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區系。它有「綠色地獄」之稱。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雨林大多數靠近赤道,在赤道經過的非洲、亞洲和南美洲,都有大片的雨林。濕潤的氣候保證了樹和植物的快速生產。同時,樹和植物也為雨林中的成千上萬種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庇護所。
雨林曾經覆蓋了14%地球土地表面,但現在只剩下6-8%土地表面,即整體表面的2%。雖然雨林只覆蓋地球的6%的土地,但卻有一半以上的動物和植物的品種在雨林中出現。
雨林有時被稱為「地球肺部」和「世界最大藥廠」,因為大量自然藥物或藥物的原材料都在那兒找到。全球所用的藥物中,幾乎一半來自雨林。科學家相信更多疾病的解藥將來可以在雨林中找到。
雨林地區往往有大河流過,如南美洲的亞馬遜河。許多雨林在一年中有幾個月會暴發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熱帶雨林,顧名思義是指在熱帶地區的森林,這些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季相極不明顯,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極快。
目錄[隱藏]
1 特徵
1.1 生物特徵
1.1.1 結構
1.2 土壤特徵
1.3 氣候特徵
2 分佈
3 參考
[編輯]
特徵
[編輯]
生物特徵
喬木多板狀根,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等絞殺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植物品種豐富;因為天氣長期溫熱,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續生長,造成樹木生長密集且長綠。
[編輯]
結構
層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層
30-50米以上
喬木
單獨生長,較為分散,有板根支撐,須面對蒸騰作用
樹冠層
30-20米
樹冠橫向生長,形成連續的一層,吸收了雨林中7成陽光和8成雨水
幼樹層/低樹冠層
20-10米
年幼樹木
樹幹較幼,樹冠呈橢圓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陽光生長
矮樹層/灌木層
10-5米
蕨、叢木、灌木
地面層/樹林底層
5-0米
小植物如苔蘚和地衣
幾乎黑暗一片;不連續和茂盛;只在河邊和林地的邊緣,才會較茂盛
[編輯]
土壤特徵
極富鋁化,呈酸性土壤,顏色呈紅黃,泥層深度亦比其他森林為厚。
[編輯]
氣候特徵
主要氣候類型(周淑貞氣候分類法)為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海洋性氣候。
因為位於赤道附近,熱帶雨林受着猛烈的日照,無四季變化,降水年內分配較均勻,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均較小。氣候炎熱,降雨量高,經常於中午下對流雨。
[編輯]
分佈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大片的陸地中,有近1/3面積覆蓋着原始森林。由於地處熱帶,稱之為赤道熱帶雨林。根據分佈的地方不同,又有亞熱帶雨林之分。
熱帶雨林都在南北緯23.5度間,主要位於南北緯10度。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熱帶雨林在巴西境內,而剛果和印度尼西亞各佔約一成。
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是亞馬遜熱帶雨林。
中國的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海南島南部和雲南的西雙版納地區。
地質史上的暖期,熱帶雨林除兩極附近地區外所有的陸地基本都有分佈。
[編輯]
參考
熱帶雨林 Eye on Rainforest,綠色力量
熱帶季雨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帶雨林是地球上中緯度的高雨量地區的針葉樹或闊葉樹森林。它們大多數位於海洋性濕潤氣候區,例如北美洲西北部(自加州西北部至阿拉斯加東南部)、歐洲西北部(英國、愛爾蘭、挪威)、智利南部、澳洲東南部(塔斯曼尼亞省、維多利亞省)、紐西蘭南島西岸,也有一些位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例如黑海東岸地區、紐西蘭北島、南非、日本和臺灣。
[編輯]
溫帶雨林和其它溫帶森林的不同
雨量﹕高雨量(年降雨量至少為2000至3000毫米,視乎緯度),通常由海洋吹來的潮濕的風帶來雨水。
接近海洋﹕跟大陸性氣候地區比較,溫帶雨林有較暖的冬季和較涼的夏季,很多溫帶雨林在夏天會有霧氣,令它們在最熱的月份仍保持清涼和潮濕。
海岸山脈﹕海岸山脈向著海洋的一邊有較多雨水,因此溫帶雨林常在那些地區形成。
[編輯]
溫帶雨林區
太平洋溫帶雨林(北美洲西北部)
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溫帶雨林,位於北美洲西岸沿海山區,從加州伸展至阿拉斯加。那裡的溫帶雨林可再分為數個生態區,它們俱以針葉林為主。世上最高的樹位於加州北部。
Valdivian and Magellanic溫帶雨林(智利、阿根廷)
自智利南部的太平洋海岸起,至南美洲南端。
南非的Knysna-Amatole山區/沿海雨林
紐西蘭溫帶雨林
澳大利亞溫帶雨林
Colchian雨林(格魯吉亞、土耳其)
位於黑海東南端。
太平洋常綠雨林(日本)
臺灣山區針葉雨林
西北歐洲溫帶雨林
位於蘇格蘭、愛爾蘭、挪威、冰島。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3%AD%E5%B8%A6%E9%9B%A8%E6%9E%97&variant=z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