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標題:『專念阿彌陀佛』之涵義為何 『持名念佛』之所以勝妙圓頓,乃在於其執持六字名號,隨時隨地都能念,無壇場儀式(如密宗之注重壇常布置)之鋪張,故簡易;一生成佛,無三祇百劫(如漸教之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之迂遲,故直捷;直階不退(即可成為三不退之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故至頓;四土(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融攝,事事無礙,故至圓。是故此法門乃是一種簡易直捷、至頓至圓之法門。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難怪上上根如文殊普賢之儔,亦願往生;下下根如十念帶業之輩,亦得往生。然而如同《阿彌陀經》開示:持名念佛須至『一心不亂』,如何持名才能至此地步?雖有見仁見智,可是古德曾為如此之主張,頗有參考之價值,茲分述於下: (一)【專念阿彌陀,不必除妄想,只要聲不絕,決定生安養】。蓋你一有『除妄想』之念頭,即是頭上加頭,欲治反紛;不如佛聲不絕,以『念佛』之一念,去除妄想雜念而代之,久而久之,即可伏斷煩惱(見思惑、塵埃惑、甚至於無明惑)。 (二)【專念阿彌陀,不必參是誰,只要心不亂,決定出輪迴】。蓋如同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謂『不假方便,但得心開』,只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必再參話頭(此是修行禪宗者之方法)。 (三)【專念阿彌陀,不必懺宿業,只要仗佛力,決定能消滅】。蓋念佛一句,即能消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乃是大乘經典所開示,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此開示決定誠實不虛。所以只要持續念佛,即能消除宿業。 (四)【專念阿彌陀,不必斷煩惱,只要佛聲現,決定當時少】。蓋佛聲持續出現,即能以『念佛』一念而伏斷妄想、分別、執著之百千念,而漸至一心。所以只要佛聲現前,煩惱即可減少甚至於斷除。 (五)【專念阿彌陀,不必尋方便,只要心常憶,決定成一片】。蓋只要持名不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而逐漸伏斷煩惱,不必再持咒修密,即可使念佛之聲成片,甚至於達到『一心不亂』的地步。 (六)【專念阿彌陀,不必求悟門,只要到西方,決定悟無生】。蓋只要老實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臨命終時,即可感應 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又只要往生西方淨土,在 阿彌陀佛的殷勤教化,以及觀世音菩薩等諸大善人切磋琢磨下,定能很快『花開見佛悟無生』,是故不必在五濁惡世,冒著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唐代六祖 慧能大師就感慨『善知識』難遇,何況至今日末法時代)而誤入歧途之險,既無法『明心見性』,又易誤入魔域,倒不如老實念佛,期望能與 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獲臨終接引往生較為明智之舉。 (七)【專念阿彌陀,不必報四恩,只要佛不離,決定利群生】。蓋佛教徒應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乃是本份之事。尤其是對四重恩人,更應令其離苦得樂,甚至於了脫生死,皆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金剛經》所開示: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然而欲達此目的,唯有身禮佛、口念佛、心憶佛而不離佛,就能潛移默化四重恩人同修『念佛法門』,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如迴向偈所說),如此決定利群生,乃無庸置疑。 (八)【專念阿彌陀,不必起疑惑,只要信佛語,決定生彼國】。蓋信為道源功德母,尤其是本師 釋迦牟尼佛所開示的『念佛法門』,更是無問自說的『惟佛與佛乃能知』的法門,是故『信願行』三資糧俱足,如鼎俱三足方能立,缺一不可。尤其『信』資糧更為重要,蓋無『信』不足以啟『願』,無『願』不足以導『行』,是故只要深信『淨土五經』所開示真實不虛,身體力行,決定往生彼國。難怪古德曾說:「往生與否,在於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則在念佛之深淺。」 總而言之,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念佛法門更是難中之難。是故在此末法時代,聞此難信之法而能堅定信心,身體力行,發願往生,如同《金剛經》所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又依大乘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願與諸仁者共勉之!Thursday, April 05, 2001
http://home.kimo.com.tw/fams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