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制度有咩不足?

2006-10-15 2:00 am
愈多愈好...
最好有中英文...

回答 (4)

2006-10-15 2:09 am
✔ 最佳答案
香港的教育事實是存在不少問題, 如師資相差懸殊(特別是英文科), 學生基本上不用留班, 成績很差, 基礎沒打好亦一樣年年升班, 根本不知道在讀甚麽, 到中五會考就產生一大批的0分生 (大約每年2萬人, 不是這幾年的事, 幾十年來如是), 情況十分嚇人.

但有一些問題, 我覺得並不是香港教育制度的問題, 如:

現在中小型商場里,有多少個補習社,我住那區,補習社就多過商鋪

–這不單單是香港的現象, 日本, 臺灣, 中國大陸, 星加坡都是一樣, 無他, 人多, 天然資源少, 競爭大, 再加上中國人, 日本人的文化, 看功名都比較重.

問心有多少高官子女在香港升學,個個去曬外國
_ 留學已是世界的潮流, 一樣有很多外國的學生到香港來讀書, 香港不是一個以英語為母語的地方, 想孩子英文學得好, 去留學是學好語言最快的途徑, 就好像西方人想學普通話, 最好是到北京去學, 這總不能說是因為本地的教育制度出問題, 所以要道北京去留學.

唔好靜係識殺校殺班
-學校無家長送孩子來讀書, 沒學生給你教, 老師就自然無用武之地, 這和香港教育制度何干? 開辦一所學校的經費不非, 都是納稅人的錢, 總不能校長,教職員的人數仲多過學生吧, 香港的納稅人還沒有肥到漏油吧.

先後已經有兩位老師因為接受唔到太多改革而自殺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 就推測他人的死因, 不太好吧.

母語教學, 令到香港學生嘅英文水準愈黎愈低
-香港的英文水準一向不高, 何來愈黎愈低? 大家可以在街上用英文問一問我們的長輩(30歲以上), 看看有幾個可以用流利英文回答你?
反而經過金融風暴後, 香港的下一代踏實了, 這兩年大學生的英文比以前進步不少(有國際公開試數據支持, 經過調查, 商界對這兩年大學生的滿意程度亦提高不少)

又將英中學生同中中學生嘅距離拉遠
- 少數超級名校的英文水準一向都很好, 但根據調查, 地區的英中和優質中中的距離正逐漸拉近, 而英中有收生優勢, BAND1的學生大多數選英中, 學生的質素不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 中中要突圍而出, 實不容易.
『唔好靜係識殺校殺班
-學校無家長送孩子來讀書, 沒學生給你教, 老師就自然無用武之地, 這和香港教育制度何干? 開辦一所學校的經費不非, 都是納稅人的錢, 總不能校長,教職員的人數仲多過學生吧, 香港的納稅人還沒有肥到漏油吧. 』

香港教育制度改革主要是指香港主權移交之後,就教育政策及制度上之改革。 近年以來,香港教育改革的討論重點,主要集中在香港中學的教學語言政策、中小學結龍計劃、殺校政策、大學學士課程由三年制改為四年制、中學改為六年制,以及將香港中學會考與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合併成香港中學文憑等等。這些改革由於操之過急、朝令夕改、未得到廣泛民意支持等因素,因此遭受到很多障礙,亦惹來很多爭議。此外,這亦導致有更多香港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有教師甚至因為未能應付教育改革的龐大壓力而選擇自殺。 目錄 [隱藏] 1 教學改革 1.1 1990年 1.2 TOC 1.3 2004年課程指引 2 教育政策改革 3 相關條目 3.1 相關改革 3.2 相關人物 3.3 相關媒體 4 外部連結 [編輯] 教學改革 [編輯] 1990年五大範疇 [編輯] TOC 情境學習 [編輯] 2004年課程指引四大範疇 [編輯] 教育政策改革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相關改革優質教育基金:為鼓勵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政府特別撥款50億港元成立優質教育基金,使學校能夠透過基金的撥款而改善學校的基礎建設,從而使改革順利推行。 學校創造空間: 母語教學:結果失敗,變成有114家學得到英文中學的標籤。後來改為推行校本語文政策,容許學校因應本身學生的特質而選擇合適的語文教學環境及措施。 一條龍學校:讓相關的小學及中學「結龍」,一方面為學生的收生作出保證,二來透過結龍學校之間的協作,從而使所收學生的質素得到保證。 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把原有的兩年高中、兩年預科及三年制大學改成三年高中連預科及四年制的大學課程,以便與國際教育接軌。 法團校董會:透過強制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使學校校董會變成學校的不同持分者所掌管。一方面避免學校行政被少數人士操控,減少利益輸送的機會;另外亦有助提高學校行政的透明度。不過,教會學校普遍擔心容許教會以外人士參與校政,會使學校的教會背景聊備一格,失去與其他非教會學校的優勢。 電子學習金: [編輯] 相關人物董建華 梁錦松 羅范椒芬 李國章 [編輯] 相關媒體香港一套由好戲量製作的舞臺劇《陰質教育》透過嬉笑怒罵的方式,以一宗在虛構的優質教育學院(HiEd)發生的校園謀殺案,揭露政府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所衍生的種種問題。
2007-11-05 9:52 pm
「目錄 [隱藏] 1 教學改革......相關改革優質教育基金」
這些是甚麼?copy不貼網址還不夠,連稍作編輯的心思也沒有。這樣都可以做最佳回答,唉!yahoo知識+的水準真是每況愈下!
2007-10-21 10:44 pm
唔該晒呀!!
幫我好大忙(功課)
2006-10-16 3:12 am
三三四教育制其中的一項 ─── 中學公開考試合一

評論:
「中學公開考試合一,加入校內成績弊處多於利處」
題目已經明顯地表達了中學公開考試合一及加入校內成績有利處也有弊處。利處在於全面評位,並非單筆試,又能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動機。而弊處呢,教師欠缺主觀,評分不公平(喜好);欠客觀評分標準(學校之間難比較);學生面對更大的學習壓力(三年評估);引起家長更強烈的投訴;引發嚴重貪污的可能性等等,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學公開考試合一,加入校內成績弊處多於利處。

中學公開試,目的是什麼呢?有些人的說法是辨別學生的能力高低,從而挑選能力(分數)高的同學繼續升學;對學生而言就是定下自己的將來,成績的差異會做都工作的收入多少;可否入大學就讀,而他們的目的大致都是為自己的私利而定。如果考試範圍是一樣,考試目的是一樣,只是在公開試內加入校內考試測驗成績,只是把考試的數量增加,考試所需的人力會增多,因為學校教師需要被牽涉在公開考試的擬卷,批改,監考等過程。
由於校本評核會成為學生公開試成績的一部分,那麼教師或許會因此而感到憂慮,更無形中構成一種壓力。為了解決這一些問題,為了確保客觀公平,考評局會以公開試的成績調整校本評核的結果;考評局的「研究監察小組」會監察校本評核的推行情況,並探究優化措施,以便適時調整;提供專業發展課程,並持續舉辦分享交流活動;再為所有中學校長、語文科科主任和教師,安排分區專業發展強化課程;提供網上資源,包括成功實踐示例及範本;學校可運用教統局提供的津貼,聘任教學輔助人員;以及 印發單張,向家長簡介有關安排,促進家校合作。

從行政效率上說,可謂費時失事。原因是:為了確保試卷擬設和評改的標準,考試當局必須增加人手,甚至擬設機制監督全港所有學校考試,這其實是浪費金錢和時間。

對學生來說,學生時時刻刻都在公開考試的壓力之中。雖然不再一試定生死,但仍然是「成績」掛帥,「分數」為先。在龐大的考試壓力下,對學生的全人發展會有不良影響。

對學校來說,每一所學校有不同的文化,學生素質也不同。由於校內考試要符合全港公開試標準,校內考試失去其校本的特色,教師甚至無法從考試得知學生的能力是否有進步。

但不少校長狠批校評局的措施加重教師及學生負擔,又不滿考評局沒有訂定投訴機制便倉卒推行。更有校長擔心,若有學生或家長對評分不滿要求覆核校評分數,可能隨時會引起混亂, 這不就是為學校「添煩添亂」,而教統局及考評局又是否一家可以平息火勢呢?

另一方面,的個人評估(例如學習態度)可以有「成績」嗎?總括而言,我個人並不讚問中學公開考試合一及加入校內成績的措施。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59: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1014000051KK0412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