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儒學所有的標準都離不開論語,論語的中心價值在於仁。
仁的涵義包羅萬象;
心中有仁,對上表現就是"敬","忠跟孝"就在此產生。
對平輩就是"信跟義",向下就是"慈跟愛",統合這一切的行為就叫"禮"。
孔子提倡禮治,非提倡禮的儀式,
是包含一切統合人倫的禮,禮的根源就是仁。
程 子 曰 : 學 者 當 以 論 語 為 本 。 論 語 既 治, 則 六 經 可 不 治 而 矣 。
論語為本,再擴大講就是四書,又再擴大講就是十三經。
另外,儒學能獨罷百家,非僅為政治手段,儒學自有其過人之處。
道教所謂的道也好,佛教所謂的涅盤也好;
(涅盤是指熄滅煩惱之火,證得菩提的境界,
並非死亡,證的菩提智慧跟死亡是兩回事)
殊歸同途,最終目的都在合乎盡善盡美的目的。
這個目的,儒學稱之為禮。
佛教善用三句論法,
如: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及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道教常用的相對緒論,
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儒學慣用明確實用的教誨,
如:賢賢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學不學不在讀不讀書,在行動上符不符合禮,)
儒學有明確的目標,明白的教導,
比起三句論法或相對緒論,學習上比較容易理解,
佛或道並非不好,只是比較容易引起誤會。
程 子 曰 : 「 孔 子 言 語 句 句 是 自 然 , 孟 子 言 語 句 句是 事 實 。 」
自然且事實的禮,在學習上能清楚,自然就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