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

2005-10-01 10:38 pm
蛋白尿是什麼??
會有什麼症狀??
告訴我好嗎???

回答 (2)

2005-10-01 10:39 pm
✔ 最佳答案
為甚麼會有蛋白尿? 文/葉秋虹醫師(健檢科兼家醫科)  常有病人帶著健檢報告來門診諮詢,有些病人因被檢查出「尿蛋白陽性」而擔心自己的腎臟功能有問題,進而要求檢驗腎功能,結果常是正常的。為什麼會有蛋白尿呢?那些疾病會引起蛋白尿呢? 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泄到尿中的蛋白約100-150mg,若超過150 mg以上就是異常。而尿蛋白的檢查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定性是用試紙放入尿中,結果分為 negative陰性(表尿蛋白少於10mg/dl);trace微量(10-20 mg/dl);1+(30 mg/dl, 每天約流失300-400mg蛋白質); 2+( 100mg/dl); 3+(300mg/dl); 或4+(表尿蛋白1000mg/dl以上) 。 一般說來,定性檢查若是trace 到2+,必須於次月再複檢兩次到三次,最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的尿,倘若複檢結果是陰性,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蛋白尿,若定性檢查是3+或4+,或複檢仍是陽性,則需做定量檢查(收集24小時尿液),才能進一步診斷。 蛋白尿的原因很多,臨床可區分為良性蛋白尿(即暫時性、姿勢性),和病理性蛋白尿(持續性)。(1)暫時性蛋白尿:當病人有脫水,發燒,天氣太冷,激烈運動,服用止痛藥,或高熱,急性疾病,懷孕,高血壓等情況下,即可能出現短暫性的蛋白尿。(2)姿勢性蛋白尿:與病人身體的位置改變有著密切的關係。姿勢性蛋白尿常在年輕人身上發現。一般病人在早上的小便缺乏蛋白質,但經過長時間活動、走路、劇烈運動、站立後、或前屈,蛋白尿便會出現,當病人平躺時測量,就會消失。一般,小於三十歲的患者,尿蛋白每天小於2克,而Ccr(肌酸酐清除率)正常,只要定期量血壓並每年追蹤即可;若大於三十歲,則需定期量血壓,每六個月檢查尿液及腎功能。(3)間歇性蛋白尿:反覆感染的膀胱炎,腎盂腎炎,會出現尿蛋白,一旦感染受到控制,蛋白尿就會消失;而高血壓,心衰竭等疾病會隨病情的好壞而出現間歇性尿蛋。(4)持續性(病理性)蛋白尿:通常當腎絲球或腎小管發生不可逆的破壞時,就會有持續性的蛋白尿。腎小球疾病是最常見的病理性蛋白尿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由身體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腎小球疾病,便稱為繼發性腎小球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病所引起的腎病等。 另外,常見的.糖尿病引起的腎病,稱之為糖尿病腎病變。大部分受糖尿病影響而引起腎病的病人,都會排出蛋白尿;即使每天只是排出微量的蛋白質,病人的腎臟已經受到糖尿病影響,日後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破壞,所以當糖尿病病人發現自己有微量的蛋白尿時,便應該及早求診,以便接受適當的治療。(5)肥胖:若病人過度肥胖,體重超重會增加腎臟的負荷,將導致蛋白尿。 健檢報告有尿蛋白先不要慌,因為可能是偽陽性,或只是暫時性蛋白尿。鹼性尿(pH>7.5),濃縮尿液,血尿,服用PENICILLIN, SULFONAMIDES 等藥物,或尿中混有精液,陰道分泌物,會呈偽陽性反應。相反的,稀釋尿液(尿液比重大於1.015),或尿蛋白為非白蛋白,或低分子量時,則會呈偽陰性反應。 因此尿蛋白陽性,最好請你的家庭醫師先排除偽陽性的可能,再進一步追究病因,畢竟大部分尿蛋白陽性反應是良性,不必過度緊張。一旦有持續性蛋白尿,且排除良性蛋白尿的可能,則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如24小時尿液收集,其他抽血檢查,腎臟超音波或腎臟切片加以確認。         回首頁
參考: 知識+
2005-10-01 11:09 pm
在無症狀的病人發現蛋白尿可能代表某種嚴重腎臟病的早期表現,但它也可能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或無進展性的腎臟異常。對於成人而言,蛋白尿是指每一天尿中的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對於兒童而言,尿中蛋白的排出量與年齡及體重有關,一般來說嬰兒(一歲以下)及小孩(一歲以上到十歲大)的蛋白尿定義分別是每天尿蛋白排出大於110mg/m2及85mg/m2,新生兒(30天以內)則是要大於145 mg/m2才算是有蛋白尿。蛋白尿的發生可是暫時的或持續的,嚴重且持續的蛋白尿反應了臨床上腎功能惡化的危險性。許多在體檢中發現的輕微蛋白尿大多不會造成腎功能的惡化,我們稱之為良性的蛋白尿。正常尿蛋白的組成中約20%為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如某些免疫球蛋白,40%為白蛋白,剩下40%則是一種遠端腎小管分泌的蛋白叫Tamm-Horsfall黏蛋白。症狀脫水情緒壓力發燒熱中暑發炎劇烈運動部分急性病症姿勢性蛋白尿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37: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1001000013KK095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