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目前來說常見的心理治療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三種心理治療方法簡介
◎行為-認知治療
行為-認知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要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及認知。這些行為或認知 :包括焦慮症、強迫性行為、恐懼症或憂鬱症。 舉例來說,有如下述好多種:有些病人不敢上公共場所;不敢上電梯或坐飛機; 有些怕上台演講或表演;有些病人成天到晚被一些非常奇怪的意念困擾著;有些人則會有強迫性的洗手行為或者過分的潔癖。有一位五十多歲,在社會上頗有地位的主管,在他的工作機構,往往需要演講。在普通的社交場合,他一向非常活潑,愛說話,外向,平易近人。但是一上台,就變為結結巴巴,吞吞吐吐,甚至於緊張得語無倫次。下台後,他就非常懊惱、慚愧、並且以為大家都在笑他了。另一位六十多歲的女病人,她做小姐時,開車到處跑,從沒問題。但當她結婚後,慢慢不敢在高速公路開車。大部份的時間都由她的先生權充司機。問題就出在她的先生決定與她離婚,沒有靠山,加上不敢開高速公路,她上班都成了問題。另一年輕的女病人,不知道為什麼,怕上高樓,也怕坐飛機。不巧她上班是在三樓,又餐館多在高樓,弄得她隨時心驚膽跳,有時甚至得匆匆逃離。再者,她的妹妹將在歐洲-她的故鄉-結婚,她必需克服怕坐飛機的困難,才能參加婚禮。
以上所述的病人,在最緊張時,常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盜汗,甚至會覺得要昏倒,心臟似乎要麻痺,或覺得世界末日已到。他(她)們必需馬上離開所恐懼的場所或情況,或者需要有一個『安全』的人來保護他(她)。
行為治療的技術有好多種。最普通的一種叫做系統減敏感法。治療師與病人
首先好好地討論並分析他(她)的症狀,然後共同計畫出具體的解決方法。其過
程通常是由最容易的項目開始『實習』適應,然後逐步移到比較困難適應的項目。在治療中,治療家或其助手在旁實際幫忙病人『練習』。舉例來說,對於有懼高症的女病人,我們首先讓她『練習』上第二層樓,等她成功地上二樓好幾次而毫無症狀時,就進一步練習較高的樓層。這位病人治療完成時,成功地去歐洲參加她妹妹的婚禮。在治療期間,我們經常教導病人不斷地繼續練習。行為治療通常包括指定病人做『家庭作業』。
對於懼怕社交場合者,團體治療非常有效。這些病人在團體治療下,發現他(她)們並不是唯一患有這種毛病的人,他(她)們在彼此切磋中,共同研對出如何克服社交恐懼。由於大家同病相憐,彼此間產生的瞭解、支持與溫暖往往是促進他們解決問題的主要原動力。
認知治療通常與行為治療一併進行。認知治療以改變病人不健全不合理的意念為出發點。治療家認為病人如能先改變腦中意念,必能因而改變情緒與行為。
舉例來說,患有憂鬱病者常常在腦中有如下意念:我是世界上最笨或最醜的人;沒有人會喜歡我;我的前途完全沒有希望;我活著完全沒啥意義;我永遠不會做出什麼對的事情。在這些意念的不停困擾下,他(她)們往往逃避周圍的人,甚至是不出門,整天陷在自設的苦惱中。治療的關鍵是設法改變這些不健全的意念,由改變不健全的意念,進而改變其消極性與躲避式的生活方式。如何改變病人的不健全意念?催眠是常用的方法。因為在比較放鬆的精神情況下,治療家可以幫忙病人建立一些比較健全、有益的自我看法。當這些看法成為他們性格中的固定成份時,他們就會慢慢地變為比較樂觀,積極,並且放棄以前存留在腦中的不健全不合理意念。
◎深度心理治療
行為與認知治療自一個人外在的行為或存著的意念著手,而深度治療則強調
解決內心或潛意識的衝突。深度治療家相信一個人外在的症狀往往是起因於內心深處或者潛意識的某些沒有解決的糾結與衝突。外在的症狀只是一種表象,癥結是在內心。所以一個治療家如能幫忙病人解決或減輕內在與潛意識的糾結與衝突,外在的症狀自然迎刃而解了。
深度治療的兩位最著名代表人是弗洛伊德(Freud)與容格(Jung)。弗洛伊德在心理治療史上地位重要,他主張性是心理問題的癥結。這個主張至今仍是許多爭論的焦點。因為篇幅關係,在此我不想討論這些複雜的理論。但我要強調的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貢獻是在於對人類潛意識的探討,以及他主張愛與工作是心理治療的重要目的。
容格早期拜師於弗洛伊德。後來因為觀點不同,而與弗洛伊德決裂。容格的心理分析比較偏重於綜合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優點,也注重父性與母性,男性與女性優點的綜合與平衡。他的一大貢獻是提出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看法。他主張在個人的潛意識之下還有集體潛意識,這是天生的,並且相當會影響我們外在的行為。也許容格的主張帶有濃厚的東方中庸色彩,筆者比較偏愛於他的理論。對於心理治療,容格主張,我們能盡量處理好潛意識的矛盾與衝突,則我們比較可能發展出我們所擁有但並未被發掘到的最大潛力。
在做深度治療時,治療家會鼓勵病人用任何方式來表達出內心的思想、慾望與衝突。這可包括用自由聯想及夢的報告。自由聯想的意思是毫無保留且自由自在地把一切經過腦中的思想講出來。這往往需要病人對治療師有相當程度的信任,當病人能信任治療師時,他(她)才會願意講出一切,包括夢的詳細內容。夢常常代表著某種潛意識意義;它是一個人潛意識活動的具體表現;它也可能隱含著解決內心衝突的秘訣。治療家與病人共同尋找夢的含意,藉著這過程,病人可能找到他(她)的人生答案,並發揮他(她)最大的潛力。
有一位二十歲的大學女生,受她男朋友鼓勵來找我做心理治療。剛來時,她看來非常憔悴沮喪,眼光無神,完全沒有年輕人的活力。在一年中,每星期一次,我們一起談話分析。我們討論了不少小時候她被父母虐待的情形,包括可能受過性侵擾的經驗。我們也談了許多充滿了人生創傷的過去經驗,還有目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與困擾。她常常帶她的夢、寫作與日記來當為分析的材料。在治療過程中,雖然我從來沒指定她做什麼『功課』,也沒直接告訴她該怎樣地過生活,但是當治療完成時,她已經轉到了一個更好的大學,並且得到那間大學學刊編輯的職位。她由一個垂頭喪氣的醜小鴨變成抬頭挺胸,朝氣蓬勃的美麗天鵝了。這奇妙的改變是無法以筆墨來形容的。當我們做完結(告別)的面談時,她遞給我一封道謝的信。她以優美的文筆敘述了她一年的感受。其中,她特別提到她感激我在這年中供給她一個安全而又自由的避難所。唸到此時,我倆的眼角都濕了。
我們都知道在這避難所,我們共同經過無數的掙扎,付出了許多心血。然而這痛苦的過程是很值得的。
◎砂遊治療(Sandplay Therapy)
砂遊治療是相當新近的,非言語的,非理性,非常有創造性的一種治療方式。雖然有不少容格分析家(Jungian Analyst)也兼用砂盤來治療,最有系統與權威性的砂遊治療是由杜拉卡夫(Dora Kalff)創始的。卡夫本來是學容格的精神分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見到英國的一位小兒科醫師轉為兒童心理治療專家叫做Margaret Lowenfeld展示她的World Technique(Lowenfeld,1935),受到很大的感觸。她在容格的鼓勵下,就去英國正式向Lowenfeld學這技巧。回去她的本鄉瑞士之後,於1956年創出了Sandspiel或者Sandplay。她首先治療小孩,慢慢也把它應用到成人身上。於1980,她寫出一本書,叫做Sandplay:A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 tothe Psyche(1980),道出她成功治療的九個個案(七個小孩與兩個成人)。
2005-08-10 00:55:23 補充:
謝謝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