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會的人幫我回答 發言的技巧

2005-05-24 8:35 am
請幫我找關於發言的技巧或發言的制度的報告,他的前言該怎麼寫,還有一些舉例:就兩個人的對話的內容是在於好還是壞就像是政治或演藝人員。
更新1:

關於公共關係的報告

回答 (2)

2005-05-24 8:50 am
✔ 最佳答案
  帶領人的發言技巧   方隆彰                                      讀書會是「一群人針對─客觀材料(或主題)加以討論,分享的學習性組織」,其中「客觀材料」與「討論、分享」可以說是讀書會的兩大命脈,缺一即很難稱之為「讀書會」,如果只有前者而缺後者,則讀書會將成為演講會或上課的單向傳達;反之,則易流於閒談、聯誼、話家常。因此,一位讀書會帶領人至少要具備「有效消解材料」與「靈活帶動討論」兩把刷子,而這兩把刷子的使用工夫又包羅萬象,本文謹就「帶動討論」中的「發言」技巧做一探討,希望有助於激發對話的動力。一、 發言是刺激思考的熱引信發言的前題--發言的目的不是要考倒對方,而是邀請受問者開始思考,並能將思考所得發表出來,因此,發問的本意應該是讓人願意思考,有路可想,進而有話可說,有話能說,亦即「發問」與「發言」是彼此互動的對話關係,其互動內涵是經由問題←→思考←→表達三者不斷作用的過程所形成。問題的條件--    要引發熱烈討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問「好」的問題,以引起交流、互動。    而所謂「好」的問題,就是「有效」的問題;這個意指,問題能讓成員聽懂:了解題意,易答:適合成員程度與思考深度,且能深入探討:指與主題有關,並能有不同角度、層面的探討,以激發成員間的互動,而「好」問題的基本條件如下:清楚:讓成員知道要問什麼,不致於抓   不到思考的切入點單一:一次問一個問題,避免如大餅包   小餅,小餅內又包碎餅般讓人不      知要先談那一個問題開放:非是否、對錯二選一的封閉式答      案,而是有各種可能答案的問題     因此,有效的問題可說是具有激發思考,鼓勵發言,緊扣主題,深度討論等功能。二、問題要有助思考的層次流    既然發言是要幫助成員開口說話,言之有物,因此,若能依據人類思考過程的原則來發問,才容易順暢思考,產生熱絡,豐富又深入的發言內容。這種有效思考是一種連續的過程,通常是由淺到深奧,自熟悉到陌生,由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的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進行;因此,若經由思考步序的軌跡來發問,則能使每位成員較能順利搭上討論的列車,有系統、有重點的融入討論;而這也正是陳怡安老師在「意識會談」中採用「層次問題」所根據的原理。在此將其應用到讀書會的提問,可提供帶領人一個清晰、實用的問題架構,有層次的漸進帶動,讓成員能對材料原意有所熟悉與了解後,再進行個人觀點的詮釋與生活驗証,進而再由材料與成員不斷對話中,沈澱對成員有啟發、敲扣或可應用的精華。其提問層次有四:1、 熟悉與複習材料    帶領人的提問有助成員對材料再次複習或藉此熟悉材料的問題,使成員複習與掌握材料重點,進入了解材料的景況,包括提問已知的、記憶中的、立即聯想的等問題,如:「起床後做了那些每天都做的事?」「這本書有那些章節?」「你記得那些內容?」「看到這個標題,會有什麼聯想?」    第一層次的問題是讓成員不需思考即可開口,只要他記得的,看過的,腦中當下浮現的東西就可以說,不容易有對錯的顧慮,同時,問題是易答的,每位成員發言時間會較短,發言人數會較多,如此一來,人人都可以開口,也比較敢開口,氣氛會開始熱絡,也自然帶動氣氛與鼓勵成員為投入思考與表達暖身;因此,第一層次也可說是「引發客觀材料出現」的問題。2、回應與消化材料    帶領人提問有助成員將對材料產生的感受、印象、聯想、經驗立即聯絡等及時的回應表達出來,或對某些概念、角色、理解、疑惑加以釐清,消解的問題,以引發成員開始稍微動動腦,帶動參與討論的氣氛,如:「在讀這一篇時,有那些心情出現?為什麼?」「整本書最喜歡那一部份?」「印象最深刻?」「故事中的男主角大概長什麼樣子?請敘述一下。」「文章中的媽媽看到女兒的男朋友在家中出現時,那一瞬間,你  想,媽媽會有甚麼樣的表情?」「閱讀過程有想到什麼相關經驗?」「文章中的『卓越』指的是什麼?」「社會上那些稱得上『卓越』的人?」「他們有什麼特色?」「這些特色與書中的觀點有何關係?」    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個人的認知、詮釋皆令有很大差異,因此,需要先幫助每個人釐清其所了解的那個「概念」的內涵,以及材料本身所談的那個「概念」的真意,才不令一群人都在談同一個「概念」的文字,但指不同的意涵,而產生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的場景,如:「例子中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個性呢?」「這樣的個性在人際上有何影響?好或不好」「生活中有類似這樣個性的人嗎?會不會有偏差呢?」    角色消解的目的是去探討該角色背後的象徵意涵,以轉化與生活連絡,而非僅停留在角色本身表層的討論,尤其是寓言、故事性的材料,更需要消解其角色與事件,才能進一步深入的探討,如以下的問題:
2014-10-17 7:46 pm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20140926.pixnet.net/


收錄日期: 2021-04-26 12:30: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524000011KK003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