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2004年滬港城市競爭力報告:「二○○四年滬港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雖然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繼續領先上海,但兩地的整體競爭力差距已逐步縮窄。報告負責人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系教授段樵對大公報記者介紹,研究表明,在理想狀態下,最少十年時間,上海就可與香港「並駕齊驅」。 大公報記者張帆、湯海峰上海二十一日電 上海東方早報二十一日在上海四季酒店舉辦「滬港峰會」,其間公布由東方早報、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和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聯合完成的「二○○四滬港城市競爭力報告」。據悉,「二○○四年滬港城市競爭力報告」於去年底完成,過程中訪問了二百零九位香港與上海跨國企業的高層、行政管理及專業人員。調查列舉三十二項國際城市競爭力指標,要求受訪者對香港與上海做出評級。 香港投資環境依然領先 報告顯示,去年香港在「全球化形象」與「投資環境」方面仍然領先,香港的整體城市競爭力比上海略高。但是在創業精神、科技實力、工業或經濟結構調整、大學科研活動及科技發展等經濟持續發展條件方面,兩地差距接近,而且日益縮小。 研究顯示,香港仍繼續保持亞太區國際城巿的領導地位,整體條件較上海更有國際競爭力。整體平均分,香港高出上海零點四分(資料一)。三項綜合指標比較而言,兩地「經濟持續發展條件」差距連續第四年縮小(從0.62縮到0.55)。「引資環境」,上海和香港的差距保持不變(1.03),在「全球化形象」上,香港的優勢較二○○三年也略微遜色(從0.75降為0.70)。 另外,在固定資產投資、外來直接投資存量、商品出口與GDP值相比而得的貿易依賴度、服務出口、宏觀經濟增長指標、人均GDP等方面,香港普遍遠遠領先上海。段樵教授推測,在未來十多年間,上海的宏觀經濟增長仍將維持在每年百分之九至百分之十一,而香港會保持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 負責此項報告的香港中文大學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系教授段樵對大公報記者介紹,在理想狀態下,至少十年之後,上海方可與香港「並駕齊驅」,而這樣的「理想」主要指上海的物價水平,包括房價、商品價格等等。如果上海物價水平持續增長,那麼上海「追」的時日將要相應延長。 上海宜重視發展後遺症 被問到上海的發展是否帶給香港以壓力,段樵認為,滬港兩地的競爭並非一個零和遊戲,兩地互補互利,更能創出雙贏局面。 段樵表示,香港的決策者應該檢討兩地競爭力拉近的癥結所在,也要檢視增強香港經濟持續發展能力的決策,以便推動香港的經濟增長。而另一方面,上海應當重視高速建設與經濟成長後所可能帶來的後遺症。參考資料: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005-5-22/MW-404705.htm (二)滬港城市論壇【記者陳敦傑/綜合報導】昨天在上海舉行的「滬港城市論壇」公佈了一份由香港、上海兩地學者共同完成的《二○○四滬港城市競爭力報告》。這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持續發展的條件、引資環境、以及全球化形象等方面,上海和香港的城市競爭力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旭新華社消息指出,這份報告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與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共同完成,兩地研究人員共計訪問了兩百零九位香港和上海跨國企業的高層、資深行政管理、以及專業人員,並且就上海和香港三十二項國際城市競爭力指標進行評分。該項目負責人、香港中文大學段樵教授表示,所謂的「城市競爭力」,通常是指如果一個城市能持續自境外引資招商發展,並取得較高經濟增長成就,則該地具有比較大的競爭力。具體來說,城市競爭力的內涵包括三大方面:〈一〉經濟持續發展的條件,包括土地、人力、科技等生產因素條件和既有的經濟基礎;〈二〉引資環境,包括法規、行政、開放度及生活環境;〈三〉城市的全球化形象。 調查顯示,香港與上海兩地去年在引資環境和全球化形象方面,香港仍保持領先,在整體城市競爭力方面表現也略高於上海;但在創業精神、科技實力、工業和經濟結構調整、大學科研活動、政府管理水準等持續發展條件方面,上海和香港之間的差距卻日益縮小。對此,與會的港滬兩地專家一致認為,未來上海和香港之間應該以前瞻的眼光互補互利,共創雙贏的局面。參考資料:
http://www.tssdnews.com.tw/daily/2005/05/23/text/940523f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