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個節氣的意思是什麼?

2006-09-12 9:11 am
二十四個節氣的意思是什麼?還有由來?不要只給我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那月曆有,我會看我想要的是二十四個節氣的  意思 …

回答 (4)

2006-09-12 9:13 am
✔ 最佳答案
農民曆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這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散布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及春秋冬四個季節中,平均每一個月有兩個節氣,而每一個季節有六個節氣。所謂的二十四節氣,老式的說法是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一個節一個氣,總共為十二個節,十二個氣,月首者稱為節,月中者稱為氣,每兩個節或氣相距,平均約為三十天又十分之四,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來歷的說法,最為後人所樂於接受的一項傳說,是說是由神農氏訂立的,它是農業社會的人們,起居作息遷行無違的一本「農業指南」與「生活寶典」,因為它與農作物的耕種、生長、收割、貯藏等這些農家大事,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而二十四節氣依序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經立春到穀雨是屬於春季的節氣,而從立夏到大暑則是夏季的節氣,在這些節氣裡,每一個節氣有它們特有的氣候特徵,而在民間的傳統生活中,不同的節氣也各有它們特有的習俗,每一個習俗更有它們特有的意義,十分有趣也具有濃厚的鄉土色彩,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  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立春的日期,通常是在農曆每年正月初,也有時會提前到臘月來,二十四節氣是農民一年耕稼行事依據的節曆,所以民國後後立春曾被政府訂為農民節,立春最有趣的習俗是「打春牛」,這一天府縣官要率僚屬把土牛抬出來,用五采木棍打春牛,把土牛打碎讓它露出牛肚子裡預藏的另一隻小土牛來,四周圍觀的百姓便爭著上前搶奪打碎的春牛,據說牛角上的土能使農田豐收。打春牛又稱為迎春牛,它是一種策勵農耕的節儀,怕牛在休息了一個冬天後,變得懶散了,所以用綵鞭木棍打打牠,象徵一年耕作開始。台灣地區立春時節,則盛行摸春牛活動,以所摸部位之不同也各有其象徵的意義,如摸牛頭即象徵子孫會出頭等。  立春之後是「雨水」,這個節氣的特色是水分多了,雨也多了,草木萌動,植物等待雨,雨後欣欣向榮。農曆二月時,陽氣一天比一天盛,天地陰陽之氣接觸頻仍,閃電特別多,雷聲把蟄伏冬眠的蟲類驚醒了,所以而有了驚蟄的節氣之名,驚蟄這一個有趣的說法,說是古代的農民以驚蟄這一天有無雷聲來占卜一年的豐收或欠收,認為驚蟄聞雷今年就會豐收,反之則會欠收。有關於驚蟄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驚蟄時聽到第一春雷,如果趕緊把衣服抖一抖 ,可以抖掉身上的虱 子跳螽,而且一年都將免受這些蟲的騷擾,更有人說驚蟄這天取石灰撒在門檻外,那麼一年內蟲蟻都不敢上門。
圖片參考:http://nirc.encntc.edu.tw/chonhin/1/1-5-5.jpg
●一年之中有二十四個節氣,而在傳統的信仰中,每個節氣各有其代表象徵的節氣神。  到了農曆二月中便是「春分」,春分的意思是春天過了一半,這一天白天和夜晚一樣長,俗諺中有「春分秋分日暝對半分」的話,就是在說明這件事,清朝時,官府和世家大族都會在春分這天祭祖,所以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日子。過完了春分接下來的節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清明」,清明是農曆三月的頭一個節氣,這個時候時序已到了季春,大地呈現出一種氣清景明的景象,一切生物也顯得清潔明朗,所以才有清明這樣一個節氣名。清明除了是一個節氣,同時也是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清明重要的習俗是祭祖掃墓,有些地方也把這一天看作是郊遊踏青的好日子,因此於掃墓的同時也順便踏踏青。  清明過後的的十五天便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就是「雨生百穀」的意思,因為這個時候農人已在田裡插了秧,正需要大量的雨水來濕潤泥土,好讓禾苗有足夠的雨水,才能成長茁壯。  而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夏」,時間在農曆的四月,夏是「大」的意思,因為到了農曆的四月,春天播種的植物都已經長大了,所以把這個節氣叫做立夏。在古時候立夏這一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迎夏的隊伍從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及馬,甚至於是車上的旗幟,都要用赤色的,象徵著赤熱的夏天就要來臨了。在台灣的習俗中,立夏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帶回去給娘家這邊的父親吃,這種習俗之為「立夏補老爸」,這習俗所代表的也是一種孝思的意義。但是這個習俗,因地區不同也就有所差異,如南投地區立夏是買大麵回娘家,沿海地區則是在冬至回娘家「補冬」。  農曆四月的第二個節氣為「小滿」,小滿是指田裡的稻子和小麥雖沒有全熟,卻已經盈滿了的意思,這也是一個農人們忙碌的時期,過完了小滿接續而來的是「芒種」,芒種是農曆五月的節氣,是因為這個時節穀物開出了芒花而得名,一般芒種都是在端午節前後。而過了芒花而得名,一般芒種都在端午節前後。而過了芒種都是在端午節前後。而過了芒種夏至便到了,「夏至」是一年中陽的至極,所以這一天比一天加多,因此相傳夏至過了五天以後,蟬開始在枝頭鳴叫,叫嘹亮而有韻律,那是因為這種生長於盛夏之時的小蟲,感覺到陰氣滋長,所以才發出了鳴聲。在以前夏至還是一個節,清朝時夏天這天要放假,讓官吏回洗洗澡,會會妻子,然後燒一桌菜鄰居把酒歡聚一番,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例假日,現在一般人只過冬至,夏至過節則是很少聽說過。  夏季最後的兩個節氣,則是農曆六月的「小暑」和「大暑」了,暑是熱的意思,小暑時氣候炎熱,但還沒有熱到極點,小暑過後十五天,氣溫更熱了,便是所謂的大暑,在民間的「夏至九九歌」裡頭就有這樣的句子:「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都是在形容大暑時天氣熱,人人都手不離扇,以及貪飲冰水,汗水如洗的酷熱情形。夏天暑熱,病菌容易滋生,因此台灣風俗中,有很多夏日的習俗,都這個有關,如端午節飲午時水、雄黃酒,沿海地區送王船等風俗都是,其中所謂「送王船」又有一個名稱叫做「送大暑船」,主要是在送瘟疫之神。參考資料http://nirc.encntc.edu.tw/chonhin/1/1-5.htm
2014-09-28 4:10 pm
食安問題 嚴格把關

專利手作薑母茶無防腐劑香精滿滿薑片親手現熬

黑糖薑母茶,嚴選食材台灣製造,手工製作

薑母茶裡有薑母,真材實料看得見!最新薑黃茶上市,手工製零添加,給您絕佳滋味!

雅虎關鍵字搜尋:『 暖暖純手作 』

網址: 『 www.黑糖薑母茶.tw


黑糖薑母茶,薑母茶,薑黃,薑黃茶,伴手禮,台灣名產,台灣黑糖薑母茶,台灣薑母茶,
台灣薑黃,台灣薑黃茶,台灣伴手禮,台灣名產,黑糖薑茶,薑母黑糖茶,黑糖老薑茶,

看了,謝謝。
2006-09-22 4:52 pm
廿四節氣的意義 我國祖先農事活動的安排,有了各種節氣定律做為依循的指標,必然五穀豐收,物阜民豐,民族續存,命脈自得綿延、擴張。茲將廿四節氣的意義與傅說分述於後:一立春—是農曆廿四節氣的首位,表示春天降臨大地,一切有創造性活動即將展開,每人都為這一天的來臨而充滿喜悅和希望。二雨水—是在立春後的第十四或十五天,排名第二,也是農作上的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時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是農作全面展開的季節。三驚蟄—是仲春二月的節氣。游蟄在雨水之後,隨「春雷」鳴動起來。在古人的觀念中,是春雷驚醒了冬眠墊伏的蟲類,「驚蟄」意指要提醒農民適時種植,注意蟲害。四春分—是二月的中氣。春分這一天,在天文學上是一個關鍵的日子,太陽正好在黃道與赤道的相交點,晝夜一樣長。春分也是人間的一個大日子,正是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季節,草長鶯飛,無限春光多明媚。五清明—節氣與民俗兼顧的「清明」,在意義上不同,節氣的「清明」,是在春分之後半個月,這時春季已過去一大半,在華南是個多雨的季節,故詩人便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嘆詩。民俗中的清明,是一個祭祖掃墓的日子,代表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慎終追遠的精神。六穀雨—清明後的十五天是穀雨,乃「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氣候非常清爽,田裡的農作物欣欣向榮,有充沛的雨水量,正好切合穀物成長的需要。七立夏—表示夏季已經開始,是虛夏四月的節氣,「夏」是「大」的意思,到了農歷四月,春天播種的植物都已長大,所以叫「立夏」。(註二)八小滿九芒種十夏至十一小暑十二大暑十三立秋十四處暑十五白露—是農曆八月的節氣,白露以後,陰氣漸漸地重了,清晨的露水一天比一天的厚,凝結成一團團的白白的水滴,所以叫「白露」。十六秋分—是農曆八月的中氣。「秋分」之日,是秋季的中心點,過了這一天,即為秋的下半季,晝漸漸短夜漸漸長。十七寒露—通常出現在農曆的九月上旬,這時天氣由涼轉寒,人在早晚接觸晨露和夜霧,常覺十八霜降—是農曆九月的中氣,形容深秋時天寒地凍、露結為霜的情景。此時處處是一片蕭條之氣,不過一般收成已接近尾聲,農民臉上總是綻著笑容,辛勞了三季,看著穀物入倉,是他們最大的滿足。十九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冬是終了的意思,一年時序到了立冬時,一切生物的活動即將告個終了,準備藏伏避寒,所以叫立冬。二十小雪—是農曆十月的中氣。在小雪天裡,灰暗的天空陰霾地籠罩著大地,天氣開始寒冷,但還不太冷,雪也不大,所以叫「小雪」。二一大雪—小雪之後十五日,是「大雪」,兩者雖相距不過短短半個月,氣溫的差落卻很大,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均已進入嚴冬,由蒙古南下的強大寒流,籠罩整個黃河流域,由大雪紛飛,天地皆白,謂之「大雪」。在台灣,降雪的地方如玉山、合歡山等地,大雪的節氣,通常要在「冬至」以後,至翌年一、二月之間,受大陸高氣壓的寒流來襲,才會降雪。二二冬至—通常在農曆十一月間,陽曆則固定在十二月廿二日。冬至這一天,北半球畫最短,夜最長,陰森寒冷的天氣到了最盛的極點,在傳統習俗中,冬至之曰,家家戶戶準備一鍋「甜湯圓」,一家大小分著吃,吃了湯圓又增加一歲二三小寒—小寒是農曆十二月初旬的節氣,由於天氣寒冷而得名。此時我國大陸一大半都是冰天雪地,而台灣只有大陸冷氣團來襲時,天氣才漸覺寒冷,高山上如合歡山、阿里山、玉山等才飄著雪花、積下很薄的雪而已。二四大寒—是一年廿四節氣的殿後,雖距「立春」不遠,氣溫之低卻一年之最。這時華北及華中地區,河面結冰,山頭積雪,極目是一片蕭殺景象。從小寒到大寒之日子裡,若是歉收之年,農民的日子很難捱,嚴重時,一定會有不少人凍死餓死,但是,這慘況,在台灣是很難見到的,只是寒流來襲時,凍死少數流浪漢而已。;民間又有「補冬」的風氣。(註四)中國的廿四節氣,是一年四季之中,循環不已,亦是我國農曆的一大特色,我國自古即以農立國,所以對季節的更替與氣候變化,都必須加以了解與掌握,否則,絕難期望有好收成,在毫無天體觀測儀器的古代,我們的祖先僅憑智慧與耐心,創下了這舉世獨有的「廿四節氣」曆法,提供後代準確的農作氣候信息,使我們受用無窮,即使連鄰國如日本、韓國等,亦使用我們一大創舉的曆法。—是農歷六月的節氣,暑是熱的意思,小暑氣溫雖高,但未達炎熱的極點,所以叫「小暑」。—小暑和大老是夏季的最後兩個節氣。小者半個月後,氣溫慢慢爬升,一天比一天熱,酷熱至極,即是大暑。—是下半年的第一個節氣,此時正是金風送爽的秋季來臨之際。在「立秋」節氣中,古代皇帝有所謂「迎秋」的儀式;而民間,立秋之日也有「嚐新」和「祭祖」的習俗。—立秋半個月後,會出現一陣秋後的暑熱,令人有替「秋老虎」逼人的悶熱感,即為「處暑」。此時的炎熱,有人戲說是夏天的「迴光反照」,是夏之神不願遽然離去,所封起餘熱,加深人們對它的懷念。 寒意沁心,故名「寒露」。 —是指田裡的稻子和小麥雖後未全熟*卻已經盈滿了的意思。農作物距收成尚有一段時日,未來還有可能遭受乾旱、蟲害、雷雨的災害,仍然不敢滿心歡喜。—是農歷五月的節氣,乃是殼物生芒結種的季節而稱之。—表示夏天到了。此日白天最長,是因地球不是正圓形,且以廿三度傾斜角繞日轉;而繞日的軌道又是橢弧形的,因而每天日夜的長度不一致。夏至時。地球繞到夏至點,我們在北半球,球,晝最長,南半球則正好相反。
2006-09-12 9:18 am
古代農民可能記不準日期和時間,卻往往對二十四節氣瞭如指掌,這是因為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聯,廣大中國農民所熟悉。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人民為適應"天時"、"地利",取得良好的收成,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綜合了天文與物候、農業氣象的經驗所創設。在外國的曆法中只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節氣,而中國曆法中是以"四立"作為四季的開始,即如立春、立秋等。

從古人對節氣最早的命名,如《尚書》記載的"日中"、"宵中"等,可知二十四節氣的形成與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節"的意思是段落,"氣"是指氣象物候。 節氣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跡上的位置劃分的,並描述了地球因太陽所呈現出來的自然現象。因地球繞日一年轉360度,將360度分為24份,每份是15度,15度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即約15天,這就構成了二十四個節氣了。

每個節氣的專名,均含有氣候變化、物候特點和農作物生長情況等意義: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順數,逢單的為節氣,簡稱為"節";逢雙的為中氣,簡稱為"氣",合起來就叫"節氣"。

人們為了便於記憶二十四節氣的順序,把二十四節氣中順序每節氣各取一個字編成了下列的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現代人農事及日常活動的重要依據。


以下是二十四節氣的解釋


春分--時節進入「春分」後,代表著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春分」這一天,太陽會直射在赤道,所以南、北半球受到日照的時間一樣長,晝夜平分。從今天起,白天會越來越長,夜晚則一天比一天短了。而「春分」和「秋分」節氣有著類似的晝夜平分狀況。

清明--『春分』節氣後的十五天就是『清明』。由於天氣日漸暖和,花草樹木都萌芽蓬勃生長,景象清爽明媚,所以將此節氣命名為『清明』。

榖雨--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是「榖雨」。每逢這個時節,整個大陸黃河流域以及台灣地區的雨量都非常豐沛,加上農夫們剛好又忙完春耕,稻田裡的秧苗也正需要豐富的雨水來滋養,於是將這時節命名為「榖雨」。

太多了貼不完......
都在這個網站裡
有圖解喔!
http://www.mdnkids.com/24seasons/24index.html


收錄日期: 2021-04-26 17:31: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912000014KK008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