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龜山鄉南部的舊稱........龜崙族原居於今日桃園龜山一帶,本來被學者歸類為凱達格蘭族,後來李壬癸先生依據其所蒐集到的語言學資料,證明其為獨立的一族。(參見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1997) 在清代,龜崙族就居住在龜崙嶺(今稱龜山)南側的龜崙腳,稱為龜崙社。後來部分族人遷到北邊的楓樹坑(今之楓樹村),稱為「頂社」;另一部分族人遷到南邊的新路坑(今之新路村),稱為「下社」,一般仍合稱之為龜崙社,是清代所謂「南崁四社」之一。(指南崁社-今桃園蘆竹鄉山鼻村、霄裡社-今桃園八德鄉霄裡村和竹圍村、坑仔社-桃園蘆竹鄉坑仔村、龜崙社)西元一八九七年一月,伊能嘉矩到桃園地區做平埔族調查時,曾到過龜崙族的頂社與下社(這兩個社的位置都在南崁溪的上游)。 原本龜崙社在清代的行政區域畫分上是屬於淡水縣十九社之一,根據文獻記載,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清廷在台灣北部設置淡水廳,廳治設在新竹,將新竹以北的「歸化番」(平埔族)分為兩大部分,最北部稱為「十九番社」;中北部稱為「十二番社」,兩部分的番社統稱為淡北番社。後來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清廷又將中壢以北的地區劃歸為淡水縣,因當時的十九番社位於淡水縣的行政區域範圍內,所以就改稱為「淡水縣十九社」。同治九年(一八七0年),清廷曾派員調查各番社的名稱、位置及番丁數,其中記載龜崙社的資料是:位於新庄(台北縣新莊)與桃仔園(桃園)間的龜崙嶺(龜山)附近,番丁二十二名。當伊能嘉矩到龜崙社的時候,他記錄著:龜崙社分為上、下兩社,四周的土地已被漢人占去了。 由於龜崙族在過去的族群定位上,一直被認為是凱達格蘭族之一,所以鮮少引人注意,有關其風俗記載資料也較缺乏,就族群的影響而言,應受到淡北番社的影響,在生活習俗上與原「十九番社」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