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瑪哈陵(Taj Mahal)
圖片參考:
http://home.kimo.com.tw/777-e/legend/taj01.jpg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位於阿格拉北部,在亞穆拉河的右岸,隔著河與阿格拉城堡遙望,是蒙兀兒帝國第五世皇帝沙迦罕,為其愛妃-塔芝瑪哈所建之陵墓。
泰姬Taj為皇冠,瑪哈Mahal為皇宮,因沙迦罕不認為這是其愛妻的陵墓,所以叫「泰姬瑪哈」,在印度文裡為「皇冠皇宮」。沙迦罕偏愛白色大理石,在印度西北方靠近巴基斯坦的馬克拉納(Makrana),所產的大理石硬度高、不吸水,千里迢迢運至阿格拉以作為陵墓的主體;三面建了紅砂岩高牆,左右側各設一清真寺;泰姬瑪哈陵在打地基時先挖了18個水井,井裡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讓地基層層疊起,具有防震的功能。
圖片參考:
http://home.kimo.com.tw/777-e/legend/taj02.jpg
泰姬瑪哈陵位於亞穆納河畔,是蒙兀兒第五代君王─沙‧賈汗(Shah Jahan),為皇后慕塔芝所建造的陵墓。
泰姬瑪哈陵的名稱取自「慕塔芝‧瑪哈」(Mamtaz Mahal)皇后頭銜,意思就是「思念瑪哈」。慕塔芝‧瑪哈皇后與沙‧賈汗王結縭十九年,經常陪伴君王南征北討,總共生育有十四個兒女。1630年,慕塔芝皇后於第十四次生產後去世,臨終前要求沙賈汗王終身不得再娶,並且為她建造一座人人都可瞻仰的美麗陵墓。
泰姬瑪哈陵於1631年開始興建,總共動用印度和中亞等地的工匠、大約兩萬名,費時二十二年才建造完成。
泰姬瑪哈陵樣式融合印度、波斯、中亞回教等風格,中央主體以白色大理石構造,由於造型比例完美,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而沙‧賈汗王在位期間,雖然大肆耗費民脂民膏,為愛后興建陵墓,但是他的藝術聲名、卻因為泰姬瑪哈陵,獲得後世極高的評價。
泰姬瑪哈陵建築特色
泰姬瑪哈陵雖然名為陵墓,但是佔地範圍很廣,包括前庭、正門、蒙兀兒花園、水道、噴水池、陵墓主體和左右兩座清真寺。
泰姬瑪哈陵的建築概念,來自平衡、對稱,並且與數字「4」有關。在伊斯蘭教信仰中,「4」是非常神聖的數字,所以四座小圓塔、四支尖塔和四角形庭園,都是平和與神聖的象徵。
正門
泰姬瑪哈陵正門是一座紅砂岩建築,裝飾有白色邊框和圖案,是典型回教樣式。正門的頂端,前後各有十一個白色小圓頂,每個圓頂象徵一年,代表泰姬瑪哈陵建造時間。
蒙兀兒式花園
泰姬瑪哈陵主體正前方,是一座蒙兀兒式花園。中央有水道噴泉,將花園隔成四角形,然後再以兩行並排的樹木,將長方形水道劃為四等分。這是波斯式花園最主要的特色。
主體
泰姬瑪哈陵主體建築是不規則的八角形,基部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組合。主體中央有半球形圓頂,周圍裝飾著四座小圓頂。
這座陵墓主體雖為白色大理石建造,但是卻有各種顏色的寶石、水晶、翡翠孔雀石、馬賽克...等,鑲嵌拼綴而成的花紋和圖案。
主體正面門扉裝飾著優美的可蘭經文,這些回教經文上面的字體比下面大,所以站在下面往上看,正好感覺平衡,是利用人類視覺差異所作的設計。
內部
陵墓內部沒有燈光,中央圍護著一道精雕細鏤的大理石屏風,屏風內有兩座石棺。其實這兩座石棺裡面都是空的,沙賈汗王和皇后真正的埋葬地點,是在地下另一處土窖中。
尖塔
泰姬瑪哈陵主體的四方角落,各豎立著一座尖塔,每座尖塔高達42公尺。造型仿自回教清真寺的喚禮塔。
清真寺
泰姬瑪哈陵主體兩側,各有一座清真寺,由紅砂岩建造而成,中央有白色大小圓頂,前有長方形水池。這兩座清真寺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維持整體建築的對稱與平衡效果。
泰姬瑪哈陵,是沙賈漢王為紀念心愛皇后而建的墳墓。據說,皇后去世後的八天,沙賈漢王獨自關在房間內,並因為太過悲傷而白了頭髮。
之後,沙賈王徵召上百位手藝高超的工匠,動用兩萬多名的工人和奴隸,並花費巨資和二十二年的時間,完成了這座偉大建築,它象徵兩人愛情的誓言並不因時空的分隔而有變化。
泰姬瑪哈陵素以作工完美及建築比例、角度和諧聞名,它融合了基督教的鑲嵌技巧、回教的對襯圓頂,和印度教的蓮花雕飾。當初設計者是誰,現在並不清楚,但是它已經成為Agra的最著名景點,印度人的藝術極至表現和驕傲。
印度詩人,亦是諾貝爾獎得主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就稱泰姬瑪哈陵是沙賈漢王的淚水在空中凍結(A drop of Shahjahan's tear frozen in time)。
風之宮Wind Palace-只可隔著街拍下全貌,沒有人入內參觀。由953扇窗戶組成的高大牆面,古時印度婦女隔著窗可張望外面繁榮的情景,而外面的人無法一覽窗內佳人的花容月貌。
圖片參考:
http://home.kimo.com.tw/777-e/legend/taj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