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問劉先生入贅東吳籤意?

2006-08-20 6:18 am
我想請問的是此籤意在感情方面代表什麼意思~這是我去龍山寺求了快半個小
時才求到的
第十一首 上上
劉先生入贅東吳
欲求好事喜非常 爭奈姻親只暫忙
畢竟到頭成好事 貴人接引貴人鄉

回答 (1)

2006-08-20 8:29 am
✔ 最佳答案
感情或許會小有波折,但會有貴人相助,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看看這下面一段有關劉備入贅東吳的故事,劉備有孔明與趙雲,更得吳國太與喬國老的幫忙,最後不是抱得美人歸嗎!『演義中關於「用計」之精彩描寫,無過於周瑜和孔明的較計鬥智。54回劉備東吳娶親是其中膾炙人口的一節。    東吳為要討荊州辦法出盡而不可得,周瑜不得已中想出一計,趁劉備喪妻之際,假裝同情,說要將孫權之妹招劉備入贅,以結兩家之好,最終目的當然是騙劉備入彀。不殺劉備,就取荊州。這個計策的陰謀用心,實在太明顯,連劉備都知道。當孔明教劉備答應時,劉備實在不願,他說:「周瑜定計欲害劉備,豈可以輕身入危險之地? 」孔明當然更早已知道周瑜的計謀用心,但是他卻鼓勵劉備前去東吳會親。他這樣做絕不是要劉備輕入險地,而是他早胸有成竹,知道事情可以如何安排,可以如何轉危為安,不只如此最終他還要讓劉備娶得嬌妻,而不失荊州。讓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孔明之所以敢於如此,按演義所寫,是說因他為此事「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所以才鼓勵劉備前去娶親。這種事涉神秘的描寫,以現代的觀點來說,應當說他對於對方的當前整體情勢,已有充分了解,也知道這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他有自信,只要細心巧妙的安排,就可以化危機為轉機,並且還要藉此從中取利,使對方蒙受損失。    他為此安排趙雲出馬率兵保護劉備前去。並授以錦囊妙計,叫他依次而行。這趟差事孔明之所以派趙雲,而不派關、張,其中自有道理。關、張、趙三人皆忠勇,但性情自異。毛宗崗在35回回前總評,論蔡瑁要暗殺劉備一段情節處云:「趙雲在襄陽城外,檀溪水邊,接連幾個轉身,不見玄德,可謂急矣,若使翼德處此,必殺蔡瑁,若使雲長處此,縱不殺蔡瑁,必拿住蔡瑁,要在他身上尋還我兄,安肯將蔡瑁輕輕放過,卻自尋到新野,又尋到南漳乎。三人忠勇一般,而子龍為人,又極精細、極安頓,一人有一人性格,各個不同」。這一段話把關、張、趙的性格作一對比說明,頗為傳神。三人之中,張飛易於衝動,關公有時未免矜持,而趙雲則精細冷靜。因此這一趟深入險地,詭譎多變的行程,最好的護駕大將,就該是趙雲,才可保萬無一失。趙雲的冷靜精細,才是在變幻不測的行程中,執行孔明計中計的最好人才。這也是孔明善於用人的一個例子。善用人在於能知人。    孔明教趙雲行使計策,也教劉備如何配合,所以劉、趙以及隨從兵士來到東吳之後,未見孫權等人之前,一邊劉備就先去見喬國老,一邊軍士就故意披紅掛彩,入城買辦物件,到處傳說劉備入贅會親的事。    喬國老是江東美女大小喬的父親,孫權和周瑜的岳丈。劉備依禮求見喬國老,向他報告來東吳會親的事。喬國老與孫權母親吳國太是時相往來的好親家,聽此消息以為大好喜事,自己居然此時才知,不免懷著些許抱怨的心情,及時的跑去向親家母吳國太賀喜,吳國太一聽此事,如墜五里霧中。她當然不知此事。於是馬上派人出外打聽,結果是城裡早就喧騰孫權嫁妹,招贅劉備的事。國太大吃一驚,因為女兒招親,豈有自己全然不知之理。於是召孫權求證,「孫權乃大孝之人」,不敢蒙騙母親,只好把事情真相說了。然而國太愛女心切,同意喬國老的看法,以為以女兒為餌騙親,即使取得荊州,也被天下人恥笑。在喬國老的慫恿下,他要求先看劉備人才,再為定奪。由於孫權的孝順,不敢違拗,只好安排國太與劉備相見。國太一見以為劉備一表人才,可以為乘龍快婿,當即決定招劉備為婿。    結婚前後,以及後來帶孫夫人逃離東吳,其中處處驚險,都由孔明預先安排的錦囊妙計,及趙雲的勇猛沈著而化解,不必細說。    這當中特別要提的就是孔明之所以能藉周瑜之計而行其計中計,是因為他早已把東吳相關人士的性情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摸底清楚,所以才能一一加以利用,使互相呼應,互相牽制,讓東吳人士成了一顆顆被下的棋子而不自知。當中最重要的是他早知孫權乃大孝之人,所以就利用孫權的孝心來從中取事。而喬國老的身份地位以及處世心態,以及他和吳國太的和睦關係,當然也都在利用之列。而劉備年紀雖稍大,然而一表人才,會得吳國太歡心的這一層,也應當早在孔明預料之中。而其中來去的種種可能險譎,也早已預有推測,並預作預防。』http://www.hss.nthu.edu.tw/~tl/wu's%20full-text%20essay-3.htm


收錄日期: 2021-04-26 15:11: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819000011KK139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