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 訓儉示康 的原文&翻譯

2005-08-08 5:13 am
誰知道 訓儉示康 的原文&翻譯~~~~~~
麻煩告訴我....

回答 (5)

2005-08-08 5:25 am
✔ 最佳答案
原文:
    訓儉示康    司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
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
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
「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
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
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
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
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
,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
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
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
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
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
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
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
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
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
:「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
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輶知其及禍
;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
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
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訓儉示康〉白話翻譯

  我們本是寒微的人家,世代以清白的家風相傳。我生性不喜歡奢華,從小,長輩給我戴上金銀華美的服飾,我就會害羞臉紅馬上脫掉。二十歲僥倖考中進士,聞喜宴上只有我沒簪花,同榜的人說:「花是皇上的恩賜,不可不戴。」不得已才插上一朵。平日衣服只求禦寒,食物只求飽肚,但是也不敢穿得汙穢破爛、故意違背習俗來求取節儉的名聲,只是順著個性罷了。

  一般人都以奢侈華靡為光彩,我心裡卻認為節儉樸素才是美德。別人都笑我固執鄙陋,我卻不以覺得有什麼不對。我回答他們說:孔子說過:「與其放縱越禮,不如固陋。」又說:「因為儉約謹慎而犯過失(的人)是很少的。」還說:「讀書人以求道行道為志向,如果以穿粗布衣、吃粗糙的飯菜為恥,那就不值得和他談論聖賢之道了。」古人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現在的人卻拿節儉來互相批評。唉!真是奇怪啊!

  近年來社會風氣更是奢侈靡爛,僕役穿得像讀書人,而農夫也穿上了絲鞋。我記得天聖年間,先父做群牧判官時,客人來訪也都備酒招待,有時敬三輪酒,有時五輪,最多不超過七輪。酒從市上買來,果品只有梨、栗、棗、柿之類,菜肴也只有肉乾、肉醬、羹湯,器皿用的是瓷器和漆器。當時一般做官人家都這樣,人們也不會互相批評。聚會的次數多而禮節依舊周到,食物雖簡單,情意卻很濃厚。近來做官的人家,如果沒有官家釀造的好酒、來自遠方的奇珍異味,食品樣式不夠多,器皿不夠琳琅滿目,就不招待客人;常常要籌備幾個月,才敢發出請帖。如果不這樣,人們就爭相批評,認為他太吝嗇。因而不被風氣感染的人大概是很少的了!唉!風俗這樣的敗壞,在上位的(人)縱然不能禁止,難道還忍心助長它嗎?

  我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做宰相時,把住宅蓋在封丘門內,廳堂前只能容納一匹馬轉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文靖公笑著說:「住宅是留給子孫的,這屋子作宰相的廳堂確實嫌窄,作太祝奉禮郎的廳堂已經夠寬了。」參知政事魯公做諫官時,有一回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使者卻在酒店找到他,進了宮,皇上問他從何處而來,他照實回答。皇上說:「你身為眾人仰望的諫官,怎麼在酒店裡喝酒呢?」他回答說:「臣家裡窮,來了客人,沒有器皿、菜肴和果品,所以到酒店去請客。」皇上因為他不隱瞞,更加敬重他。張文節做宰相時,生活還跟在河陽做掌書記時一樣,親友有人勸他說:「您現在的俸祿不少,卻過得這樣清苦,您雖然自信是清廉儉約,可是外面有譏笑您沽名釣譽,跟漢朝宰相公孫弘蓋粗布被一樣呢!您應該稍微隨俗一些。」文節公嘆著氣說:「我今天的俸祿,要全家穿好吃好,哪怕辦不到?只是一般人的常情,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節儉困難。我現在的俸祿哪能永久呢?生命哪能長存呢?一旦有了變化,家人奢侈慣了,不能馬上回復節儉,勢必不知所措。哪比得上我做官、不做官、活著、死了,家人的生活都不改變呢?」唉!大賢人想得深、看得遠,哪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

  御孫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共,是同的意思;是說有良好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做起。能節儉,就能減少慾望;有地位的人少有慾望,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可以依正道行事;一般人慾望小,就能謹慎做人,節約用度,遠離罪過,豐裕家業。所以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慾望就大。在上位的人慾望大,就會貪戀富貴,違背正道,招致災禍;一般人慾望大,就會多需求亂花費,敗壞家業,送掉生命,因此,做官一定會受賄賂,在鄉一定會做盜賊,所以說:「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

  從前正考父吃稀飯過日子,孟僖子預料他一定有賢達的後代。季文子做過三個君王的宰相,姬妾不穿綾羅綢緞,馬不吃粟米,君子說他盡忠。管仲用雕花器皿,佩紅色帽帶、住宅彩繪華麗,雕樑畫棟,孔子輕視他器量狹小。公叔文子宴請衛靈公,史[魚酋]知道他將招來災禍。等到他兒子戍,果然因為豪驕奢侈而獲罪,逃亡外國。晉時何曾每日花一萬貫錢的食費,到了曾孫那一代終因浪費過度而傾家蕩產。石崇以豪富奢侈死於刑場。近代寇萊公是當代最富有奢侈的,但因為功業太大,沒有人敢批評他,只是子孫習慣了這種家風,現在大多已經窮困了。

  其他因為節儉而得美名,因為奢侈而招致失敗的例子太多了,不能一一列舉,姑且舉幾個人來告誡你。你不僅要身體力行,更應當告誡你的後代,讓他們知道前輩的風俗。
參考: 奇摩知識
2016-08-07 3:40 am
原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 ,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u1)知其及祸﹔及戌(xū),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

[评析]
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以他深邃的政治眼光,敏感地洞察到了这个真理。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司马光认为俭朴是一种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这种思想在当时封建官僚阶级造成的奢靡的流俗中,无疑是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也是很有现实的积极意义的。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等。

[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前后)辅佐三位国君,(他的)小妻不穿丝绸,马不喂小米,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刻有花纹的食具、红色的帽带,(住宅有)上边刻着山岳的斗栱,上边画着水藻的梁上的短柱(生活奢华),孔子看不起他,(批评他)见识不高。公叔文子(在家里)宴请卫灵公,史鰌知道他(一定将要)遭到灾祸,(果然)到了(文子去世,文子的儿子)公孙戌(时),(公孙戌就)因为富裕招罪,出国逃亡。何曾一天吃喝(要花)一万(个)铜钱,到了孙子(这一代就)因为傲慢奢侈而家人死光。石崇以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此而死在刑场上。近年寇莱公的豪华奢侈,在当代人中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所以人们不批评他。(可是他的)子孙习染他的家风(也豪华奢侈),现在多数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好)名声,因为奢侈而自招失败的事例(还很)多,不能统统列举。(上面)姑且举几个人用来教诲你。你不但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还)应当以(节俭)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生活)作风习俗
2005-08-08 5:32 am
原文:
    訓儉示康    司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
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
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
「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
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
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
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
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
,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
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
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
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
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
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
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
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
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
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
:「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
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輶知其及禍
;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
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
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大意:
   (一)自「吾本寒家」至「但順吾性而已」
     記敘自己天性儉樸。
   (二)自「眾人皆以奢靡為榮」至「嘻,異哉」
     說明儉素為美的道理。
   (三)自「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至「忍助之乎」
     說明近世風俗日趨奢侈的可哀。
   (四)自「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至「豈庸人所及哉」
     (舉李文靖公、魯公、張文節事)說明前輩大賢的深謀遠慮、崇尚節儉,非庸人
     能及。
   (五)自「御孫曰」至「故曰侈,惡之大也」
     (引御孫言)說明儉為德基、侈為惡源的道理。
   (六)自「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至「今多窮困」
     (舉例)說明以儉得福、以侈賈禍的情形。
   (七)自「其餘以儉立名」至「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勉其子,身當服行儉德,並傳訓子孫後世。
主旨:訓勉子孫服行儉德。(篇末(七))
文體:論說文。
翻譯: 我們本是寒微的人家,世代以清白的家風相傳。我生性不喜歡奢華,從小,長輩給我戴上金銀華美的服飾,我就會害羞臉紅馬上脫掉。二十歲僥倖考中進士,聞喜宴上只有我沒簪花,同榜的人說:「花是皇上的恩賜,不可不戴。」不得已才插上一朵。平日衣服只求禦寒,食物只求飽肚,但是也不敢穿得汙穢破爛、故意違背習俗來求取節儉的名聲,只是順著個性罷了。

  一般人都以奢侈華靡為光彩,我心裡卻認為節儉樸素才是美德。別人都笑我固執鄙陋,我卻不以覺得有什麼不對。我回答他們說:孔子說過:「與其放縱越禮,不如固陋。」又說:「因為儉約謹慎而犯過失(的人)是很少的。」還說:「讀書人以求道行道為志向,如果以穿粗布衣、吃粗糙的飯菜為恥,那就不值得和他談論聖賢之道了。」古人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現在的人卻拿節儉來互相批評。唉!真是奇怪啊!

  近年來社會風氣更是奢侈靡爛,僕役穿得像讀書人,而農夫也穿上了絲鞋。我記得天聖年間,先父做群牧判官時,客人來訪也都備酒招待,有時敬三輪酒,有時五輪,最多不超過七輪。酒從市上買來,果品只有梨、栗、棗、柿之類,菜肴也只有肉乾、肉醬、羹湯,器皿用的是瓷器和漆器。當時一般做官人家都這樣,人們也不會互相批評。聚會的次數多而禮節依舊周到,食物雖簡單,情意卻很濃厚。近來做官的人家,如果沒有官家釀造的好酒、來自遠方的奇珍異味,食品樣式不夠多,器皿不夠琳琅滿目,就不招待客人;常常要籌備幾個月,才敢發出請帖。如果不這樣,人們就爭相批評,認為他太吝嗇。因而不被風氣感染的人大概是很少的了!唉!風俗這樣的敗壞,在上位的(人)縱然不能禁止,難道還忍心助長它嗎?

  我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做宰相時,把住宅蓋在封丘門內,廳堂前只能容納一匹馬轉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文靖公笑著說:「住宅是留給子孫的,這屋子作宰相的廳堂確實嫌窄,作太祝奉禮郎的廳堂已經夠寬了。」參知政事魯公做諫官時,有一回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使者卻在酒店找到他,進了宮,皇上問他從何處而來,他照實回答。皇上說:「你身為眾人仰望的諫官,怎麼在酒店裡喝酒呢?」他回答說:「臣家裡窮,來了客人,沒有器皿、菜肴和果品,所以到酒店去請客。」皇上因為他不隱瞞,更加敬重他。張文節做宰相時,生活還跟在河陽做掌書記時一樣,親友有人勸他說:「您現在的俸祿不少,卻過得這樣清苦,您雖然自信是清廉儉約,可是外面有譏笑您沽名釣譽,跟漢朝宰相公孫弘蓋粗布被一樣呢!您應該稍微隨俗一些。」文節公嘆著氣說:「我今天的俸祿,要全家穿好吃好,哪怕辦不到?只是一般人的常情,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節儉困難。我現在的俸祿哪能永久呢?生命哪能長存呢?一旦有了變化,家人奢侈慣了,不能馬上回復節儉,勢必不知所措。哪比得上我做官、不做官、活著、死了,家人的生活都不改變呢?」唉!大賢人想得深、看得遠,哪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

  御孫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共,是同的意思;是說有良好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做起。能節儉,就能減少慾望;有地位的人少有慾望,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可以依正道行事;一般人慾望小,就能謹慎做人,節約用度,遠離罪過,豐裕家業。所以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慾望就大。在上位的人慾望大,就會貪戀富貴,違背正道,招致災禍;一般人慾望大,就會多需求亂花費,敗壞家業,送掉生命,因此,做官一定會受賄賂,在鄉一定會做盜賊,所以說:「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

  從前正考父吃稀飯過日子,孟僖子預料他一定有賢達的後代。季文子做過三個君王的宰相,姬妾不穿綾羅綢緞,馬不吃粟米,君子說他盡忠。管仲用雕花器皿,佩紅色帽帶、住宅彩繪華麗,雕樑畫棟,孔子輕視他器量狹小。公叔文子宴請衛靈公,史[魚酋]知道他將招來災禍。等到他兒子戍,果然因為豪驕奢侈而獲罪,逃亡外國。晉時何曾每日花一萬貫錢的食費,到了曾孫那一代終因浪費過度而傾家蕩產。石崇以豪富奢侈死於刑場。近代寇萊公是當代最富有奢侈的,但因為功業太大,沒有人敢批評他,只是子孫習慣了這種家風,現在大多已經窮困了。

  其他因為節儉而得美名,因為奢侈而招致失敗的例子太多了,不能一一列舉,姑且舉幾個人來告誡你。你不僅要身體力行,更應當告誡你的後代,讓他們知道前輩的風俗。
參考: 古文觀止
2005-08-08 5:25 am
〈訓儉示康〉
  [ 1 ]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 2 ]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 3 ]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栗、棗、柿之類;肴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敝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 4 ]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 5 ]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 6 ]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魚酋]知其及禍;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 7 ]
  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
--------------------------------------------------------------------------------
翻譯
  [ 1 ]
  我們本是寒微的人家,世代以清白的家風相傳。我生性不喜歡奢華,從小,長輩給我戴上金銀華美的服飾,我就會害羞臉紅馬上脫掉。二十歲僥倖考中進士,聞喜宴上只有我沒簪花,同榜的人說:「花是皇上的恩賜,不可不戴。」不得已才插上一朵。平日衣服只求禦寒,食物只求飽肚,但是也不敢穿得汙穢破爛、故意違背習俗來求取節儉的名聲,只是順著個性罷了。
  [ 2 ]
  一般人都以奢侈華靡為光彩,我心裡卻認為節儉樸素才是美德。別人都笑我固執鄙陋,我卻不以覺得有什麼不對。我回答他們說:孔子說過:「與其放縱越禮,不如固陋。」又說:「因為儉約謹慎而犯過失(的人)是很少的。」還說:「讀書人以求道行道為志向,如果以穿粗布衣、吃粗糙的飯菜為恥,那就不值得和他談論聖賢之道了。」古人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現在的人卻拿節儉來互相批評。唉!真是奇怪啊!
  [ 3 ]
  近年來社會風氣更是奢侈靡爛,僕役穿得像讀書人,而農夫也穿上了絲鞋。我記得天聖年間,先父做群牧判官時,客人來訪也都備酒招待,有時敬三輪酒,有時五輪,最多不超過七輪。酒從市上買來,果品只有梨、栗、棗、柿之類,菜肴也只有肉乾、肉醬、羹湯,器皿用的是瓷器和漆器。當時一般做官人家都這樣,人們也不會互相批評。聚會的次數多而禮節依舊周到,食物雖簡單,情意卻很濃厚。近來做官的人家,如果沒有官家釀造的好酒、來自遠方的奇珍異味,食品樣式不夠多,器皿不夠琳琅滿目,就不招待客人;常常要籌備幾個月,才敢發出請帖。如果不這樣,人們就爭相批評,認為他太吝嗇。因而不被風氣感染的人大概是很少的了!唉!風俗這樣的敗壞,在上位的(人)縱然不能禁止,難道還忍心助長它嗎?
  [ 4 ]
  我又聽說從前李文靖公做宰相時,把住宅蓋在封丘門內,廳堂前只能容納一匹馬轉身,有人說它太狹窄,文靖公笑著說:「住宅是留給子孫的,這屋子作宰相的廳堂確實嫌窄,作太祝奉禮郎的廳堂已經夠寬了。」參知政事魯公做諫官時,有一回真宗派人緊急召見他,使者卻在酒店找到他,進了宮,皇上問他從何處而來,他照實回答。皇上說:「你身為眾人仰望的諫官,怎麼在酒店裡喝酒呢?」他回答說:「臣家裡窮,來了客人,沒有器皿、菜肴和果品,所以到酒店去請客。」皇上因為他不隱瞞,更加敬重他。張文節做宰相時,生活還跟在河陽做掌書記時一樣,親友有人勸他說:「您現在的俸祿不少,卻過得這樣清苦,您雖然自信是清廉儉約,可是外面有譏笑您沽名釣譽,跟漢朝宰相公孫弘蓋粗布被一樣呢!您應該稍微隨俗一些。」文節公嘆著氣說:「我今天的俸祿,要全家穿好吃好,哪怕辦不到?只是一般人的常情,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節儉困難。我現在的俸祿哪能永久呢?生命哪能長存呢?一旦有了變化,家人奢侈慣了,不能馬上回復節儉,勢必不知所措。哪比得上我做官、不做官、活著、死了,家人的生活都不改變呢?」唉!大賢人想得深、看得遠,哪是一般人比得上的呢?
  [ 5 ]
  御孫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共,是同的意思;是說有良好德行的人都是從節儉做起。能節儉,就能減少慾望;有地位的人少有慾望,就不會被外物役使,可以依正道行事;一般人慾望小,就能謹慎做人,節約用度,遠離罪過,豐裕家業。所以說:「節儉,是一切德行的共同根源。」奢侈慾望就大。在上位的人慾望大,就會貪戀富貴,違背正道,招致災禍;一般人慾望大,就會多需求亂花費,敗壞家業,送掉生命,因此,做官一定會受賄賂,在鄉一定會做盜賊,所以說:「奢侈,是罪惡中最大的。」
  [ 6 ]
  從前正考父吃稀飯過日子,孟僖子預料他一定有賢達的後代。季文子做過三個君王的宰相,姬妾不穿綾羅綢緞,馬不吃粟米,君子說他盡忠。管仲用雕花器皿,佩紅色帽帶、住宅彩繪華麗,雕樑畫棟,孔子輕視他器量狹小。公叔文子宴請衛靈公,史[魚酋]知道他將招來災禍。等到他兒子戍,果然因為豪驕奢侈而獲罪,逃亡外國。晉時何曾每日花一萬貫錢的食費,到了曾孫那一代終因浪費過度而傾家蕩產。石崇以豪富奢侈死於刑場。近代寇萊公是當代最富有奢侈的,但因為功業太大,沒有人敢批評他,只是子孫習慣了這種家風,現在大多已經窮困了。
  [ 7 ]
  其他因為節儉而得美名,因為奢侈而招致失敗的例子太多了,不能一一列舉,姑且舉幾個人來告誡你。你不僅要身體力行,更應當告誡你的後代,讓他們知道前輩的風俗。
2015-03-14 1:16 a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54: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807000012KK1667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