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宇宙觀為何?

2005-11-12 1:58 am
佛教之宇宙觀為何                                         ?

回答 (5)

2005-11-12 3:34 am
✔ 最佳答案
佛教所謂世界,就是普通所稱的宇宙。准南子云:「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佛經上說:「過去現在未來名世,東南西北上下四維名界。」這二者同是無量空間和無限時間的合稱。因此,佛教的世界觀,也就是普通所稱的宇宙觀。所謂宇宙觀,是人類對於宇宙的構成與變遷,及人類在宇宙間所處地位的一種看法或見解。五蘊世間在佛法上說,宇宙萬有,皆由「五蘊」因緣和合而來。五蘊者,色、受、想、行、識。以上五蘊,是構成宇宙萬有人及一切有情識的眾生,和眾生賴以生存的山河大地的根本。 在佛法上,宇宙和人生,統名之曰世間。人及一切有情識的眾生稱為有情世間,眾賴以生存的山河大地稱為器世間。 萬法因緣生:  在佛法上說,宇宙萬有的生成與還滅,皆由於因緣二字。因與緣,佛法上不曾有嚴格的界說。但從相對的差別言,因約指特性說,緣約指力用說。因指一件事物生滅的主要條件,緣則為輔助條件。因緣二字,若用現代語言來說,約相當於條件或關係兩個名詞。那就是說,宇宙間每一事物的生滅,必須具備某些條件;每一事物的存在,也必須與其他事物有著互相的關係。所以凡使一件事物生滅,或使一件事物存在的條件或關係,就稱為此事物的因緣。   四阿含經中對因緣二字常作如下的解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意思是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沒有絕對存在,都是以相對的依存關係而存在。這種依存關係有同時的異時的兩種,異時的依存關係,就是「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此是因而彼是果。同時的依存關係,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是主而彼是從。前者是指縱的時間,後者是指橫的空間。因此,所謂宇宙,在時間上說,是因果相續,因前復有因,因因無始;果後復有果,果果無終。在空間上說,是主從相聯,主旁復有主;沒有絕對的中心;從旁復有從,沒有絕對的邊際。以這種繼續不斷的因果,和重重牽引的主從關係,而構織成這個互相依存,繁雜萬端的世界。但不論是異時的因果關係,或同時的主從關係,其根本條件,皆不出前節所述的五蘊。由五蘊因緣和合,而構成山河大地和有情眾生的器世間與有情世間。 萬有因果律:  宇宙的生成,不是神所創造,萬物的變異,也不是上帝支配。唯是假托眾緣(即是具備了該物生成或變異的各項條件)和合而生。宇宙萬有,既藉眾緣所生,自不免變化敗壞。所以自有情世間至器世間,自精神現象到物質現象,都是在運動流轉,生滅變化,剎那不停。有情眾生的生老病死,器世間的生住異滅,都是表示萬法流轉,生滅無常。但這種流轉生滅之間,是否有一規律可循呢?有,佛法上說有一項支配這宇宙萬象生滅變異的基本法則,就是萬有因果律。三千大千世界:  在佛法上,把世紀分為有情世間和器世間兩種。有情世間,名為正報,是由業因所感得的正果。指有情有情識的眾生的肉體和精神而言。器世間,又名依報,為有情所依,是指山河大地,衣服飲食的總稱而言。  所謂欲界,是此界眾生有睡眠,飲食,男女之欲,故名欲界,色界則無此三欲,惟有殊勝的形色。無色界不獨無三欲,且無任何形色,祗有精神的存在。  佛經上說,三界以須彌山為中心,總名為一須彌界。這樣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小世界並非一個,而是遍存虛空。集一千個小世界,名為小千世界。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中千世界。集一千個中千世界,名為大千世界。因為其中重疊了三個千數,所以稱三千大千世界。但三千大千世界亦非一個,而是無量無數並存於宇宙空間。所以佛經中常說「十方微塵世界」,「十方恆沙世界」。由於近天文學的發達,證明太空中星球多至不可勝計,由此可知佛經所說,並非是揣測之詞了。  世界,在空間上說,虛空無盡,世界無盡;在時間說,朔之無始,追之無終。但在因果法則上說,一是因前復有因,果後復有果,因果無始終,時間亦無始終。另一方面說,有生即有滅,有成即有壞;因此,世界也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但成住壞空是循環連續的,所以在時間上依然是無始無終。  成劫是世界組成的時期,住劫是有情眾生安住的時期,壞劫是漸趨破壞的時期,空劫是完全崩潰的時期。崩潰之後,再入成劫,周而復始。延續無窮。  劫是梵語,華譯為長時。上述世界成住壞空一周一大劫,大劫下為成住壞空四中劫,每一中劫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的時間,是人壽由最高數八萬四千歲減至最低數十歲再由最低數增至最高數,增減之量是每百年一歲,這樣一增一減所需的時間,即為一小劫。  這無邊無際的空間,無始無終的時間,無量無數的眾生,悉依因果法則而生而有,而變而滅,就是佛經上所稱的世界。
2005-11-12 9:53 am
仁者!此因汝心有廢話相。
我見此問實在能利樂一切大眾~XD
2005-11-12 8:15 am
為心作用!!起心動念 外境生心 清楚明白 保持當下覺性 萬緣不生 境不生宇宙多大?無量無邊;心有多大?無量無邊?如須彌山那麼大~須彌山多大?你的心能容下須彌山!!因為一切都在你心中!!所以佛教沒有宇宙觀 因為一切都在你心中當下的這念心起 妳就會看到種種外境當下保持一念不生的覺性 因為體悟 一切都是空性所以宇宙也是空性 因為都是你心所生的
2005-11-12 2:54 am
所謂『一小世界』,雖有各種說法,(1)或說地球就是一個小世界(喜瑪拉雅山即是『須彌山』);(2)或說一個太陽系就是一個小世界(因為須彌山有一太陽圍繞);(3)或說有四個太陽系組成一個小世界(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稱為『南瞻部洲』,在須彌山之南,其北有『北俱盧洲』,其西有『西牛賀州』,其東有『東勝神洲』)。不論何種見解是正確(本人贊成最後一種見解,因為【1】北俱盧洲人壽平均一千歲,地球上沒有此種洲,故絕非(1)說。【2】如果是(2)說,勢必太陽在須彌山之上,那怎麼能夠繞須彌山轉?而且地球是繞太陽轉,如此怎麼能夠地球永遠在須彌山之南? ),可見『一小世界』就有多麼大啊!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小千世界』,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中千世界』,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大千世界』,因為有小千、中千、大千等三個千,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是一個『佛國土』範圍,本師 釋迦牟尼佛的佛國土稱為『娑婆世界』,共有四億個『小世界(須彌山為中心)』。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是如此之大。又每一佛國土都有常寂光淨土(是三惑斷盡的『佛』法身所住之處)、實報莊嚴土(是斷盡見思惑和塵沙惑,但無明惑尚未未斷盡的『初地以上菩薩』所住之處)、方便有餘土(是只斷盡見思惑的『阿羅漢』『辟支佛』所住之處)、凡聖同居土(是凡夫和前述之聖人共同居住之處),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之中,都各有此四土,這是我們學佛修行者所應知的。
2005-11-12 2:22 am
佛教之宇宙觀為何                                         ? ]A:師兄,"納須彌於芥子呀"三千大千世界全都在你這顆小腦袋裡


收錄日期: 2021-04-21 01:04: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1111000014KK127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