』、『河』二字以『水』為名,譬其聲為『工』、『可』,因取『工』『可』之聲而成其名。其別於指事、象形獨體,形聲合體。」這段話,不僅準確地解釋了什麼是形聲字,而且還說明了形聲字和象形字、指事字在結構上的不同。

五)轉注。許慎在說文解字敘裏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個定義不好理解,所以後人各有各的解釋。筆者的看法是:所謂「建類一首」,就是指的同一個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幾個部首相同的同義字可以互相解釋。比如在說文解字裏,「老」與「考」就是一對轉注字,它們都屬八卷上的「老部」。這就是「建類一首」的意思。再從意義上看,許慎的訓釋是「老,考也」,「考,老也」。這種互相注解就叫同意相受」。再比如,「績」與「緝」屬於同一部首「糸」,讀音相近,意義也相通,可以互相解釋,所以這也是一對轉注字。

(六)假借。許慎給假借字下的定義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也就是說,當某個新事物出現之後,在口語裏已經有了這個詞,但在筆下卻沒有代表它的字,需要借用和它的名稱聲音相同的字來代表(托事),這就是假借。比如「令」字的本義是「命令」、「號令」等,但因其讀音與「縣令」之「令」相同,所以這就可以假借「命令」之「令」為「縣令」之「令」。而「長」字的本義是「年長」,但因其讀音與「縣長」之「長」相同,所以這就可以假借「年長」之「長」為「縣長」之「長」。假借,全取聲音相同或相近,與字義毫不相干。

2006-10-15 12:33:10 補充:
全文見http://aer2.sbc.edu.hk/~cmc/CE-15.htm
參考: 左安文---漢字的結構(節錄)
2006-10-15 8:14 pm
1.上下~ eg:符,芭,等
2.左右~(1)左形右聲 eg:江,鱔,脹
(2)左聲右形
3.內外~ eg:圖,圓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5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5000051KK017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