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世紀的宗教(禮儀)音樂:
宗教音樂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教堂的禮拜儀式所創作的,
在中世紀時期最有名的------>當然就是葛利果聖歌囉!
**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音樂的時間界定範圍很廣,普遍並沒有確切的定論,所指的應該從西元800~1400年,也就是介於古代音樂與文藝復興時期之間。此一時期的音樂多以宗教目的為主,音樂依照類型可以分為宗教類型的音樂與世俗音樂,宗教類型的音樂泛指的是葛麗果聖歌,此為單音音樂<註1>的作品,後來也發展成為複音音樂<註2>、奧甘農<註3>等等,這類的音樂都是為了基督教教會的儀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裡,依照教會的年曆而舉行不同的儀式,其音樂就是為了要配合詩歌的朗誦而作的。宗教類型的音樂一路發展下來就成了後來的彌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時期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會有這樣的創作作品產生,例如海頓 (Haydn)的創世紀、莫札特(Mozart)都有這樣的作品留下來。
※葛利果聖歌:
在中世紀早期的教會音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支配整個西洋音樂的發展開始,就是「葛麗果聖歌」(Cantus Gregorianus)。這是由羅馬教宗葛麗果一世(Gregorius Magnus 590-604),經由不斷的改革與增加並協助整理,最後普及到各地而得名。
從這時期開始,「葛麗果聖歌」就隨著基督教,逐漸發展到歐洲各地。「葛麗果聖歌」,它亦常被稱為平歌或素歌(Cantus Planus, Plainchant),它是用單旋律作成的,既沒有和聲,也沒有對位;沒有小節線和拍子記號,完全是自由的節拍;歌詞是使用拉丁文;音階是用教會音階<註4>;記譜方式是使用紐姆記譜(Neumatic Notation)<註5>。
※巴黎聖母派:
在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間的教會音樂發展上,法國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巴黎的聖母院教堂裡出現了兩位作曲家,一位是雷翁南(Leonin),另一位是裴勞定(Perotin)。兩位作曲家所為教堂儀式創作的音樂,成為十三世紀複音「奧干農」作品的代表。尤其是後者他所寫的複音音樂,是由各自獨立的三聲部或四聲部旋律交織起來的奧干農。由於這個聖母院大教堂成為法國宗教音樂的一大中心,音樂史上就把他稱作「聖母院樂派」。
**文藝復興時期:
此時期因為教會盛行,所以音樂的重心偏重在人聲。
※彌撒曲:
文藝復興時期可以說是一個很光輝燦爛的時期,從這時後開始有合聲、複音音樂。彌撒曲,是天主教在典禮中用的,它的格式可分為五部份:
1.垂憐經
2.榮耀經
3.信經 --- 是彌撒曲中最長的一段,歌詞摘錄自聖經
4.聖哉經
5.羔羊經
(--->此彌撒之固定部分一直沿用到現在)
文藝復興時期的彌撒曲,仍無伴奏,歌詞是固定的,通常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個聲部。
<註1>單音音樂:
1.只有一個聲部,每個音節只有一個音。
2.多為教會中的聖歌,其特色為清唱、無伴奏、聲音純淨。
<註2>複音音樂:
1.此時的複音音樂以葛利果聖歌作為定旋律,再配上平行五度、平行四度、平行八度音而作成另一個旋律,大約開始於九世紀。
2.十三世紀末,對位法的名稱,首次出現於歷史上。
<註3>奧干農又稱為平行調。
<註4>教會調式:
1.承襲希臘的音樂理論,發展至十六世紀時,成為12種調式。
2.正格調式有六種:多里安、弗里吉安、利地安、米索利地安、伊奧利安、艾奧尼安。
3.變格調式有六種:下多里安、下弗里吉安、下利地安、下米索利地安、下伊奧利安、下艾奧尼安。
**參考網站:
http://myweb.hinet.net/home2/giants/julie/224.html
http://web.cc.ntnu.edu.tw/~jdtsai/ft/m1.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index?qid=1405110712408
http://www.fsvs.ks.edu.tw/dp/dp86/personal/618027/q1.htm
http://content.edu.tw/senior/music/tn_nn/tag.1.4.1.2.2.html
http://mail.sjsmit.edu.tw/~lily/music/music4-1.htm#
2006-03-08 22:51:53 補充:
不好意思漏掉了~~~<註5>紐姆譜:
http://lpl.hkcampus.net/~lpl-aycw/medieval_manuscript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