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骨質疏鬆症的中醫療法
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為一種全身性骨量減少(指骨骼以鈣鹽為主的礦物質和以蛋白質為主的骨基質等比例減少)、具骨組織顯微結構退化特徵(呈現骨小梁變細、變稀,乃至微骨折),骨的脆性增高(骨的強度下降,難以承載原來的負荷)而增加骨折危險性(例如腰椎壓縮性骨折、股骨頸骨折、手腕部骨折)的骨病。臨床以慢性頸腰背等骨關節酸痛無力,甚則畸形、骨折為主要表現。
骨質疏鬆症的分類
一、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隨著年齡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包括停經後骨質疏鬆症(I型)及老年性骨質疏鬆症(II型)。
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由其他疾病或藥物等一些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鬆症。
三、特發性骨質疏鬆症 多見於8至14歲的青少年和成人,多半有遺傳性家族史,女性多於男性。
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此病,依據臨床表現將其歸屬於“骨痺”、“虛勞”、“骨枯”等範疇。中醫談到的臟腑包括一大組互相關聯的生理功能組合。例如”腎”包括內分泌、神經、免疫、代謝等多種功能,對全身的生理功能具調節與整合的作用,特別對人的生長、發育、壯盛、繁殖、衰老具重要的調控作用。依中醫“腎主骨”理論,腎精不足,腎氣虛衰是導致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脾”主運化水榖經微,為氣血生化之原、後天之本;包括消化、吸收系統,門脈循環及胰腺消化液等功能。若脾胃功能衰憊,血虛不能營養,氣虛不能充達,無以生髓養骨,也會導致骨質疏鬆。另外人體的氣和血周流於全身,是臟腑經絡等一切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基礎;如果氣滯血瘀,瘀血阻絡,則必然導致疾病的發生。
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病因病機探討
古典醫籍中“骨痿”之描述最相近於骨質疏鬆症。病因包括腎虛、脾虛、及血瘀,腎虛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骨與脾腎兩者關係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兩者互為資助,互相促進。老年機體功能衰退,易受外邪侵襲,使經絡不通,氣血不暢,故老年脾腎具虛的同時,往往伴有血瘀的存在,血瘀可致氣血運行障礙,引起脾腎具虛而加重症狀。根據原發性骨質疏鬆的病因、病機、臨床症狀及體徵,可以將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分為四個型,即腎陽虛衰型、肝腎陰虛型、脾腎陽虛型、氣滯血瘀型。
一、腎陽虛衰型
【証候】 腰膝酸軟而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暈眩,精神萎靡,面白或黧黑,或小便清長,夜連尿頻多;或大便久泄不止,完穀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滿,全身腫脹,心悸咳喘;舌淡胖苔白,脈沉弱。
【治法】 溫腎補陽。
【方藥】 右歸丸為基礎方。腰痛甚者,加淫羊藿、狗脊;若納差乏力者,加黨參、砂仁;皮膚黯黑者,加當歸、川芎;下肢沉重、浮腫者,加防已、薏苡芢;屈伸不利者,加木瓜、伸筋草;肌肉拘攣者,加白芍。
二、肝腎陰虛型【証候】 腰背酸痛,腰膝酸軟,疲乏少力。頭暈目眩,耳鳴健忘,失眠多夢,咽乾口燥,脅痛,五心煩熱,顴紅盜汗,或午後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滋補肝腎。
【方藥】 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方。若腰背疼痛明顯者,加桑寄生、杜仲、狗脊;盜汗自汗者,加生龍骨、生牡蠣;下肢沉重者,加防已。
三、脾腎陽虛型:【証候】 腰髖冷痛、腰膝酸軟,甚則彎腰駝背,四肢怕冷,畏寒喜暖,遇寒加重面色蒼白,食少便溏。或五更瀉泄,或下利清穀,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腫,甚則腹脹如臌,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
【治法】 溫補脾腎,助陽袪寒。
【方藥】 以真武湯基礎方。腰背冷痛者,加桑寄生、杜仲、淫羊藿;上肢痛明顯者,加薑黃、細辛;下肢痛明顯者,加牛膝、防已;關節僵硬、屈伸不利者,加殭蠶、鳥梢蛇;小便不利者,茯苓。
四、氣滯血瘀型【証候】 腰背酸痛,甚則彎腰駝背,活動受限,或四肢關節變形,脅肋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或脅下痞塊,刺痛拒按,舌暗紅,苔白膩,脈沉弦。
【治法】 活血止痛,通絡止痛。
【方藥】 以身痛逐瘀湯為基礎方。若屈伸不利者,加木瓜、伸筋草;心悸頭暈者,加茯苓、澤瀉;口苦咽乾者,去香附,加柴胡、黃芩、天花粉。
常用於骨質疏鬆症的中藥及方劑
藥物包括熟地、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龜板、杜仲、巴戟天、淫羊藿、山藥、胡桃肉、准牛膝、鹿角膠、紫河車、覆盆子等。方劑包括加味青娥丸、龜鹿二仙膠、右歸丸、左歸丸、健步虎潛丸等。右歸丸【組成】 熟地黃1.4、肉桂0.5、附子0.5、山茱萸0.7、山藥0.7、杜仲0.7、枸杞子0.7、菟絲子0.7、鹿角膠0.05、當歸0.05。
【功能】 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 元陽不足,命門火衰,脾胃虛寒,勞傷過度,腰膝酸軟無力,骨節酸痛,倦怠,滑精,陽痿,頻尿,小便自遺,便溏泄瀉。
【應用】 慢性腎炎,高血壓症,神經衰弱,肢體倦怠,精蟲稀少,內分泌功能低下,再生性不良貧血症,腎陽虛型糖尿病,婦女帶下,蛋白血症等。有促進腎上腺皮質分泌作用達扶正袪邪之功。
六味地黃丸
【組成】 熟地黃1.9、牡丹皮0.7、山萸肉1.0、白茯苓0.7、淮山藥1.0、澤瀉0.7。
【功能】 滋陰養血,益氣固精。
【主治】 肝腎不足,真陰虧損,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酸,自汗盜汗,水泛為痰,發熱咳嗽,目眩頭暈,消渴失音。
【應用】 慢性神經衰弱,腰酸足軟,遺精夢泄,頭目暈眩,自汗盜汗,亡血,消渴,尺脈虛大。應用於遺精,耳鳴,眼睛疲勞,夜尿症,慢性腎炎,月經不順等症。
真武湯【組成】 茯苓1.5、芍藥1.5、生薑1.5、白朮1.0、附子0.5。
【功能】 袪寒補氣,利水溫中。
【主治】 傷寒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痢。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心悸頭眩,氣虛惡寒。
【應用】 治發汗太過,汗漏不止,心悸、頭眩、肢冷腹痛、脈沉弱、苔白不渴,小便不利者。應用於陰症感冒、寒性慢性腸炎,虛證浮腫,及用於心臟有衰弱趨向時,體溫低降,胃腸機能失調之一切病症甚宜,故凡中寒胃弱,慢性腸炎,腸結核,慢性腎炎,及急性熱性病經過中皆可用之。
骨質疏鬆症的藥膳
中醫認為腎主骨。故本病與腎臟虧虛關係最為密切,與年老體弱,腎精不足,氣血陰陽的虧虛有關,治療以補腎養肝,強筋壯骨為主。依中醫辨証論治的原則,簡介防治骨質疏鬆的藥膳食療。一、腎陽虛衰型【食療】 當歸炖羊肉
【藥材】 山藥15g,山茱萸9g,熟地15g,枸杞子15g,杜仲12g,淫羊藿12g,巴戟天10g,當歸12g,制附片6g,羊肉500g,食鹽、黃酒、味精、薑片等佐料適量。
【方法】 羊肉洗淨後切片後放入沙鍋中,再將上藥洗淨後用紗布包好,放於鍋內,加入薑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炖,至羊肉燜熟,後再加味素適量即可。
【功能】 補腎益陽,壯骨強筋。
二、肝腎陰虛型【食療】 六味地黃粥
【藥材】 山藥30g,茯苓15g,山茱萸6g,澤瀉10g,熟地12g,牡丹皮10g,米100g。
【方法】 將諸藥加水煎取藥汁,去渣,再加米煮粥,熟後即可食用,分兩次,一日服完。
【功能】 補腎養肝,壯骨強筋。
三、脾腎陽虛型【食療】 真武湯粥
【藥材】 生薑9g,炮附子9g,白芍9g,茯苓9g,白朮6g,米100g。
【方法】 將諸藥加水煎取藥汁,去渣,再加米煮粥,熟後即可食用,分兩次,一日服完。
【功能】 溫腎化氣,散水利水。
四、氣滯血瘀型【食療】 身痛逐瘀酒
【藥材】 桃仁、川芎、紅花各100g,延胡索、枸杞子、丹參、川牛膝各150g,香附、穿山甲、佛手各50g,白酒3000g。
【方法】 將藥切碎,放入紗布包,挷緊袋口,放入酒罈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一個月以上,每天振搖一次即可。
【功能】 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一般食療
一、黑豆排骨湯:黑豆半斤、尾冬骨半斤,煮熟後服用。
二、芝麻丁香魚乾:丁香魚乾半斤、黑芝麻一兩、薑、蒜頭、糖、沙拉油。
三、百合蓮子湯:百合6克、乾蓮子6克、桂圓二顆、冰糖少許(為一次之食用量,可依此比率一次煮一鍋,再分多次食用)。
四、龜板碾碎為粉末,每次用5公克,與當歸、芍藥、川芎、地黃各5公克混合,加水溫熱,一日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