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黑蚊(臺灣鋏蠓)之形態特徵
臺灣鋏蠓成蟲體長約1.5㎜,頭部黑色,觸角及口器深褐色,觸角14節。胸部及腹部均呈黑褐色,翅脈黑色,翅及翅脈上都有短毛分布。雌蟲和雄蟲外觀上最大的區別,在於雌蟲的觸角上長有稀疏的短毛,觸角第二到第九節是呈念珠狀,而末端五節明顯延長;雄蟲的觸角上則生有長毛,即呈鑲毛狀,僅末端四節明顯延長(Sun, 1967;陳,1980)。另外,雄蟲體型比雌蟲稍瘦長,且雄蟲腹末端具有一對基節粗大的把握器。卵之長度約僅0.3㎜,呈長橢圓形而一側微彎。剛孵出之幼蟲體色較淡,體表較平滑。老熟幼蟲之頭部黑褐色,身體黃褐色,體長約2.7㎜,在胸部及腹部背方長有火炬狀之刺毛,而身體的最後兩節背方則各具一對頂部朝後的號角狀突起。蛹體長約2㎜,剛形成的蛹為淡黃色,到羽化時則轉變為深褐色。蛹在前胸兩側具有一對呼吸管,蛹體背面長有許多小瘤突(Sun et al., 1971;陳等,1980)。
小黑蚊對人體之為害
小黑蚊需要吸食血液才能繁殖後代。就如同蚊子一樣,小黑蚊只有雌成蟲才會吸血。成蟲為害人體裸露之部位如臉、脖子、手及腳部,尤其是小腿與手部最常受害。當它吸血時常緊貼皮膚,由於蟲體微小而不易察覺。受害者常被飽食血液,患處隨即紅腫,且讓人奇癢而難以忍受,體質較敏感者尚需就醫。由此所造成之紅疹常持續數日,嚴重時症狀可以持續十天以上。至於持續時間的長短,則因個人體質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生活習性
小黑蚊成蟲主要在白天活動,嗜吸人血。以人體誘集法調查,臺灣鋏蠓之日間吸血活動自上午八時開始逐漸增多,至十四時達最高峰,此後漸漸減少,至黃昏時則完全消失。其中以十二時至十五時之時段,吸血活動最為活躍。成蟲棲息在戶外,主要如竹林、灌木叢、雜草叢、果園、蔗園、茶園、檳榔園邊緣(葉及莊,1992)及山腳地帶等處。如果於戶外沒有吸血機會,也有可能會飛入室內吸食人血。成蟲一般飛行活動時,距離地面不超過兩公尺,大約是一個人的高度;在孳生場所的五百公尺半徑範圍內,為其主要活動地區(周等,1988)。
小黑蚊之生活史包含卵期、幼蟲期、蛹期及成蟲期等四個階段。臺灣鋏蠓雌成蟲在吸血後3~4天(Sun, 1967;莊,1994)會產卵於陰暗潮濕生有青苔或藍綠藻之土壤表層;每隻吸飽血之雌蟲約可以產出30~35粒卵(譚等,1989;莊,1994)。剛產出之卵淡黃色,其後逐漸變為深黑色。卵約經過三天後孵化為幼蟲,幼蟲有四齡,具負趨光性。幼蟲常孳生於住家或建築物附近枝葉茂密之樹下、竹籬下或瓜棚下有相當濕度之遮陰、潮濕含砂質及腐植質生有青苔或藍綠藻等之表土層,其次為花生田、甘藷田、旱田、蔗田等,再其次為土牆及石牆之裂縫及水溝旁邊等(Liu et al., 1964;Lien and Lin, 1966;周等,1988);土面較硬與完全向陽的場所未發現有幼蟲孳生(Liu et al., 1964)。
季節消長
本省小黑蚊(臺灣鋏蠓)族群密度之季節消長,因地區之不同而有些差異。於花蓮地區,每年自元月份起該蟲族群密度逐漸上升,至七月份達最高峰,八月至十二月則急遽下降。在南投地區,從十一月到翌年三月間雌成蟲之族群密度極低,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起密度逐漸上升,至六、七月間達最高峰。而於台南地區,從十一月到次年二月間,小黑蚊雌成蟲密度一般較低,在四至五月及七至十月則各有一個族群密度高峰期。
小黑蚊之防治
瞭解害蟲之生態習性,將有助於防治成效之提升。然而,因小黑蚊分布範圍廣泛,現階段欲實施澈底之防治實屬不易。但目前則可採用下列諸方法,進行小黑蚊之綜合防治,以減少其發生及為害。
(二)個人防護
(1) 穿著長袖衣服、長褲,減少身體裸露之部位,以避免小黑蚊之叮咬。
(2) 於身體裸露部位塗抹或噴施忌避劑(防蚊液):使用之忌避劑如DEET(即diethyltoluamide),可預防小黑蚊為害達數小時之久。
(三)物理防治
在小黑蚊發生為害地區,住家及學校可裝置細孔之紗門、紗窗,阻隔小黑蚊飛入室內。使用此種方法可能導致室內之通風性較差,為其缺點。
(四)藥劑防治
使用之藥劑應選擇合格之環境衛生用藥,以對人類及家禽家畜毒性低、對環境污染小而有效之種類為優先考慮。成蟲之防治:
(1) 於紗門、紗窗塗刷或噴灑殺成蟲藥劑,如亞滅寧(α-cypermethrin),以毒殺飛來之成蟲。
(2) 於成蟲活動棲息處所如竹林、灌木叢、雜草叢及雜木林等,利用超低容量(ULV)或熱煙霧法作空間噴灑,以觸殺成蟲。
小黑蚊成蟲之藥劑防治,單次施藥之效果並無法持久,一般約僅能持續5~7天而已(侯及李,1993,1994),若能同時配合幼蟲之防治,則效果將可延長。侯等(1995)之試驗結果顯示:經連續之施藥防治,處理區之小黑蚊雌成蟲族群密度有降低之趨勢。王等(1997)之研究認為:於冬季對幼蟲及成蟲進行化學防治,能得到較佳之防治成效。
幼蟲之防治,在陰暗潮濕且長有青苔或藍綠藻之幼蟲孳生地,以續壓背負式噴筒噴灑殺幼蟲藥劑,如陶斯松(chlorpyrifos)、撲滅松或亞特松等。但是最好避免使用同一種殺蟲劑,同時撲殺成蟲及幼蟲,以免加速產生抗藥性的可能(周等,1992)。此外,於幼蟲可能孳生之場所,亦可施用昆蟲生長調節劑如百利普芬(pyriproxyfen),阻礙幼蟲及蛹之發育生長,以降低成蟲之族群密度。
本文摘自 李學進【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副教授】
另外補充一個殺死小黑蚊幼蟲的方法
在院中放置一個盆子,盆中以皂絲或洗衣粉混合適量的水,數日後水盆中就會佈滿許多死亡的幼小蚊子蟲卵(孑孓),蚊子的數量會大幅減少幾乎可以不用再以各種蚊香、殺蟲液去對抗蚊子。
原因解釋:
因為.......他們不宜生長在鹼性的水中......
可是肥皂水中有香料,又會讓他們的父母誤以為有食物就把卵產在其中,哈~~~
且水中的氧會與肥皂反應而被消耗掉,於是孑孓幼蟲定會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