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袁崇煥和他的守墓人
「苦守陵園三百載,誰知我代心中情」佘氏一門17代為袁崇煥守墓370年的感人故事
明末抗清英雄、兵部尚書袁崇煥(1584-1630)被中了离間計的崇禎帝以通敵罪冤殺、棄尸于北京城南菜市口。他的一位佘姓部屬冒死收殮其尸骨,并囑后人世代為其守墓。十四年后,明朝覆亡,清軍入關。清高宗乾隆修明史,袁案昭雪,而那位佘姓將官的后人繼續為袁守墓,并代代相囑,一傳就是十五代。一九五二年,葉恭綽、柳亞子、李濟深、章世釗給毛澤東寫信,要求對北京城內的袁崇煥墓加以保護。那時毛澤東曾批复“應予保護”(41),但如今一切牛鬼蛇神都得橫掃,袁氏也不例外。他的墳被夷成了平地。
明將袁崇煥慘烈含冤屈死為世人所痛。你可知道冒著滅絕九族之罪掩埋壯士遺骨的人是誰嗎?宋代佘老太君是為國明義盡忠的楷模,可你知道為一個義字守墓17代的另一門佘氏子孫嗎?現如今人們不再講盡忠盡義,甚至也很少聽到真正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義舉,打爹罵娘的不孝子孫時有報導,為個人利益與得失出賣朋友、出賣友情的不義之徒時有耳聞。難道忠貞、仗義真的就不再有了嗎?
袁崇煥,真乃敢死隊員中的敢死隊員———主帥能如此,還怕麾下的士兵不賣力嗎?廣渠門大捷,完全是憑勇氣取勝的。另兩處戰場(德勝門與永定門),八旗軍同樣兵敗如山倒。
皇太極設“反間計”,故意讓戰俘在放歸前竊聽到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的假情報。崇禎居然鑽進了圈套,將自己的良將拉下戰馬,輕易地定罪:“袁崇煥以復遼自任,功在五年,朕是以遣員湊餉,無請不發。不意專事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入犯,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散遣。乃敵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僧入軍中,堅請入城。敕法司定罪,依律,家屬十六歲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配,朕今流他子女妻妾兄弟,釋放不問,崇煥本犯置極刑。”
皇太極設“反間計”,故意讓戰俘在放歸前竊聽到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的假情報。崇禎居然鑽進了圈套,將自己的良將拉下戰馬,輕易地定罪:“袁崇煥以復遼自任,功在五年,朕是以遣員湊餉,無請不發。不意專事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入犯,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散遣。乃敵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僧入軍中,堅請入城。敕法司定罪,依律,家屬十六歲以上處斬,十五歲以下給配,朕今流他子女妻妾兄弟,釋放不問,崇煥本犯置極刑。”
皇太極“借刀殺人”成功了。昏君崇禎將己方的一桿戰旗給連根拔掉。
明王朝最終葬送在崇禎自己手裏。清廷移鼎北京,修明史,總算公佈了內幕(把“絕密檔案”給曝光了)。北京的民眾才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摧殘了自己的保護神,追悔莫及。
清亡後,立即有人在離袁崇煥舊戰場不遠的地方———廣渠門內龍潭湖西側集資修造“袁督師廟”。既然是廟,可見市民確實把袁將軍奉若神明。
袁崇煥死後,眾叛親離,無人收屍。多虧他手下的一位佘姓親兵,堅信自己的“老領導”非壞人,趁天黑將其殘屍(實際上只剩一副骨架子)從西四牌樓背回自家的院落,加以掩埋。此舉在當時是要冒生命危險的。
純屬民間行為的“袁崇煥將軍之墓”在北京城裏秘密地紮根了。忠實的親兵在將軍的墓前一如既往地守護著———仿佛將軍還活著,正酣睡於營帳。他臨死前又把這項任務託付給子孫:永遠給袁將軍守靈!代代相傳。佘姓親兵的後裔們,既是遵循祖先的遺訓,更是出於對英雄的敬仰,一直不曾搬家、不敢賣掉祖傳的私宅———後園裏種植著一棵不斷擴充著年輪的精神之樹!
這一家人,一直在原地守候著。這一家人,替一城之百姓做著懺悔的事情。
強將手下無弱兵。袁將軍自然偉大,這一家人也不簡單:他們是自發組成的衛兵,永遠的衛兵。
三百多年過去,院子還是那個院子,墳墓還是那個墳墓———可守墓人已傳至第十七代了。
皇太極“借刀殺人”成功了。昏君崇禎將己方的一桿戰旗給連根拔掉。
另可參考: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layers/3/2647049/20030413075432/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feature/437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