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M1A1??

2005-09-07 4:52 am
請問誰可以給我M1A1的介紹和圖片呢??
謝謝哩~

回答 (10)

2005-09-07 5:40 am
✔ 最佳答案
型號 M-1艾布蘭(Abrams)系列主力戰車
製造國/廠 美國/ 通用動力陸地系統部門(GDLS)
使用國 M-1:美國
M-1A1:美國、埃及

M-1A2:美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澳大利亞

車體尺寸(m) 全長9.83 全寬3.66 全高2.37(至砲塔頂)/2.89(含車長機槍槍架)
戰鬥重量(ton) M-1:54.5
M-1A1:59~65(後期型)

M-1A2:69

發動機/馬力 Lycoming Textron AGT-1500燃氣渦輪*1/1500
推重比(hp/ton) M-1:27.5
M-1A1:25.42~23(後期型)

M-1A2:21.7

極速(km/hr) M-1:72.4
M-1A1:66.7

M-1A2:66.7

續航力(km) M-1:
M-1A1:464

M-1A2:412

乘員 4
武裝 主武裝:
M-1:M-68A1 105mm 51倍徑旋膛砲*1

M-1A1/A2:M-256 120mm 44倍徑滑膛砲*1

次武裝:
M-240 7.62mm同軸機槍*1

M-2 12.7mm車長用機槍*1

M-240 7.62mm裝填手用機槍*1

M-250 66mm煙霧彈發射器*2


 


--------------------------------------------------------------------------------

到FAS欣賞更多圖片與資料。

 

前言

無論是1991年的「沙漠風暴」或2003年的「第二次波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部隊總是以絕對優勢的科技實力徹底壓倒伊拉克軍隊。雖然在這些象徵新時代的戰爭裡,「空中優勢」被公認是主宰戰局的決定性因素,但是美國陸軍的絕對優勢也功不可沒。無論在裝備、戰術、觀念等任何方面,美國陸軍都遠遠優於伊軍;其中,美國裝甲部隊的中堅──M-1A1/A2艾布蘭(Abrams)主力戰車,也是美軍能穩居上風的保證之一,它們機動性強、火力精準強悍、堅不可摧,對上伊軍有如摧枯拉朽,穩操勝算。這兩場戰爭完全見證了M-1系列身為全球最佳主力戰車之一的王者地位,的確是讓美國陸軍引以為傲的裝備。

 

起源



XM-1原型車外觀與今日的M-1有相當大的差距。

從1960年代起,美國就打算研發一種採用全新技術的主力戰車,希望一舉跳脫以往M-46/47/48巴頓(Patton)系列戰車的基本設計,但是過程並不順遂,一波三折。美國第一個計畫是1958年推出的T-95,由於技術不成熟、問題叢生而快速地夭折,只好繼續沿用M-48的技術發展出改良型的巴頓:M-60,作為真正全新主力戰車完成前的過渡車種;進入1960年代後,美國與西德合作進行「70年代主力戰車」(MBT-70)計畫,最後由於技術問題以及雙方意見不一而在1970年取消,各自研發本身的下一代主力戰車。美國陸軍從1971年展開新一代XM-1主力戰車的研發案,並於1973年分別交由克萊斯勒(Chrysler)軍品部門與通用(General Dynamics ,GD)汽車進行開發,雙方分別在1976年推出一輛原型車。經過評估測試後,由克萊斯勒的設計獲勝,成為今日的M-1戰車,不過克萊斯勒在1982年將其軍品部門賣給了通用,所以生產M-1的廠商就變成通用陸地系統(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GDLS)。此時,美國與同樣在研發新一代豹二戰車的西德達成協議,待雙方戰車推出原型車後進行測試,獲勝者將成為美軍下一代的制式主力戰車。1976年下旬,美方的XM-1原型車與德國豹二AV原型車在美國亞伯丁戰車測試場一同進行測試,評估結果認為兩者在機動力、火力的表現不相上下,但在防護方面XM-1略勝一籌,因此美國陸軍便正式選擇了M-1。M-1於1978年正式公開,並開始製造11輛原型車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燃氣渦輪、變速箱、履帶以及燃油供應有若干問題,經修改、排除問題後,反映在1979年起生產的110輛M-1初期量產型上。第一輛先期量產型M-1則在1981年正式進入美國陸軍服役,美國陸軍並在1981年二月正式採購7058輛M-1,至1984年訂單總數已經追加到7467輛,汰換了第一線部隊中的M-60系列。相較於老一代的巴頓系列戰車,M-1不僅全面採用全新的技術,整體設計也跳脫了以往美製戰車笨重、龐大、十八般武藝樣樣稀鬆的刻板印象。美國陸軍將M-1命名為艾布蘭(Abrams)戰車,以紀念已故陸軍參謀會議主席、曾是美軍裝甲部隊著名指揮官的克雷頓.艾布蘭(Creighton W. Abrams)上將。於是,M-1的輝煌年代就此展開了。

 

早期型M-1



一輛衝過沼澤的早期型M-1,配備的仍是M-60系列以來的105mm旋膛砲。

 

M-1的整體構型與巴頓系列戰車截然不同,車身低矮得多,至砲塔頂的高度僅2.4m。不同於以往美製戰車圓而龐大的鑄造砲塔,M-1的砲塔本體為鋼板焊接製造,構型方正緊湊,裝甲厚度從50mm到125mm不等,正面與側面都有傾斜角度來增加防護能力,故避彈能力大為增加;此外,擁有先進的查布漢複合裝甲。M-1的人員編制為典型的四名乘員,包括車長、駕駛、砲手與裝填手。

從M-4以來,美國戰車的設計哲學就是盡量在戰車三要素──火力、機動力、防護力間取得平衡;但是礙於科技限制,老一代的美製戰車都無法有效兼顧以上原則,或者變成各項性能都不突出。M-1則由於科技的飛躍進步,不僅同時兼顧上述三個方面,而且在每個方面的表現都遠遠超出上一代的主力戰車。動力方面,M-1並非使用一般戰車慣用的柴油機,而是一具萊康明(Lycoming)的AGT-1500燃氣渦輪(在測試階段時,XM-1也曾評估德立台大陸廠(Teledyne Continental)的AVCR-1790可變壓縮比柴油機,最大功率同樣為1500馬力),能使用多種燃油,最大出力達1500匹馬力,使得重達54.5ton的M-1擁有27.5的超高推力重量比,不僅擁有72公里的時速,加速度與越野機動力也是上一代主力戰車望塵莫及的,甚至連法國AMX-30等銳意追求機動性能、寧可犧牲裝甲的戰車都自嘆弗如。燃氣渦輪的推力重量比較大(柴油機則得將一部份推力分給冷卻系統),加速度、肅靜性都是柴油機望塵莫及的,啟動也比柴油機快且容易(在寒冷氣候中尤為明顯),但是耗油量與熱訊號大於柴油機;此外,戰車用燃氣渦輪是較新的技術,構造也比柴油機複雜,換而言之可靠度與可維修性將成問題。因此,早期型M-1最令人詬病的,就是燃氣渦輪的過於耗油以及可靠度問題。依照美國陸軍的慣例,M-1車上攜有發動機的七成組件,並能由乘員自行換修。與AGT-1500燃氣渦輪匹配的是艾力森((Allison))X-1100-3B自動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與2個後退檔。M-1的駕駛員以一個T型桿來駕駛戰車,油門也設於桿上;由於採用自動變速以及液壓輔助動力轉向,大幅減輕了M-1駕駛員的工作負荷,較能集中注意力於戰鬥、增進操作效率與減低疲勞。M-1採用傳統的扭力桿懸吊系統,履帶為雙鞘式的T-156,承載輪則有七對。第一、第二與第七對承載輪使用經過強化的扭力桿,並且以旋轉式減震器補強。

防護能力方面,M-1除了更加緊緻、被彈面積縮小之外,最重要的革新是在車頭以及砲塔正面等最易受攻擊的部位加裝了英國查布漢(Chobam)小組在1970年代全新開發的複合裝甲,此裝甲就被稱為查布漢複合裝甲。查布漢裝甲雖然這不是全世界第一種戰車用複合裝甲(最早擁有複合裝甲的戰車是蘇聯T-64),但由於性能非常優異,防護效能數倍於傳統鋼質裝甲,遂成為全球最負盛名的複合裝甲。除了M-1之外,英國挑戰者與德國豹二等幾種當代西方最優秀主力戰車也配備查布漢或與之相似的複合裝甲。查布漢複合裝甲的技術細節至今仍是機密,不過據信它的構造大致上是由兩塊高強度鋼板內夾陶瓷層而成的三明治結構,其中的陶瓷層是最神秘與最關鍵的部分,這可不是一般的陶瓷,而是材料科技下的精心產物(據信是耐高溫、高硬度的氧化鋁、氧化鎬等),可有效吸收穿甲彈與動能彈的衝擊,此外不同材料之間的交接處也會對穿甲彈射流造成干擾。第一代的查布漢複合裝甲號稱防護能力為同厚度的傳統鋼甲的三倍,而此後這種裝甲還持續地進行改良提升。在穿甲彈藥威力與日遽增的時代,如果仍死守著傳統鋼甲、僅以增加厚度來因應的話勢必行不通,因為戰車的裝甲不可能無限制地增厚;在這種狀況下,就只能以提升裝甲效能來著手,而複合裝甲正式最好的選擇之一。但是查布漢複合裝甲也不是沒有缺點,雖然防護力一流,但是體積重量均大,不能製成戰車的結構,只能加裝在戰車最容易受擊的部位;而且除了主力戰車之外,其他裝甲車輛根本無力負荷此種沈重、龐大而昂貴的裝甲。M-1沒有被複合裝甲保護到的部位都以高級鋼甲構成,可降低造價與減輕重量。除了新銳的裝甲外,M-1的基本設計中還有許多優異的防護設計來保護成員的安全,例如砲塔尾端的主砲彈藥艙頂部有三塊洩爆板,萬一彈藥被引爆時能將爆炸威力誘導向上,而不是波及車內;此外,彈艙與人員艙的隔門也格外堅固,足以承受大量彈藥爆炸時的威力。M-1戰車的兩側設有側裙,一方面保護懸吊系統,此外也能局部抑制行駛時揚起的沙塵,以提升隱密性。核生化(NBC)防護方面,M-1採用較傳統的各人式,使用時每個成員要戴上面具,並接上統一的慮毒通風機。M-1的駕駛艙兩側為燃料箱與砲彈箱,都具有裝甲隔艙的保護。

武裝方面,M-1仍配備一門與M-60A3同系列的M-68A1 105mm 51倍徑旋膛砲砲,車上儲存55發105mm砲彈,其中44發儲存於砲塔尾的主彈艙中,另11枚則存放於駕駛艙旁的裝甲彈艙中。相較其他戰車,M-1主砲彈藥中存放於砲塔內備射的比例較大,故能持續作戰較久而不需調轉砲塔將車身彈艙的彈藥輸入砲塔內。鑑於同時期西方與蘇聯戰車都採用口徑在120mm以上的主砲(德國新研發的豹2、英國的酋長與挑戰者-1為120mm,而蘇聯從T-64起就採用125mm戰車砲),因此M-1的砲塔在設計之初就能容納120mm的戰車砲。除了主砲之外,M-1尚有一挺M-2 12.7mm車長用機槍(備彈900發)以及兩挺M-240 7.62mm輕機槍(其中一挺為同軸機槍,另一挺則為裝填手機槍,總共備彈11400發),車身兩側各設有一具M250 66mm六管煙霧彈發射器(備彈24發)。值得一提的是,M-1的車長機槍槍架為電動式,俯仰範圍為-10度至+65度,可360度水平迴旋,車長能在車內遙控機槍的操作而不必探頭出車外。除了煙霧發射器外,M-1還有一套利用引擎操作的發煙系統,乃是將燃油噴入引擎排氣口以製造大量白煙。

由休斯公司(Hughes)負責整合的先進射控/觀測系統也是M-1引以為傲之處,由釹-釔石榴石(Nd-YAG)雷射測距儀(日後則換裝由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製造、能在煙霧中有效運作而且比較不傷害眼睛的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儀)、安裝於穩定儀上的日/夜紅外線熱影像儀(設於砲手觀測器內,砲手觀測儀位於砲塔頂前方右側)以及數位式射控電腦組成。雷射測距儀較傳統光學測距儀有操作簡便、作業迅速與精確度提高的優點,而由休斯製造的熱影像儀的探測距離達12km以上,使M-1擁有極佳的夜戰能力,操作時也能與雷射測距儀相互校正。射控電腦能先輸透過感測器取得射程、前置角度、砲身傾斜以及橫向風力等資料,並輸入彈種、發射藥溫度、大器壓力、溫度和目視修正值,再計算發射時的參數,並控制火砲與砲塔進行接戰;此外,射控電腦還具備自動修正功能。由於主砲與感測器都配備穩定系統,使得M-1具備行進間射擊的能力,第一發命中率遠超過M-60A1的水準,射控系統的自動化成度與作業速度也很出色。不過早期型M-1並未配備任何車長全週界瞄準儀,表示車長得與砲手共用瞄準儀而無法獨立進行追蹤瞄準,在多目標接戰方面有所缺憾。不過M-1的車長塔頂配備六具潛望鏡,使車長仍具有360度的觀測能力,但不能追描。M-1的駕駛席設有三具潛望鏡,中間的一具可加裝AN/VVS-2星光夜視鏡。

M-1的第一種改良型──M-1IP於1984年推出,改良要項為防護能力,砲盾與若干部位進行強化,懸吊承載系統也加以改良,此外加裝輔助動力系統(APU),可在主發動機停機時提供車上系統運作所需的電力,例如驅動砲塔以及射控、射擊等。M-1的生產從1980年持續至1985年,共生產了2374輛(後894輛為M-1IP),接著生產線便改為生產改良後的M-1A1。

 

M-1A1

M-1A1是M-1的第一種大規模改良型,最主要的改進是換裝一門M-256 120mm戰車砲並大幅強化了裝甲防護,此外還有不少細部的改良,並整合了M-1IP所有的改良項目。早在1981年,美國陸軍就開始研究將M-1的主砲升級為120mm,於該年初推出14輛換裝120mm滑膛砲並加強裝甲的M-1E1,除了測試火砲的性能外,也評估重量增加後對機動力的影響。美國陸軍對M-1E1在測試中的表現相當滿意,正式決定經過進一步細部改良後就開始量產,並命名為M-1A1。

M-1A1最重要的改良就是換裝一門120mm戰車砲,此砲為德國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ntall)的明星產品──Rh-120 120mm滑膛砲,此砲亦被德國的豹二以及日本90式戰車採用,堪稱當代最成功的戰車砲。萊茵公司將此砲授權美國Watervliet Arsenal公司生產,而該公司還對此砲作了進一步的改良,換裝美國設計的直立楔式炮閂,追加砲身熱套筒以及大型圓柱狀排煙裝置,此外炮口校正裝置改以更加安全的鎖緊螺栓固定,故這種被美國賦予M-256編號的120mm滑膛砲性能比德國原裝貨更加強悍。由於120mm砲彈體積較大,M-1A1的裝彈量便減至40發,其中34發儲存於砲塔尾端的主彈艙內,6發儲存於車身的彈艙裡。相較於傳統的旋膛砲,沒有膛線的滑膛砲在砲管中能將發射藥的所有能量轉換成砲彈移動動能(旋膛砲則需將部分能量轉為轉動動能),因此擁有更高的發射初速,使用動能穿甲彈時特別吃香;但是滑膛砲的長距離精確度就不如旋膛砲,此外彈種選擇比旋膛砲少很多,只能使用翼穩脫殼穿甲彈以及高爆穿甲彈,欠缺對付軟性目標的爆震彈種。M-256能使用的彈種有M-829翼穩拖殼穿甲彈(APFSDS)與M-830高爆穿甲彈(HEAT),以及訓練用的M-831反戰車高爆彈以及M-865、M-866翼穩拖殼穿甲彈,而射擊APFSDS時的砲口初速約1650m/s。

裝甲方面,M-1A1仍採用查布漢複合裝甲,不過砲塔和正面的裝甲進一步強化。其他改良包括:NBC防護裝置由原先各人式換成全車加壓式(讓車內氣壓高於車外氣壓,阻止受NBC污染的空氣進入。這套全車加壓系統整合於空調系統內。此種方式雖然能增加乘員的舒適與方便,不必戴上惱人且影響戰力的面罩,但萬一車體有破損,其防護效力便令人質疑)、砲塔後段彈艙上方的洩爆板改為兩塊、改良動力系統的可靠度、換裝高強度扭力桿以及阻尼更大的避震器、強化惰輪強度、新的車長面板、裝填手防護板重新設計、裝填手下方儲藏艙重新設計、電路重新規劃、砲塔後端加裝大型置物欄、砲塔兩側置物箱加大、改良驅動輪外側的護裙、新的驅動輪、新型測風感測器、新的砲手瞄準儀護罩、新的頭燈組等等;至於射控系統則與M-1完全相同。由於追加不少裝甲,M-1A1的戰鬥重量增至59ton,在引擎出力不變的情況下,推重比降至25.42,速度(極速66.7km/hr)與續航距離都略有下降,但是機動力還算是優異,最大越野速度為48.3km/hr。

從1988年起出廠的M-1A1則以該年推出的衰變鈾裝甲取代原有的查布漢裝甲。衰變鈾裝甲也算是複合裝甲的一種,防護能力比查布漢裝甲更勝一籌,此外也更加神秘,被美軍視為機密。衰變鈾是目前已知最堅硬的金屬,硬度甚至超過鎢。軍事專家推測此種衰變鈾裝甲是由一層1至2吋厚的網狀衰變鈾層與內外兩層鋼板交織而成。衰變鈾之所以採用網狀結構,第一是防止戰車過重,其次則可在網格中加入防止鈾合金氧化的材料,因為鈾極易氧化導致燃點降低,在穿甲彈連鑽帶燒的攻擊下將發生可怕的後果。除了裝甲之外,M-1A1的M-829 120mm翼穩拖殼穿甲彈的彈蕊也以衰變鈾製造。換裝衰變鈾裝甲後,M-1A1的戰鬥重量激增至65ton,但是防護能力較原先增加100%。

M-1A1的生產從1985年至1994年,總共為美國陸軍生產了4796輛。此外,美國海軍陸戰隊也訂購了221輛M-1A1來取代部分M-60A1。這批陸戰隊用M-1A1基本上跟陸軍型完全相同,但是配備了涉水套件以滿足兩棲登陸時的需要,這些包括涉水砲口蓋、一具塔式引擎排氣管、兩具塔式引擎進氣管(設於砲塔後端的兩側引擎蓋上)等;此外,這批M-1A1還擁有陸戰隊定位回報系統(PLRS)的介面/軟體,在車體上也設有多個繫纜硬點以配合戰車登陸艦的繫纜作業。美國陸軍也向以色列採購了M-1/M-1A1除雷套件,包括加裝於車頭的除雷犁與滾輪除雷器,以及雷區標定系統等等。

在1990年代之前,M-1系列雖未接受戰火的洗禮,但憑藉著優異的表現,在西方國家中已經聲名遠播。M-1在歷年來多次北約的演習中表現優異,射擊成績名列前茅,火力與機動力都讓美軍非常滿意,此外經常在模擬對抗中大破挑戰者-1、豹1等對手。加拿大陸軍稱M-1為「低語死神」(Whispering Death),足見M-1的燃氣渦輪的肅靜性的確優異。

 

沙漠風暴



M-1A1戰車群威風凜凜地在中東沙漠馳騁。M-1A1在沙漠風暴戰役中的表現幾乎可用「無敵」來形容。

 

剛進入1990年代,M-1在戰場一展身手的機會終於來臨。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這個中東第一軍事強國突然揮軍鄰近的產油小國科威特,不到24小時便完全佔領了科威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震驚之餘,立刻以外交、經濟制裁手段要求伊拉克撤軍,同時開始史無前例的「沙漠之盾」增兵行動,將強大的陸、海、空三軍兵力部署於波斯灣與沙烏地阿拉伯。經過五個月左右的兵力集結以及無效的外交折衝,以美軍為主的多國聯軍部隊在1991年1月17日起發動「沙漠風暴」作戰,一連一個多月對伊拉克本國以及佔領科威特的伊軍發動猛烈的空中攻擊;2月24日,聯軍的地面部隊終於從伊南沙漠與科威特發起攻勢,早已被空襲打得支離破碎的伊軍地面防線根本禁不起這等蹂躪,聯軍地面部隊的攻勢有如摧枯拉朽,伊軍潰不成軍,就連海珊的王牌──共和衛隊的裝甲師也一個個被聯軍輕易毀滅,聯軍展現了揮軍巴格達的氣勢。海珊不得不豈和,於是波灣戰爭就在聯軍地面攻擊發起後的短短100小時後──也就是28日──宣告結束。海珊不僅沒討到科威特,反而葬送了辛苦建立的現代化大軍,更在往後十年被經濟禁運與軍事制裁壓得喘不過氣。

雖然後人審視波灣戰爭時,多半將焦點放在戰斧飛彈、F-117隱形戰機以及聯軍日夜不息的空中猛攻上,陸軍也以火力猛烈的AH-64最為吃香,但是M-1對戰伊軍各型戰車的完勝姿態也不能不提。在波灣戰爭中,參戰的美國陸軍地面部隊派出第十八空降軍團(裝甲部隊包括第3騎兵旅、第一騎兵師、第四與第五機械化步兵師)與第七軍團(裝甲部隊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裝甲師、第一與第八機械化步兵師、第三裝騎旅)等,主要作戰裝備包括AH-64攻擊直昇機、M-1A1戰車與M-2/3裝步戰車等;此外,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1A1也有在此役中亮相。總共有1848輛M-1A1參與了這場戰爭,其中1223輛是重裝甲構型的M-1A1HA(Heavy Armour),以衰變鈾裝甲取代車上原有的查布漢複合裝甲。1223輛參戰的M-1A1HA中,只有358輛是在美國改裝完成後運來,其他都是在戰地直接改造。改造的作業完全自動化,僅需15分鐘就能將原有的查布漢裝甲卸下並換上衰變鈾裝甲。

M-1在中東沙漠中的對手──伊拉克陸軍總共裝備了5500輛蘇聯製T-54/55/62/72以及中共59/***主力戰車,而T-72M是伊軍最精銳的戰車,共和衛隊總共裝備400輛,其他部隊也有100輛左右。但是地面戰開打後,無論迎來的是伊軍何種車,在M-1A1以及英軍挑戰者-1戰車面前都土崩瓦解、灰飛湮滅。以下便簡介幾個M-1A1在波灣戰爭中的豐功偉業──

1.1月25日午夜,東線聯軍(美國陸戰隊與阿拉伯部隊)在科威特境內愛爾加國際機場與布坎油田之間遭遇伊拉克陸軍至少兩個旅的裝甲部隊正在集結準備反擊,美軍立刻召來裝甲部隊、砲兵與攻擊直昇機部隊展開攻擊。雙方爆發美國陸戰隊史上最激烈的戰車戰鬥。在兩小時激戰中,M-1A1、配備TOW反戰車飛彈的M-2/3與悍馬車以及AH-1W超級眼鏡蛇直昇機拼命攻擊,配合砲兵猛轟以及反戰車飛彈,大破伊軍,摧毀了超過兩百輛伊軍車輛。美國陸戰隊第二師一個連13輛M-1A1利用精良的紅外線夜視系統,對3000m外伊軍戰車縱隊的側面發動奇襲,共擊毀30輛T-72、一輛T-62、3輛T-55以及7輛裝甲車,本身僅損失一輛M-1A1。

2.1月26日夜裡,美軍第七軍團第一與第三裝甲師、第一騎兵師與第二裝騎團與共和衛隊麥地那師、漢摩拉比師以及光輝師接觸,爆發堪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規模數一數二的「坦克大決戰」。在美軍徹夜強攻下,身為伊軍精華的共和衛隊潰不成軍,光輝師幾乎被全殲,麥地那師與漢摩拉底師攔腰受擊也受創慘重。美軍以第二裝騎團E連的M-1A1表現最佳,在23分鐘的戰鬥內摧毀28輛T-72與55輛其他裝甲車。此外,第一裝甲師第二旅的166輛M-1A1在此役中也有突出的表現,於45分鐘內殲滅麥地那師一個裝甲旅,摧毀包括55輛T-72在內的百餘輛戰鬥車輛。在這場激烈的戰役中,M-1A1僅損失三輛。

3.一則關於某輛M-1A1的傳奇故事,簡直不可思議。當美軍第24機械化步兵師推進至幼發拉底河之際,天空下著大雨,一輛M-1A1陷入泥濘中,完全無法動彈,友軍也無法拖救,該師只好繼續前進,把這輛受困的M-1A1留下。之後,三輛伊軍T-72戰車出現,對這輛動彈不得的M-1A1輪番射擊;但是他們攻擊的是這輛M-1A1堅固的正面,結果徒勞無功,幾發砲彈僅將M-1A1的正面裝甲打凹幾處。這輛M-1A1立刻展開反擊,迅速摧毀了其中兩輛T-72,第三輛見苗頭不對,趕緊躲到一個沙丘後方尋求掩蔽。此時這輛M-1A1利用熱影像瞄準儀找到由T-72引擎排出、從沙丘上方升騰的廢氣,計算其位置後直接朝著沙丘射擊,翼穩脫殼穿甲彈一箭雙雕地將貫穿了沙丘連同那輛T-72。之後,另一支美軍裝甲部隊抵達,也試圖把這輛M-1A1拖出,但仍徒勞無功,上級只好下令其他M-1A1開火將之摧毀。負責「行刑」的M-1A1瞄準了那輛受困M-1A1的砲塔尾部──防禦較脆弱且內有主彈藥庫的部位,但是前兩發都無法造成傷害,第三發由於角度正確,終於射穿裝甲,並引爆彈藥庫內的砲彈,不過火勢立即被該車的自動滅火系統撲滅,彈艙上方的洩爆板也正常發揮作用,車內的裝備都沒損壞。後來這輛頑強的M-1A1終於被後續趕到的美軍M-88救濟車拖出,送去修理,更換新的砲塔之後仍繼續服役。這個戰例傳神地印證了M-1A1驚人的火力與防護能力。

在整個波灣戰爭中,美軍總共有18輛M-1A1受損,大部分是地雷的傑作,其中9輛受損過重而無法修復,另外九輛仍修復繼續服役。除了輝煌的戰績之外,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M-1A1的妥善率相當高,尤其是先前飽受抨擊的燃氣渦輪也相當可靠,顯然美軍已經克服了燃氣渦輪在沙漠中操作的不利因素。在100小時的地面戰中,第7軍團與第18空降軍團的M-1A1妥善率高達90%,其中第七軍團的第三裝甲師300餘輛M-1A1在一個晚上推進200km,但沒有發生任何故障!除了歸功於美國有效而完善的龐大後勤體系外,M-1A1也以實力證明了自己在可靠度方面的進步。

 

天壤之別

要分析M-1A1、挑戰者-1為何一面倒地痛宰包括T-72在內的伊軍所有戰車,就必須從火力、防護能力的技術差距以及雙方迥異的戰車設計哲學來分析。

火力方面,表面上T-72的125mm滑膛砲對M-1A1的120mm有口徑優勢,但是實際上M-1A1的砲彈威力遠勝過前者。M-1A1的M-829A1翼穩拖殼穿甲彈總重18.7kg,衰變鈾彈頭連同襯套重7.16kg,長度/直徑比為20:1,砲口初速1675m/s,砲彈動能九百萬焦耳;而當時蘇聯戰車125mm主砲使用的BM-22翼穩拖殼穿甲彈的總重20.9kg,鎢合金彈頭重4.5kg,構型較為肥短,長寬比是10:1,砲彈初速1720m/s,砲彈動能6.6百萬焦耳;而伊拉克T-72使用的翼穩拖殼穿甲彈則為更老的BM-9,長寬比9:1,彈頭重3.6kg,砲口初速1800m/s,動能6百萬焦耳。俄製砲彈由於內彈道性能較差,只好使用肥短的構型來穩定外彈道,再加上穿甲彈頭較輕,飛行途中因空氣阻力而喪失的動能就比較大;此外美製穿甲彈面積較小,撞擊裝甲時能形成的壓力就變大,穿甲效率是BM-22的二至三倍。除了翼穩脫殼穿甲彈外,M-1A1的M-830化學能穿甲彈也能輕易擊穿T-72的裝甲。射控系統方面,M-1A1自然又擁有絕對優勢。M-1A1不僅擁有T-72所無的熱影像儀(T-72的主動式紅外線探測系統有效使用距離僅1000m,面對M-1A1能偵測3000m外的熱影像儀時當然大大地吃虧),此外射控系統之精密、自動化與高效率也非T-72可比。理論上,T-72的主砲擁有自動裝填系統,射速應高於人力裝填的M-1A1,但由於射控系統自動化成度低,T-72M的實際射擊速度反而不如M-1。

防護方面也是M-1A1一面倒的獲勝:在地面戰中,僅有9輛M-1A1被T-72M擊中,其中只有兩輛的砲塔尾端被擊穿(最初美軍以為是遭到其他M-1A1誤擊,但後來確認為T-72的125mm砲彈的傑作),其他都沒什麼損傷(其中有兩輛M-1A1因故遭美軍自行破壞,免得被伊軍俘虜),而這些M-1A1在中彈時距離T-72M都在1000m以內,此時T-72的砲彈速度極高,但M-1A1的裝甲多半仍能有效防護。有一輛M-1A1HA的正面在短時間內遭到兩枚T-72發射的穿甲彈擊中,但是兩發均被彈開。此外,混戰中有數輛M-1A1被其他的M-1A1誤擊,擊中部位都是較為脆弱的側面或後部,不過M-1A1還是承受得住攻擊(可能是運氣不錯,角度得宜,否則被貫穿的機率高於正面裝甲),沒有造成任何傷亡;此外,一輛M-1A1被兩枚美軍攻擊直昇機發射的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擊中正面,但乘員都生還,戰車經修理後還能繼續使用。伊軍大量佈設的地雷也造成若干M-1A1的損毀,但都沒造成傷亡。整場波灣戰爭中,M-1A1乘員僅一車長在戰鬥中送命,他是在頭探出車外時被彈片擊斃。總之,實戰證明M-1A1的裝甲能承受大部分可能的攻擊,此外其他車內的安全設計也發揮了預期的作用,有效保護了車內乘員的安全。T-72則是恰恰相反,面對M-1A1時有如雞蛋碰石頭,被擊中幾乎必然全毀,而且經常被前後貫穿、以砲塔飛離車體的慘狀收場(除某些是彈藥被誘爆,很多純粹是穿甲彈的破壞效果)。許多被擊毀的T-72都是藏於沙丘工事內,但M-1A1往往在3000m之外就輕鬆地以翼穩脫殼穿甲彈解決了他們。美軍指出M-829翼穩脫殼穿甲彈,能穿透沙包保護下的T-72的車頭裝甲,然後通過戰鬥室、引擎艙,最後從車尾離開砲塔已經飛離的T-72!面對M-1A1時,T-72M不僅裝甲形同虛設,且由於車內過於擁擠,安全設計極差(乘員坐在毫無防護的彈艙上面),被擊中的戰車往往全員陣亡。美軍在波灣戰爭中俘虜許多被擊受創的T-72,發現車內乘員竟然被自己的海龍自動滅火系統殺。

不僅是M-1A1,裝甲與火力同樣強大的英國挑戰者-1戰車同樣狠宰了T-72,就連美國陸戰隊老一代的M-60A3打T-72M也勝任愉快。為何蘇聯戰車如此不堪一擊呢?除了老毛子的確技不如人之外,最主要還是得談談蘇聯與西方迥異的戰車設計哲學。鑑於西方國家擁有的科技優勢與龐大制空權,早在冷戰開始,蘇聯陸軍就打算以「數量」與「攻勢速度」來彌補上述劣勢;換而言之,他們打算以數量龐大的物資打一場「蘇聯式」的閃擊戰。在戰爭開始時,華約陸軍將集結大量兵力,正面突穿北約防線,然後朝著北約後方的心臟地帶直衝。在這種狀況下,大量的華約陸軍將被當成抵銷北約「質」的優勢的消耗品,換取空間與快速的進展。蘇聯認為當大量物資、兵力的消耗使蘇軍快速抵達萊茵河畔時,他們就幾乎等於贏了這場戰爭。由於被視為消耗品,蘇聯戰車的產量素來十分驚人,而為了便於大量產量,自然必須用一切手段降低成本,包括減少體積重量(降低體積也能減少被擊中的機會)、壓縮乘員空間、犧牲防護、降低砲彈與油料攜帶等;從T-64起的蘇聯戰車一律採用自動裝彈機,也是為了減少乘員數目以節省空間。此外,基於這種攻勢理念,蘇聯戰車向來奉行火力至上,主砲口徑往往大於同時期的西方戰車,此外機動性也相當優異,防護能力份量不重但也儘量滿足。因此如以單車一對一比較,蘇聯陸軍戰車幾乎在所有的技術項目上都不如當代一流的西方戰車(從M-1、豹2等西方戰車出現後此現象便非常顯著),但是當蘇聯戰車大量集結並形成明顯的數量優勢後,就成為一隻令北約戰慄的超級猛獸了。

但是明顯地,蘇聯戰車的優勢僅能在上述預設條件中成立;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六十多年內,蘇聯戰車在大部分的戰役(許多是有美蘇勢力介入背後的戰爭)中都敗在西方戰車手下(至少在戰術上的對陣),包括歷次以阿戰爭以及波灣戰爭。在這些戰役中,「蘇聯戰車方程式」中的最重要先決條件:局部地區的明顯數量優勢都沒有出現,此外往往也沒有以機動戰的快速推進形式來運用。以阿戰爭的部分在「馳車式戰車」一文中將簡單介紹,在波灣戰爭的部分,伊軍戰車數量上並沒佔到便宜,而且採取守勢,根本不可能像打機動戰般在局部地區集結成數量優勢,加上聯軍擁有完全空優而且已經瓦解整個伊軍的防禦體系,被「質」擁有絕對優勢的英美戰車痛揍實在是毫無意外。此外,伊拉克的T-72M是T-72的外銷型,裝甲與射控系統都降了一級;但即便是正統的T-72甚至蘇聯最先進的T-80,對上M-1A1情況也不會比波灣戰爭好到哪裡。由於冷戰已經結束,蘇聯也不復存在,蘇聯戰車哲學中的狀況也不會有任何發生的機會,因此這套哲學可說是不合時宜,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會吃西方戰車的虧。俄國人也不是不知道這點,持續改良他們的戰車,其中T-72/80/90的最新衍生型的裝甲、射控都有很大的進步,但整體而言還是比不上M-1A2、豹2A5、挑戰者-2等同時期西方最先進的戰車。
2016-03-11 6:35 am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當舖、提供借錢、借貸、借款、代辦房屋二胎、汽車融資、房貸等當舖借款服務!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當舖汽機車、貨車、重機械、鑽石、珠寶、名錶、精品、不動產皆可當!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汽車借款、法定利率!5分鐘可知額度20分鐘快速撥款!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汽車借款迅速放款不囉唆、可彈性還款、選擇正確金援管道,才能真正省利!

歡迎來店(電)洽詢 有專員為您服務

電話:03-4520077 03-4520077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中華路二段292號

仁寶當舖
2015-04-30 12:19 p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5-02-09 9:55 am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14-10-05 3:57 pm
您期待已久的 8891娛樂館 熱烈開幕囉!

8891休閒館以優質的服務領先業界

多位美女客服24小時即時線上為您服務!

8891娛樂館有優於市面所有運動投注遊戲的 賠 ~ 率

以及免下載真人 百家樂、21點、骰寶、各國賓果、餐廳賓果、彩球遊戲

另有數百位真人視訊聊天辣妹與您進行互動聊天還有"精彩"電影喔!

心動了嗎!! 快來體驗市面上最完質最高品質的服務

現在有開放免費試玩喔! 網址 : 8891.NET
2014-07-11 3:30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1400703.pixnet.net/blog
2005-10-19 12:28 am
我記得湯姆森不叫M1A1
M1A1是另一種槍,好像8~7發一夾
打完才從新填彈!!
2005-09-07 7:13 am
湯姆森衝鋒槍也叫M1A1呀。
2005-09-07 4:57 am
 M-1 ABRAMS 艾布蘭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battlefield003/_themes/safari/safbul1a.gif
簡介:美國當前裝備的主戰車。由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General Dynamics/Land Systems Division)利馬陸軍坦克廠(Lima Army Tank Plan)、底特律坦克廠(Detroit Arsenal Tank Plant)生產。由於接受MBT-70和XM-803兩車研製失敗的教訓,該坦克研製初斯就嚴格控制了研製、製造成本,並力圖達到提高性能的要求。 該戰車的19項設計要求中,陸軍特別強調了乘員的生存力,其次才是觀察和捕捉目標能力及首發命中率等要求。提高乘員生存力的重要性體現了現代戰車的發展趨勢。M1型於1981年列裝。共有4種型號。M1、M1改(於1984年10月完成,1986年5月完成最後生產,共製造894輛)、M1A1(於1984年8月28日定型,在此之前曾製造了14輛樣車並進行了試驗,研製代號為M1E1。M1A1戰車生產始於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裝備,目前計劃生產4199輛)、M1A1HA加裝貧鈾裝甲型(從1988年6月開始,美國新生產的M1A1戰車採用了貧鈾裝甲,並首先裝備駐聯邦德國部隊,貧鈾裝甲研製工作始於1983年。 該戰車安裝貧鈾裝甲的部位是車體前部和炮塔,貧鈾裝甲在兩層鋼板之間。增裝這種貧鈾裝甲後,M1A1戰車車重從57154公斤增加到58968公斤。這種新式貧鈾裝甲的密度是鋼裝甲的2.6倍,經特殊生產工藝處理後,其強度可提高到原來的5倍)、M1A2。 目前,M1戰車主要裝備美國陸軍,M1和改進型M1主要裝備在美國本土,而駐歐美軍裝備的M1坦克正用M1A1戰車代替。到90年代初美國陸軍有89個師裝備M1、改進型M1和M1A1戰車。在陸軍制式編制中,每個戰車營共有58輛M1A1戰車。 M1戰車可用美國空軍的C-5A銀河噴氣式運輸機空運,在極短時間內可運至指定作戰區域。1988年4月美國國會同意埃及特許生產565輛M1A1戰車以裝備埃及陸軍。按計劃1991年美國向埃及提供15輛車,1992年開始用10年時間兩國合作生產540輛M1A1戰車,其中主要部件,如發動機、武器系統等由美國提供。波灣戰爭結束後科威特也購買了該型戰車。 正在建造M1A2SEP型。美國陸軍最終的目標是將所有的M1系列戰車改進成為M1A2SEP型。 
2005-09-07 4:56 am
 M1A1 ABRAMS 艾布蘭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battlefield003/_themes/safari/safbul1a.gif
簡介:美國當前裝備的主戰車。由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General Dynamics/Land Systems Division)利馬陸軍坦克廠(Lima Army Tank Plan)、底特律坦克廠(Detroit Arsenal Tank Plant)生產。由於接受MBT-70和XM-803兩車研製失敗的教訓,該坦克研製初斯就嚴格控制了研製、製造成本,並力圖達到提高性能的要求。 該戰車的19項設計要求中,陸軍特別強調了乘員的生存力,其次才是觀察和捕捉目標能力及首發命中率等要求。提高乘員生存力的重要性體現了現代戰車的發展趨勢。M1型於1981年列裝。共有4種型號。M1、M1改(於1984年10月完成,1986年5月完成最後生產,共製造894輛)、M1A1(於1984年8月28日定型,在此之前曾製造了14輛樣車並進行了試驗,研製代號為M1E1。M1A1戰車生產始於1985年8月,1986年7月正式裝備,目前計劃生產4199輛)、M1A1HA加裝貧鈾裝甲型(從1988年6月開始,美國新生產的M1A1戰車採用了貧鈾裝甲,並首先裝備駐聯邦德國部隊,貧鈾裝甲研製工作始於1983年。 該戰車安裝貧鈾裝甲的部位是車體前部和炮塔,貧鈾裝甲在兩層鋼板之間。增裝這種貧鈾裝甲後,M1A1戰車車重從57154公斤增加到58968公斤。這種新式貧鈾裝甲的密度是鋼裝甲的2.6倍,經特殊生產工藝處理後,其強度可提高到原來的5倍)、M1A2。 目前,M1戰車主要裝備美國陸軍,M1和改進型M1主要裝備在美國本土,而駐歐美軍裝備的M1坦克正用M1A1戰車代替。到90年代初美國陸軍有89個師裝備M1、改進型M1和M1A1戰車。在陸軍制式編制中,每個戰車營共有58輛M1A1戰車。 M1戰車可用美國空軍的C-5A銀河噴氣式運輸機空運,在極短時間內可運至指定作戰區域。1988年4月美國國會同意埃及特許生產565輛M1A1戰車以裝備埃及陸軍。按計劃1991年美國向埃及提供15輛車,1992年開始用10年時間兩國合作生產540輛M1A1戰車,其中主要部件,如發動機、武器系統等由美國提供。波灣戰爭結束後科威特也購買了該型戰車。 正在建造M1A2SEP型。美國陸軍最終的目標是將所有的M1系列戰車改進成為M1A2SEP型。

收錄日期: 2021-04-27 15:18: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906000013KK145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