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儒家禮治主義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當是何本最恰當?

2006-05-03 6:27 am
古時儒家禮治主義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當是何本最恰當?
古時儒家禮治主義和人格教育的重要典籍,當是何本最恰當?

回答 (3)

2006-05-06 12:35 pm
✔ 最佳答案
儒學所有的標準都離不開論語,論語的中心價值在於仁。

仁的涵義包羅萬象;
心中有仁,對上表現就是"敬","忠跟孝"就在此產生。
對平輩就是"信跟義",向下就是"慈跟愛",統合這一切的行為就叫"禮"。
孔子提倡禮治,非提倡禮的儀式,
是包含一切統合人倫的禮,禮的根源就是仁。

程 子 曰 : 學 者 當 以 論 語 為 本 。 論 語 既 治, 則 六 經 可 不 治 而 矣 。

論語為本,再擴大講就是四書,又再擴大講就是十三經。
另外,儒學能獨罷百家,非僅為政治手段,儒學自有其過人之處。

道教所謂的道也好,佛教所謂的涅盤也好;
(涅盤是指熄滅煩惱之火,證得菩提的境界,
並非死亡,證的菩提智慧跟死亡是兩回事)
殊歸同途,最終目的都在合乎盡善盡美的目的。
這個目的,儒學稱之為禮。

佛教善用三句論法,
如: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及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道教常用的相對緒論,
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儒學慣用明確實用的教誨,
如:賢賢易色, 事父母能竭其力 , 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未學, 吾必謂之學矣。(學不學不在讀不讀書,在行動上符不符合禮,)

儒學有明確的目標,明白的教導,
比起三句論法或相對緒論,學習上比較容易理解,
佛或道並非不好,只是比較容易引起誤會。

程 子 曰 : 「 孔 子 言 語 句 句 是 自 然 , 孟 子 言 語 句 句是 事 實 。 」
自然且事實的禮,在學習上能清楚,自然就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
2006-05-03 8:26 am
  凡學習儒家思想,必先讀【大學】;在明瞭【大學】的基本意義後,就會知道【中庸】的重要性;而懂得【中庸】的思想後,再由【論語】中去抓住標準,抓住【論語】所說的標準後,才有辦法去實行儒家思想。在這個環節中,【大學】是學習順應自然的步驟,才能達到目標;【中庸】是學習適可而止,止於至善;【論語】是做為參考,找出自己判斷的標準。

  其中要說最重要的,非【大學】莫屬!因為不只是釋、道、儒三家,其他各家《包括西方學說》也都強調同一句話:【天地萬物皆有其自然的順序】,若是不順從自然,必定無法生存!

2006-05-03 00:36:57 補充:
  儒家與其他流派的最大不同在於【標準的不同】,所以【論語】最能強調儒家的特色!
參考: 個人淺見


收錄日期: 2021-04-21 15:04: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60502000012KK139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