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太清則無魚??

2006-10-15 8:38 am
為什麼水太清則無魚??

回答 (2)

2006-10-15 8:44 am
✔ 最佳答案
水太清,則養分流失,魚兒自無生長環境,同樣,一個人若是對人對己要求太過分,就不能網羅住人才或著眼於大局

我想應該是....
對照著比喻吧!!
說明的東西有著類似的情況
說的就是中庸的意思囉!
沒有一定要或是不能放在一起
只是說的人剛好想到罷了!!

應該是:水太[清]則無魚;人太緊則無智吧?
水如果太清就沒有什麼養份,就不會有魚了!
人如果被管得太緊,就比較呆板;
自然也就不容易有智慧了!
-----------------------------------------------------------------------------

”水清無大魚”簡單講就是要把握時機...
水那麼清澈有大魚,你想會不會有很多人去抓,等你想去抓的時候還有魚嗎?

------------------------------------------------------------------------------------------------------------------
水清無魚論




  水太清則無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原因無非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這引喻現實社會裏,人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所以,下面就緊接一句,人太察則無智。古人最早使用這些話的有這樣幾例:

1.「故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見於《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宮》。《漢書.東方朔傳》也有同樣的用法。徒,就是同類或夥伴的意思,譯為現在的話就是“朋友”。人太精明了就沒有夥伴沒有朋友,因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過錯或性格上的小小差異,他過分要求與一己的同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舉一動均符合或者滿足一己的標準,但人總是有著各種不同的性格和待人處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體,否則永遠無法達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現摩擦以至矛盾、衝突就是必然的結果,此時如果不能以一種寬容的精神調和於其間,事勢就將無法收拾,結局便是人心不附,眾叛親離。

2.「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

  見於《後漢書.班超傳》。這裏所用的意義有些改變,但大綱還是一致的。這句話的起因,是班超在西域為都護時限較長,又有病,所以朝廷將他召回,接任者任尚請求班超臨別贈言,班超說:“塞外的吏士本來就不是孝子順孫,他們都是因為罪過而發配到邊地的,而蠻夷又都懷有鳥獸之心,不容易安撫,卻極易挑起事端。而您的性格太嚴厲而急躁,這是不好的,也容易出問題。


  水清了就沒有大魚,政務太苛察就不易讓下面的人親附,以至人事和諧,所以您還是應當將法度放鬆點,簡易點,要寬容人家的小小過錯,只要大事能夠抓住、不出問題就算盡到職責了。”這雖然講的是東漢時代政府對待邊遠地區人民宜採取懷柔寬鬆的政策,但它所說明的道理不僅僅是就此而止。


  這兩則成語都是據現象所得出的結論,用水引喻政治或者人的智慧以及交誼等都只是類比的關係。雖然只是類比,但道理是相通的,所以,由此感性現象,類推得出人事現象理性的結論,雖然兩者之間前提和結論的關聯有著或然性,但就此兩類現象的屬性相同這一點來說,可以證明這種類比不違反邏輯的原理,是成立的。


  因為,前面的例子講的是魚,後面的結論講的則是人,兩者所需要的都是一個環境。魚的環境是水不要過分清澈,以至無處藏身;人的環境是關係不要過分緊張,以至無法相處。過分清澈與過分緊張,都含有危及生存的因素,一旦危及到生存,就必須對所存身的環境有較好的要求,因此魚要求有水草、岩隙和樹枝等賴以藏身的空間,人也要求有寬和輕鬆的環境,要不然就都會引致對生命不利的結果。所以,這種類比是一種必然性的關聯,而非建立在或然的基礎上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徒。”這話有些調和論者的意味,以為為人處世或者立身處事是無須講原則的,好像目的只是要求環境的和諧可以不惜犧牲原則的要求,如果是這樣,這句話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所以,下面這句話,“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是可以作為補充的,因為班超所講的是在大原則下即所謂的“總大綱而已”的條件下,然後求環境的寬鬆簡易,儘量寬恕與原則無關的小小過失,以求得相互之間的和諧相處。


  這是一種現世怎樣做人的哲學,它可以加入到待人、交友以至於政治等各種具體的節目。就好比肥沃寬鬆的土壤,樹木就必然會生長茂盛一樣(這當然須有其他要素如陽光、水分等),人有了不板結的環境,能動的觸角就四處延伸,就會做出盡可能大的效果和成績。但人事之間的尺度是不易掌握好的,往往不是太過,就是不及,結果總是不能盡如人意。所以後人將這兩句成語綜合起來,改成:“水太清則無魚,人太察則無智。


  ”水太清則無魚,就不必說了;人太察則無智,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人太精明太苛察了,就沒有了智慧。這裏,“智”之一字用得非常恰當。沒有智慧,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精明的人至於苛察,就容易防閑過當以至猜忌成性,由不能容人最後發展到千方百計排陷他人,就必然失去夥伴和朋友,結果是魚無法生存,自身也陷入孤立無援之境。


  智慧之燈熄滅之後,前途就一片黑暗了,有如一個瞎子騎著一匹瞎馬,在一片廣大無邊的深淵邊疾馳,其危險程度是不言自明的。

------------------------------------------------------------------------------
2006-10-15 8:43 am
因為如果水清澈見底,魚兒會暴露出來,引起人的注意,最後被人捕走了。直至所有魚兒都被捕走了,水底下再不會有魚。

2006-10-15 00:47:29 補充:
這句說話,只起一個「引子」的作用,用一個相類似的道理,帶起後面的一句。不過,以我所知,明代的「增廣賢文」的記載中,後面的一句應該是「人至察則無徒。」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6: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5000051KK002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