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貝多芬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生於德國波恩—1827年3月26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去世),是一位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的歐洲古典音樂作曲家。貝多芬被後人尊稱為樂聖。音樂很多人都認為貝多芬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曲家。無可否認,他的確是其中最出名和最受愛戴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第三交響曲(英雄)》、《第五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悲愴奏鳴曲》和《月光奏鳴曲》等等。其32首鋼琴奏鳴曲,包括《悲愴》和《月光》等被尊為鋼琴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為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早期的音樂,有著海頓和莫扎特的宮廷音樂風格,注重形式美,如第一交響曲。越是後期,越是表現出他強烈的個人風格,甚至借音樂直白自己的理想和訴求。貝多芬可以說繼承了德奧作曲家巴赫,海頓和莫扎特的音樂精髓,將古典主義音樂在形式方面做到了極限。特別是他的交響曲,除了第六交響曲分為五樂章,其餘的八部都是四樂章,遵照海頓莫扎特確立的交響曲結構,即第一樂章快板,第二樂章慢板,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諧謔曲和第四樂章急板或快板寫成的。而在第三交響曲開始,形式和內容開始統一,一個分明的線索主題或思想貫穿整部交響曲,這在第五和第九交響曲里特別鮮明,而這,是貝多芬之前的的作曲家沒有做到的。這樣的結果是,貝多芬的交響曲有更多的現實表現力和情感刻畫。聽眾不再是單一地去享受美麗的旋律,而且需要去思考揣摩,作曲家的意圖和動機。這大大豐富了音樂的內涵。可以說,這也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基礎。貝多芬的創作通常分為四個時期:早期:從他學習音樂創作到32歲前後 他是一個有才華的作曲家 就象大多數著名音樂家一樣,他創作了許多到今天人們仍覺得很好聽的音樂,同時他的音樂創作能力也很強,寫悲傷寫抒情都不錯。 盛期:約十年時間 生活上他耳聾了,但思想上因為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他將大量倫理思想寫進他的音樂中。這一時期的音樂就是典型的貝多芬式的音樂。包括那些主要的交響曲,第五第六交響曲,幾部著名的鋼琴奏鳴曲,同早期相比,音樂變得富有思想,有自己的情感。 衰落:也約十年時間 貝多芬已經是維也納社會名人,但他的創作卻進入低潮,好象回到了以前一般的音樂家的時代,他個人意志也比較消沉。 晚期:最後的十年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突然又創造出了奇跡。晚期的作品,一部份規模龐大、宏偉壯麗,如莊嚴彌撒和第九交響曲;另一部分卻進入抽象的境地。這時期的作品在音樂家眼裡是寶貝。但由於通常很抽象,不如早期的那樣好聽,一般的聽眾可能難以理解。 [編輯]貝多芬交響曲的創作特點交響曲在貝多芬的創作生涯當中佔據著核心地位,不僅貫穿其創作生涯的各個年代,也是最集中體現他音樂理想的作品。[編輯]繼承和創新貝多芬的創作吸收了前人的精華,並發展了他個人的特色。對於貝多芬影響比較重要的作曲家有古典主義的海頓,莫扎特和巴洛克時代的巴赫,亨德爾。貝多芬在波恩時期曾師事聶夫(Neefe,Christian Gootlob),Neefe是一位對位法專家,曾教貝多芬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可能為部分)),在交響曲的創作中,貝多芬使用了復調音樂的技巧,常作為發展部發展主題的手法。在第三和第七交響曲的第二樂章都有復調音樂;貝多芬非常欣賞亨德爾的創作,並吸收了亨德爾清新,剛健的精神;貝多芬的創作遵循古典主義的規範,繼承了海頓,莫扎特的創作風格和形式。[編輯]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法國大革命音樂對於貝多芬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廣場音樂和進行曲。廣場音樂寬廣的氣息和大規模大編製的樂隊的使用都是貝多芬交響曲的特點,而進行曲的影響表現在強烈的節奏感和樂曲中出現的軍號聲。[編輯]作品列表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貝多芬作品列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2%9D%E5%A4%9A%E8%8A%AC%E4%BD%9C%E5%93%81%E5%88%97%E8%A1%A8貝多芬作品的編號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編製的。因此,編號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是按照寫作的順序排列。比如,1792年創作的木管八重奏為作品103號,而作品102 和104號分別創作於1815年和1817年。編號135號以前的作品為貝多芬在世時所出版。其他則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